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轉載來源:一點劇讀(ID:yidianjd)
不得不承認,在國產劇市場中,《輸贏》所帶的“商戰(zhàn)”與“職場”兩個主要標簽都并非有絕對“爆相”的題材,但因為《輸贏》的同名原著小說十幾年已在金融界與商業(yè)圈里頗有名氣,再加上導演張黎和演員陳坤、辛芷蕾的抓人陣容,所以當它被改編成影視劇時,仍舊很難不期待。
事實上,在整部劇雙星三網跨年聯(lián)播的三周半時間里,《輸贏》還是在各大數(shù)據榜單的電視劇排名里為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各大數(shù)據榜單的表現(xiàn)為《輸贏》作為一部獲得基礎國民熱度的合格職場商戰(zhàn)劇做出了佐證。
近幾年國產劇精品化的浪潮之下,越來越多專業(yè)團隊介入行業(yè)劇這一“難啃”的類型中,如何還原一個行業(yè)的真實環(huán)境與如何兼具吸引觀眾的戲劇性,是這個類型劇種的永恒課題。
“寫小說的時候我分得很清楚,自己喜歡的也寫,可以商業(yè)化的也寫,我還是希望可以找到一種能讓職場商戰(zhàn)和更多觀眾情感達成共鳴的平衡點?!?/p>
作為《輸贏》原著小說作者的付遙,一名站在文娛影視產業(yè)鏈最上游IP環(huán)節(jié)中的從業(yè)者,同時也是一名各大企業(yè)打滾30年的銷售管理專家,雖然曾經已有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的經歷,但此次作為劇本顧問的全程深度參與,讓他第一次收獲了不少經驗,也似乎摸到了一些往后的創(chuàng)作新思路。
十年前后的行業(yè)重塑,
寬面與窄眾的抉擇
“第一次見到黎叔(張黎)的時候,他傳遞給我的信息就是小說改編影視劇時會大改,我當下的感覺就是OK的,因為如果我的小說是這一兩年新鮮出爐,或許我會有抵觸,但小說已經出版超過十年,自己回頭看,多少都會有點時過境遷的感覺了?!?/p>
新世紀以來20年,互聯(lián)網為整個人類生活工作打開了新局面,三五年就能迭代一兩次,更何況15年。付遙認可且期待一個當下時代里《輸贏》的故事。
銷售,是《輸贏》不變的故事根基和商戰(zhàn)基礎,如何為銷售找一個適合的行當?服務器銷售則可以同時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與大型公司集團的商務需求。
根據付遙一些過往行業(yè)商戰(zhàn)作品的改編經歷,他其實是明白服務器這個行當和一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極具生活實用型的科技產品來說,還是太過陌生了,不過他相信張黎導演。
“我和黎叔剛見面的時候,他拿了一本講述電力公司的外國小說給我們推薦,也是一個老百姓不會接觸的專業(yè),但故事講得又專業(yè)又讓人看的津津有味?!?/p>
專業(yè)不代表生僻,重點還是如何說故事。受眾面寬窄也不是項目成敗的絕對因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窄眾的故事,那也許就是有新鮮感的亮點。
“選擇垂直窄眾的專業(yè),一旦你做透了,很可能達成另外一種效果。比如一直以來門檻較高的科幻題材,也能有《三體》這樣的全民爆款。觀眾或許要接受一個新東西,可是接受之后,你也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p>
這又牽扯到如何把一個行業(yè)做“透”。
與許多提及商戰(zhàn)就聯(lián)想到“懸浮”“抓馬”的影視劇相比,《輸贏》始終堅持“現(xiàn)實主義題材”中的“現(xiàn)實”,職場里的人物關系做“實”,行當?shù)膶I(yè)性做“實”,觀眾才會有“實”感。這就需要團隊在拍攝前期做好大量的實際調研工作,大到行業(yè)生態(tài),小到機房搭建,一磚一瓦逐漸堆砌。
付遙作為IBM、戴爾等大型IT公司有過比較長就職與銷售經驗的人,他本身就是調研對象之一,就如他對銷售管理培訓師身份的自我評價,“一邊工作一邊收集素材,做培訓咨詢和寫小說就像是左手進右手出了。”
當然,《輸贏》的故事里所涉及的服務器機房、測試所用軟件、銷售的售前安裝到實施,直至大結局時以云計算檢查的下水道城市水務系統(tǒng),因為分屬太多不同環(huán)節(jié)與專業(yè),付遙一人之力不可達,每一項都需要拜訪專門的專家。
