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想不到。
今年最驚喜的國漫電影,竟然是一部其貌不揚的“三無”。
無卡司、無IP、無流量。
新人導(dǎo)演張海鵬,愣是憑著一股信念,以傳統(tǒng)舞獅文化為靈感,拍了一個廣東少年逆流而上的燃炸故事。
目前,該片豆瓣開分8.3,評論清一色夸贊。
扒叔懷揣著半信半疑的心,看了這片的點映場,結(jié)果哭到不能自已。
無論畫面制作還是主題立意,它都是今年最真摯、感人的國漫電影。
雄獅少年
關(guān)照小人物
這幾年,國漫電影興起,涌現(xiàn)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現(xiàn)象級爆款。
這幾部片有個共同點,都改編自中國傳統(tǒng)神話IP,而現(xiàn)實題材卻無人問津。
橫空出世的《雄獅少年》,則填補了這塊市場空缺。
它不僅是現(xiàn)實題材的國漫電影,更是一部關(guān)照小人物的人文電影。
這片有多接地氣呢?
以片中的三個男生為例。
阿娟,其貌不揚且身材瘦弱,經(jīng)常被同齡人欺負,笑他是病貓。
阿貓,沒啥興趣愛好,但只要一聽到漂亮姑娘,眼睛就瞪得像銅鈴。
阿狗,看上去憨憨呆呆的,每天就知道吃吃吃。
三個男生,都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他們在小鎮(zhèn)生活,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自己和老人。
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也沒啥大理想,被命運推著往前走。
雖然活得平凡,但他們卻都有顆善良、正直的心。
這顆心,只要被夢想點燃,他們就能在生活中揚帆起航,成為一頭雄獅。
影片說的,就是在這三人,打破現(xiàn)狀、逆流而上的故事。
打破他們平靜生活的闖入者,叫做舞獅。
具體來說,阿娟在一次舞獅慶典上,對這種傳統(tǒng)文化著了迷。
于是,他找到阿貓、阿狗,決定組成舞獅隊,參加城里的舞獅大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
不出意料。
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不斷被質(zhì)疑,嘲笑,甚至被踩在地上戲弄。
這一切,都來自旁人自帶優(yōu)越感的鄙夷。
鄙夷小鎮(zhèn)青年,只能碌碌無為,抬不起頭。
為了贏得比賽,為了給自己爭口氣,為了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雄獅。
三人心里沉睡的自我意識被喚醒。
但舞獅這種事情,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瞎練。
練習(xí)過程中,他們找到了位民間大師,希望拜師學(xué)藝。
但此人早已隱退多年,轉(zhuǎn)行賣閑魚去了.....由于生意慘淡,被人稱作廢柴咸魚強。
就這樣,一個舞獅夢串聯(lián)起了兩代“廢柴”。
青年廢柴,如何說服中年廢柴,一起追逐夢想、發(fā)光發(fā)熱?
中年廢柴,又如何平衡生活與理想,做出不負此生的選擇?
這兩個問題,串聯(lián)起全片最揪心、也最感人的故事線。
劇情,扒叔先透露到這里。
只能說,兩代廢柴觸碰夢想的過程,映照著無數(shù)當代年輕人打拼奮斗的身影,讓扒叔看得淚流滿面。
影片雖然是以小人物為切入點,卻拍出了所有年輕人都能共情的普世情感。
傳承舞獅文化
影片是一部發(fā)生地設(shè)定在廣州的國漫。
為了凸顯地域特色,主創(chuàng)花了不少心思。
比如,無處不在的木槿花、傳統(tǒng)的嶺南祠堂、四季如春的氣候和帶著口音的普通話,都生動還原了廣州的煙火氣。
當然,影片最想傳達的,還是嶺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舞獅。
舞獅,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
每頭獅一般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舉著彩條布制做的獅頭,作出各種形態(tài)動作,以圖喜慶與吉祥。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獅稱為醒獅。
其中,廣東的醒獅,最具有代表性。
南獅的獅頭,向來以制造考究著稱。
《雄獅少年》在造型上,就完美還原了南獅獅頭的精氣神。
影片中設(shè)計的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眼簾、嘴都可動,看上去就霸氣十足。
獅頭就位后,還需要配上表演者的高超技巧,才能演繹出南獅威猛霸氣的狀態(tài)。
影片通過阿娟三人的經(jīng)歷,完整捕捉了南獅的訓(xùn)練過程。
南獅的表演風(fēng)格較為陽剛,主要依靠表演者的動作。
也就是說,它不僅是個藝術(shù)活,更是個體力活。
