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電 影 派,和 片 荒 說 拜 拜
電影派
Vol.3151
我,叫尹智友。
今天是我的生日。
雖然收到了父親寄來的禮物,但是我不開心。
你問我的父親?
我恨他!
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他被警察通緝了三個月。
正因如此,我被同學冠上:黑幫、毒販的女兒。
他讓我在學校受盡了凌辱和委屈。
生日這天,我接通了他的電話。
父親告訴我,處理完事情就會回家。
我沖他咆哮:這輩子,不會再等他。
說完,我掛斷了電話。
深夜,父親悄悄回來了。
打暈了在樓下值班的警察。
他插入鑰匙,轉動把手想要打開房門。
可他不知道,我反鎖了門鎖。
他進不來,只能在門口喊:
“智友智友,爸爸回來了”······
急促的拍門聲,驚動了沉睡著的我,我走到玄關。
順著貓眼望去,父親背對著房門。
我轉動把手,卻無法扭開房門。
這是怎么回事?我還沒反應過來。
“怦”的一聲槍響,我看著父親緩慢的倒落在地。
我用盡全身的力氣都無法扭開門鎖。
這次換我拍門。
父親卻說:“你別出來·····”
如果父親不回來找我,或許他就不會遇害?
如果我沒有反鎖門,或許他可以避免意外?
為了保護我,他倒下的最后一刻都用身子抵著門。
我好后悔。
不應該在電話里說那些氣話。
是誰?到底是誰對父親開了槍?
他為什么要殺父親?
我沒看清他的長相。
卻記住了他離去的背影。
從今天起,我活在這個世上的唯一動力就是:
找出那個背影。
為父親報仇————
《我的名字》(2021)
???? / My Name乍看片名沒什么特別,甚至還容易與某一部動漫混淆。
但是,派爺翻看譯名的時候注意到了一個細節(jié)。
又名:涅墨西斯(Nemesis)。
涅墨西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
她冷酷無情,由報應化身而成。
希臘的神話世界中,她代表了無情的正義,詛咒并殺害那些搶奪別人好運的人。
女主,尹智友正是如此。
《我的名字》全劇突出一個“爽”字。
這種“爽”,與前段時間大熱的《魷魚游戲》非常不同。
如果說看“魷魚游戲”,是那種拳頭緊握,不敢出聲的緊張感。
那么,看“我的名字”,就是指甲掐進肉里,喊聲可以穿透三層房頂的痛快感。
本劇的故事內容不復雜,開篇派爺進行了前提概要。
為父報仇?
無非兩個看點:
一、如何復仇?
二、誰是殺父仇人?
我們先來說第一點。
復仇?可不是嘴上說說,腦子想想而已。
你得有實力。
沒有實力,你就得訓練。
父親去世之后,父親的好友崔武鎮(zhèn)收養(yǎng)了尹智友。
為了幫助她成為強者,把她帶進了自己組織的東川地下室。
地下訓練室,那可不是普通人呆的地方。
女生,更是不能呆。
滿地壯碩的大老粗爺們,一個個犀利兇殘的眼神,像是要把尹智友吃了。
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子,不但要隨時提防這幫人吃了自己。
更擔心,他們會上了自己。
要么,就是男人站在高處賣弄風騷。
頂著胯說著騷話。
要么,訓練的時候被霸占了器材。
男人從后面摟住她的上半身。
反抗?
反抗的結果就是被打得鼻青臉腫。
甚至被辱罵:
不讓上,在這騷什么騷?
一肚子的委屈無處宣泄。
那種想要釋放,但又緊緊壓制住的隱忍。
太憋屈了。
所以,尹智友只有在夜晚無人的時候,抱著拳擊袋一個人練習。
尹智友要怎么做,才能在東川地下室里贏了這幫男人?
以致于不被欺負?
崔武鎮(zhèn)告訴她。
從一開始就不能想著如何贏,要想著如何殺死他。
如果只用蠻力攻擊,不管再怎么訓練力氣也不會比他們大。
打人要打要害。
太陽穴、人中、下巴、心口,還有生殖器應該是她主要攻擊的對象。
因此,她開始了針對性的練習。
就這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成了東川地下室最會打斗的戰(zhàn)士。
實力有了。
該執(zhí)行計劃的第二步:找出仇人。
對觀眾來說,重要的不是誰是仇人?
而是,尹智友與殺父仇人之間的羈絆。
愛與恨,痛與悅的相互交織才是看點。
在這里,派爺不劇透,不多展開說。
《我的名字》坦然講是一部大女主戲。
女主的成長線刻畫的非常到位。
這不僅讓我回想起國產大女主,每一次都是打著“大女主”的噱頭,毫無下限的賣弄智商。
如果《我的名字》,讓國產翻拍,想必從第二集開始就會給女主鋪出另一條感情線。
開始由復仇變戀愛。
大女主戲的核心是什么?
