一本金庸武俠小說,被改編成四五個影視劇版本,若說一部比一部強,倒也值得觀眾一番期待,但如果一部不如一部,那這費時費力的工作為什么還有劇組前赴后繼的做呢?想必是知道觀眾苦低質量的電視劇久已,所以在最新一期《戲儒人生》中,李誠儒老師又仗義執(zhí)言了一把。
《戲儒人生》是老戲骨李誠儒的聊天類新節(jié)目,從《重案六組》到《龍須溝》,再到最新的《新世界》、《人生若只如初見》,對于李誠儒的印象,除了各類影視劇作品中的精彩角色,還有就是綜藝節(jié)目《演員請就位》中性格耿直、敢說真話的“毒舌”評委。遇到問題,毫不留情的指出,雖如鯁在喉,卻也是良苦用心,習慣了他的直言不諱,節(jié)目后倒也有不少懷念。還好《戲儒人生》的上線,“憋不住話,也愿意和大家一起聊聊天”的李誠儒再次出現,而在最新的這期,就對準了低質量古裝劇的那點事。
近十五年來,單金庸的作品就不下幾十部了,有的作品甚至翻拍了七八個版本,最新的則是《鹿鼎記》和《天龍八部》的翻拍,對于這部分由青年演員出演的武俠劇,李誠儒坦言“慘不忍睹”、“沒有一個人是正確的”,金庸的作品已被公認為是當代優(yōu)秀的武俠作品,而早期的影視劇版本也都是精雕細琢,成為了一代經典作品,若要翻拍,李誠儒則認為不能超越,也起碼要做到并駕齊驅,但劇組既沒有做到鉆研劇本,演員的演技也沒有做到精心的打磨,都是表現型的演員,無法深入了解故事的內容,必然會帶給觀眾不好的觀感。
而除了對現有武俠小說的翻拍,還有一部分則是所謂“雙男主”、“雙女主”等“胡編亂造的古裝劇”,這部分電視劇主要是網劇形式,動輒就是超高的播放量,比如《瑯琊榜》在網絡上的播放量達到了七十八億,而這個的收益形式則是通過播放平臺會員等形式,這也形成了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而這種情況也越演越烈,網絡劇也開始了你爭我奪的瘋狂廝殺,甚至四五個億的投資都不在話下,平臺也成為了投資方分一杯羹,若說這種形式是單純的市場環(huán)境發(fā)展倒也無可非議,但是卻帶來了內容質量的每況愈下。這也導致了低質量、小鮮肉云集的網絡劇層出不窮,諸如“xx令”、“xx榜”、“xx傳”等,劇本創(chuàng)作上也并不細致,甚至把幾個武俠小說合并成一期,拍成一部古裝仙俠劇。
而在劇本的打磨上,也忽略了演員自身的特點,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弱不禁風的女性角色能發(fā)出力敵千鈞的力量,罔顧自身特點。針對這個問題,李誠儒也直言不諱,并非是沒有優(yōu)秀的作品誕生,只不過是沒有投資方愿意去投罷了,遠不如言情,宮斗等更容易獲得投資的劇。
縱觀目前的影視圈,諸如內容質量差的影視劇屢見不鮮,低質量的網劇更是重災區(qū),而流量演員也樂于其中,既消耗了觀眾的耐心,也影響了正確的文化導向,遠不如拍攝一些英雄人物等正面形象帶來的價值。這類亂象一般人閉口不言,但抵不住李誠儒的直率敢言,而影視圈也正缺乏像他一樣敢說“真話”的“圈中人”。至于李誠儒還有多少如鯁在喉的金句,那還要去《戲儒人生》中一探究竟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