像阿娟在訓(xùn)練的時候,僅動作就要掌握起勢、常態(tài)、奮起、疑進、抓癢等十幾種技巧。
與此同時,還要求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xiàn)出來。
影片最終呈現(xiàn)的南獅,時而威武勇猛,時而嬉戲歡樂,看得人目不暇接。
影片對舞獅的細膩刻畫,說明主創(chuàng)有著一顆立足鄉(xiāng)土,弘揚廣東舞獅文化的心。
在文化傳承方面,《雄獅少年》給國漫做出了表率。
除此之外,“雄獅”在片中還有其他寓意。
具體來說,影片在主題上做到了“人獅合一”。
眾所周知,獅子代表著萬獸之王。
它象征著勇敢、霸氣、威嚴。
影片安排阿娟、阿貓、阿狗來練習(xí)舞獅,意味著他們要從病貓變成主宰自己生活的雄獅。
這種正能量的輸出,在當下的國漫市場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它強調(diào)的價值觀,是莫欺少年窮,熱血男兒夢。
做自己的雄獅
扒叔最后再補充一點,影片隱藏的現(xiàn)實隱喻。
發(fā)現(xiàn)沒?阿娟、阿貓、阿狗,都是小鎮(zhèn)上的留守兒童。
影片把留守兒童作為主角,這不僅對國漫而言,對整個電影市場而言,都不多見。
導(dǎo)演用了簡單幾個鏡頭,就刻畫出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
比如,阿娟只能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能接到父母報平安的電話,平時都與爺爺相依為命。
因為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很多時候他既孤獨又無助。所以,他才把做好舞獅這件事,看得比命都重要。
而阿娟、阿貓、阿狗這幾個名字,也不是隨便起的。
這些不起眼的名字,是為了做到去性別化,實際上他們代表了一群無名少年人。
導(dǎo)演和編劇想借此表達的是,當我們回想少年經(jīng)歷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默默成長,都是無名的。
阿娟、阿貓、阿狗也是如此,他們就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所以,這些名字也融入了主創(chuàng)向小人物、向普通人致以人文關(guān)懷和致敬的那份初衷。
就像導(dǎo)演說的:“我希望把影片奉獻給所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讓他們在大銀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
扒叔還記得。
片中有一處,講阿娟父親外出打工時,在工地不幸受傷,家中急需錢治病。
為此,阿娟默默扛起了家庭重擔,只身前往廣州打工賺錢。
他在工地扛過水泥,在下雨天送過外賣,幾乎就要與舞獅夢想失之交臂。
這個橋段看得扒叔感動不已,眼淚像水龍頭一樣,止不住地往外流。
扒叔并非淚點低,而是在阿娟身上,看到了成千上萬個留守兒童的難處。
看到了他們對生活的萬般無奈,也看到了他們追求夢想的艱難險阻。
好在,最后阿娟重回舞獅隊伍。
經(jīng)過重重磨難后的他,已經(jīng)徹底被生活洗禮,變成了一頭雄獅。
這么來看,影片的主題好像有點沉重。
可能導(dǎo)演也察覺到了。
所以,用了一些致敬周星馳的喜劇元素,來調(diào)節(jié)影片的氣氛。
比如,阿狗出場時,上演的這段夸張剁肉鏡頭,就讓扒叔想起了周星馳的《食神》。
阿娟阿貓阿狗,為鍛煉體力,背沙包的橋段。
也讓扒叔想起了《功夫》中的苦力強。
所以,你看這部影片真是花了不少心思,絕非普普通通、粗制濫造的作品。
說完現(xiàn)實層面,再來說說行業(yè)層面。
扒叔認為,《雄獅少年》給行業(yè)樹立了新典型。
它的出現(xiàn)意味著,國漫不是只有神話IP才能成功。
立足現(xiàn)實、有思想、有表達、有反思的現(xiàn)實題材,照樣可以拍得很好。
尤其在當下,電影市場被命題作文和意識形態(tài)層層包圍,像《雄獅少年》這樣簡單、真摯、純粹的作品顯得彌足珍貴。
扒叔認為,這片適合全年齡階段看。
給孩子看,是為了提醒他們,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都要保持善良、上進的可貴品質(zhì)。
給大人看,是為了警醒自己,做人永遠都不要忘記初心。
在扒叔看來,《雄獅少年》足夠燃。
它點燃了積極生活的勇氣,點燃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它讓觀眾相信,只要善良、真誠、積極的做人,無論從事任何工作,你都是主宰自己生命的雄獅。
從宏觀層面來說,它在歌頌每一個平凡而又努力生活的你,我,他。
這就是影片的底色。
演到最后,它已經(jīng)不單單是個少年圓夢的故事了。
它在對每一個普通人說,面對困難不低頭,永遠要做一頭雄獅!
點“在看”,留下一個喜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