一整部戲都圍繞女主一個人的成長和經歷展開。
所以,看點在哪里?
一定是她作為成長型角色的養(yǎng)成系發(fā)展。
角色,有缺點。
也有優(yōu)點。
人設不一定要討喜,但一定不能討厭。
不能一上來就胡亂搞。
得讓觀眾有所期待角色的成長,在女主的身上賦予期望值。
才會有想要了解這個女人的訴求。
這劇,做到了!
尹智友,起先很弱。
膽子小,不敢說,還是校園暴力的對象。
軟硬暴力,她都默默承受。
直到有天,同學在她桌上放了一袋粉末。
說她是毒販的女兒。
尹智友炸了。
她拎著那袋粉末,對著同學臉蛋就是一頓猛拍。
這個時候她的氣勢,說白了不囂張。
看得出來她面對挑戰(zhàn),緊張中帶著膽怯。
直到開始打架。
尹智友一腳把對方踹翻在地。
面對對方從口袋里拿出的小刀,絲毫不怕。
直接用書本拍掉了手里的刀。
當尹智友把對方的頭惡狠狠地,使勁地砸向講桌。
“嗵”的一聲。
得,女主邁出了養(yǎng)成系的第一步。
敢打斗了!
這段情節(jié)不過是開劇十五分鐘。
就這十五分鐘的情節(jié),已經牢牢的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臥槽,打得好”,“往死里打”,“就該這樣做”········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就是觀眾對女主附加的期望值。
而這個指數,在后面的劇情中越來越高。
單單敢打斗可不行,你得會打斗。
與之匹配的氛圍,是沉浸式的。
這個時候的觀眾,已經把自己當做了尹智友。
觀眾會害怕,滿屏的赤身肌肉男。
觀眾會憋屈,心中的怒氣無法發(fā)泄。
直到尹智友在比賽中,打倒了東川地下室里所有的壯漢。
那份憋屈,變成了喊聲和鼓掌聲,溢滿了屏幕。
女主勝利后的喜悅,此時已經變成了觀眾的跳躍。
這時的爽快已經溢出了心中。
人物的成長,慢慢顯現。
養(yǎng)成系的第二層,塑造完畢。
會打斗了!
后面的劇情。
女主每經歷一次困難,就是一次成長。
那些無法突出的重圍,變成了她個人施展水平的高光時刻。
比如,第一次毒品督查行動。
對著毒販,把她的本事展示的淋漓盡致。
再比如,突擊行動。
她一邊要裝作正派執(zhí)行任務。
一邊又要想法設法通知反派,避免落網。
緊張的氛圍感出來了。
如何平衡兩者關系,女主也能巧妙處理。
所有的箭頭都指向:
女主成長越來越穩(wěn),越來越踏實。
這種穩(wěn)步沒有跟戀愛掛鉤,也沒有用配角的掉線來反襯她。
《我的名字》中每一個角色,都表現的非常好。
人物的真實感和渲染的情緒,高頻在線。
這種細節(jié)精確到很小的配角。
就連崔武鎮(zhèn)身邊的跟班也不例外。
與之同時,回頭看看我們的大女主。
《完美關系》刻畫的是職場女公關,佟麗婭發(fā)布會稿子背不出來。
身為海龜,一問三不知。
工作能力不行,愛情倒是談得起勁。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宋佳是個冷面殺手HR。
對待客戶雷厲風行,對待老公像個奴婢。
平時自己,嘴里含個奶嘴。
除了現代大女主,古裝大女主也拉胯到一個不行。
《燕云臺》,唐嫣每次跟男主見面無非就是胡攪蠻纏。
成長全靠自己畫大餅。
本事全靠其他角色襯托。
《如意芳霏》鞠婧祎連一塊化妝棉都吐不掉。
哼哼唧唧。
埋進土里不帶反抗,手都懶得揮一下。
什么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
這明明是沒有手。
誰行,誰不行,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國產片的問題在:導演又想講故事,又想講愛情。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就是問題所在。
故事線描寫不深,人物刻畫不到位。
最主要的是。
國產大女主一上來。
還沒看到她的成長,人物就已經開始讓人討厭了。
去她的。
誰管你成不成長,如何成長!
《我的名字》不同。
觀眾親眼見證了,尹智友大女主變成大女王。
單拎女主一個人出來,劇已經足夠爽。
再加一堆演技在線的配角。
你說,能不好看?
以及在這之中,還有自我角色碰撞。
女主養(yǎng)成和她被“圈養(yǎng)”的情感沖突。
無形之中,好似看見了不一般的感情。
這份感情又不會捅破。
看的人心里直癢癢。
畢竟,前腳說洋甘菊茶不好喝的老男人。
后腳就把保溫杯隨時提溜在手上。
這樣的配角塑造也是不能不愛。
更何況。
美女演技顏值雙雙在線。
姐姐不颯?
還能有誰?
此劇不看?
更待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