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 克洛里 熱切贊美流行文化。
近日結(jié)束的平遙國際影展上,意外出現(xiàn)爆款黑馬。
還是一部以偽紀錄片形式拍攝的國產(chǎn)科幻片。
《流浪地球》團隊為它保駕護航,試圖再次探索出中國科幻的另一種可能。
《宇宙探索編輯部》
本片最終在平遙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nèi)的四大重要獎項,成為本屆影展的最大贏家。
其驚喜程度,不亞于當年《中邪》在First青年影展上的橫空而出。
隨著口碑的擴散,《宇宙探索編輯部》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不少影迷的年度期待影片,時光君當然不會錯過向你們推薦它。
這不是導演孔大山帶來的第一次“驚艷“。
早幾年他的短片《法制未來時》,在網(wǎng)上曾刷屏一時。
講的是在文藝片會悶死人的時代,拍文藝片成為違法行為,警方抓捕到一個文藝片劇組的故事。
孔大山還親自上陣,出演被抓入獄的文藝片導演孔某某,對著鏡頭懺悔自己“總是沉迷于自我表達”,接下來一定會好好改造,爭取拍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商業(yè)大片。
創(chuàng)意和笑果十足。
《法制未來時》其實是孔大山在北影念研究生時鼓搗出的作業(yè)。
畢業(yè)之后,他帶著首部處女長片《宇宙探索編輯部》再次出現(xiàn)。本片本該是他的研究生畢業(yè)作品,由于疫情等原因,遲遲沒開機,最后只能以另外一部作品畢業(yè)。
就是這樣一部低成本的“學生作品”,如今成為人見人愛的“年度最佳”。
《宇宙探索編輯部》是郭帆工作室繼《流浪地球》之后投資制作的第一部電影,郭帆本人也在影片中客串。
因此兩部電影有著不少淵源。
男主角的演員楊皓宇,就是孔大山在看《流浪地球》首映時相中的。
楊皓宇在《流浪地球》中演的是工程師老何,前期很慫,后期很硬,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印象。
到了《宇宙探索編輯部》里,他化身落魄主編唐志軍。
一個又慫又慘又啰嗦的中年民科,因為癡迷尋找外星人而變得有些瘋傻。
除了楊皓宇和女主角艾麗婭是專業(yè)演員之外,劇組的大部分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純素人或者新人。
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孫一通,直接讓另一名編劇王一通出演。
《宇宙探索編輯部》是一個完全中國式的科幻故事。
它甚至比《流浪地球》更具有不可復(fù)制性。
全片沒有硬核科幻特效,沒有太空場景和宇宙戰(zhàn)爭,連“軟科幻”類型都稱不上。
怎么說?
故事主角唐志軍,是科幻雜志《宇宙探索》的主編,這本雜志在上個世紀風靡一時,一度有著“女看《知音》,男看《探索》”的說法。
《宇宙探索》有現(xiàn)實原型,一本名為《飛碟探索》的雜志。
這是國內(nèi)唯一也是最知名的關(guān)于“不明飛行物(UFO)”的雜志,很多國人從它這里獲得對外星文明的啟蒙。
圖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不過按照現(xiàn)在的科學眼光看來,這類雜志大多是一些裝神弄鬼的故事,再加上民間編造出來的擁有特異功能的人。
正如唐志軍自詡科學家,但在旁人看來,不過就是個神神叨叨的瘋子。
如今《宇宙探索》面臨??木置?,編輯部窮得連辦公室暖氣費都交不起,不得不將珍藏的宇航服賣給科幻片劇組。
眼熟不?正是《流浪地球》里的那套
賣掉宇航服有了錢之后,唐志軍仍不死心地動用這筆經(jīng)費,打算去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鳥燒窩,調(diào)查那里的奇異天象,很可能會是出現(xiàn)的外星信號。
唐志軍一行人就此上路,遇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影片就以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記錄下他們的所見所聞,如同《走近科學》大電影。
在路上,他們遇到一個據(jù)稱見過外星人,并與其交流過的村民。
村民訛了唐志軍520塊錢,說是給他看一眼放在冰箱里的外星人遺體,事實上就是個假的不能再假的塑料小人。
最后,村民還送了唐志軍一個外星人的腿骨。
以國人的社會經(jīng)驗來說,這分明是民間常有的荒唐騙局。
導演孔大山就是因為曾見過打著外星人名號坑蒙拐騙的新聞,才萌生出拍攝本片的想法。
“2007年山東男子電死外星人”事件
所以也就不難想象唐志軍他們這躺出行,等同于一場“鬧劇“。
他們沒探索到科幻和宇宙的奧秘,遇上的,反倒都是裝神弄鬼的“妖魔鬼怪“。
更有意思是,影片的英文名叫Journey to the West,《宇宙探索》的幾人,正像對應(yīng)《西游記》里的師徒四人。
“唐僧”唐志軍,隊伍的核心,但不太靠譜;“豬八戒”是艾麗婭飾演的編輯部大姐秦彩蓉,旅程中抱怨個不停;一路扛著行李,有些結(jié)巴的氣象員那日蘇,等于吃苦耐勞的“沙僧”......
而“孫悟空”,則是他們在鳥燒窩遇到的奇妙少年孫一通,他患有怪病,會突然昏厥倒地,因此頭上總戴著一個鍋保護自己。
初看神棍的孫一通,后來竟然成為唐志軍與外星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關(guān)鍵人物,圍繞他發(fā)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那根騙人的外星人腿骨,也在旅程中慢慢變長,產(chǎn)生一種奇異的科幻感。
當然影片最重要的,其實并不是他們是否找到外星人。
而是我們?nèi)绾慰创裉浦拒娺@樣的人,如何理解他們對于外星人,對于探索未知,探索生命意義的執(zhí)念。
不管基于什么層面,科學也好民科也罷,這種執(zhí)念其實都是人類向往隱秘真理的一種原始赤誠和熱愛。
就像這個荒誕又奇妙的故事,最后的落點依然是樸素而永恒的“愛”。
故事結(jié)尾,唐志軍展開寫給因抑郁癥而自殺的女兒的一封信,泣不成聲,尋找女兒自殺的原因,也正是他尋覓外星人的內(nèi)心緣由。
《流浪地球》到結(jié)尾,同樣也是憑借最普世的人類情感,讓我們隨之動容。
或許宇宙探索的終極奧秘,正是回歸愛這種如同奇跡的情感本身。
孔大山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認為科幻最大的意義在于,“幻想未來關(guān)于世界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出現(xiàn),也完成了國產(chǎn)科幻另一種可能性的探索想象。
科幻片不等于特效大片,不是非要走到宇宙的盡頭,上演一場大爆炸才是科幻。
它也能讓我們回到原點,用最質(zhì)樸的方式,提醒我們,好奇心與對未知的執(zhí)著,才是一切科幻的浪漫源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