故事過半的時候,有責編笑說,“這個行業(yè)太難寫了,要不然換一個行業(yè)吧。”但換一個,過往的功課就算前功盡棄。好在最終堅持下來,也算對這個沒有在影視劇里出現(xiàn)過的新行業(yè)有了交代。
人物的變與不變,
看不見的多重使命
即使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故事里所用的各種細節(jié),《輸贏》卻也無法最大程度地獲得觀眾,這或許就是眼前國產職場商戰(zhàn)劇的“悲壯”之處。哪怕職場做到了極致,但作為娛樂性質的影視劇,觀眾或許是不想接受現(xiàn)實主義題材中的“現(xiàn)實”一面的。
這時候人物關系又承載了一部分“拉客”的職能,陳坤飾演的周銳與辛芷蕾飾演的駱伽,職場雙強,爭鋒相對,是沒有比他們更適合的人選。這樣的人物關系也與小說一脈相承,也是《輸贏》的一些血肉。
人物關系非常清晰,根據故事本身的商戰(zhàn)邏輯,分為周銳為代表的捷科公司和駱伽為代表的惠康公司,兩方相爭,另有以杜恒為代表的OT集團作為甲方,與男女主的勢力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關系。
捷科公司內部有周銳與陳明楷的師徒關系,有周銳與方威、崔龍等領導者與團隊的關系,惠康則有林振威與駱伽的從屬利用關系。而這一次,每個人物更加鮮活地在熒幕前展現(xiàn)小說里看不到的一些面,也擔起更多看不見的使命。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小說里會直接科普的銷售技巧,在影視劇里面,我們希望把它打散之后融進細節(jié)里,不會讓觀眾覺得大塊大塊的很難啃?!?/p>
如果按照付遙的專業(yè)認知,周銳的定位是屬于技術型銷售,他本身是IT“碼農”出身,對不同服務器的性能優(yōu)劣有很高的認知,而駱伽則憑借更高的情商和人際天分被定性為關系型銷售。
“這些東西在小說里容易寫,到了劇本里就很困難了。”
關系型銷售會滿足甲方客戶的需求,技術型銷售則帶有行業(yè)專家的屬性為客戶分析當下遇到的問題,也看到更長遠的未來趨勢,為他們解決問題、未雨綢繆。
把劇里沒有明說的“科普”解釋得更清楚,那就是銷售行業(yè)里,在客戶面前以夸夸其談的姿態(tài)吹噓自己產品優(yōu)點的銷售只是最底層入門級的銷售,甚至都不及格。真正的銷售善于提問,少說多問,把問題的癥結問出來對癥下藥。再向上一個層面便是善于傾聽并照顧他們情緒的銷售,會傾聽才會從客戶的語言態(tài)度里找尋線索,能問出關鍵問題。
“駱伽可能更像藥店的售貨員,而周銳則是給病人看病的醫(yī)生?!?/p>
這也是為什么把服務器銷售行業(yè)堅持做出來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可以通過事業(yè)去影響人物命運的行業(yè)。
于是,《輸贏》也成了非常少見的,絕對不會被觀眾吐槽“主角只顧著談戀愛不搞事業(yè)”的正經職場劇。
大部分影視劇的底層邏輯會以男女主角的情感線為主,而《輸贏》則由最初捷科與惠康競標OT業(yè)務到后來惠康收購捷科的商場競爭明線牽引,中后期再用周銳和駱伽隱戀觸碰行業(yè)大忌把看點拉起來,此起彼伏互相影響。
“真正的商場與職場是很無聊和更加殘酷的,它一定不會像‘爽文’那樣。真正經典的東西,也至少會有些深層的東西在里面,寓教于樂是需要的,人性刻畫也是需要的?!?/p>
一次團隊合作的試煉
“小說和影視創(chuàng)作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說很私人化,而影視劇是一場團隊合作?!?/strong>
《輸贏》作為一部大體量的電視劇,相比許多同類項目來說效率都算很高的,從2019年初版權售出,同年7月付遙見到了張黎及其團隊并展開前期工作,半年后進入實景籌備狀態(tài),2020年5月已經開機。
從7月開始,付遙跟著張黎的團隊從討論劇本開始就在建組酒店扎了根,每天早上開會到晚上10點之后,就像銷售帶著技工給即將活動上線的服務器反復做測試一樣細碎和精密,每天看著會議房間的白板上寫著每一集定稿的時間節(jié)點。
付遙這才知道,原來一個故事拍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還有倍數(shù)于可見內容的巨大冰塊。
陳坤可以把周銳技術型銷售的特外化特征表現(xiàn)得非常清晰,駱伽的扮演者辛芷蕾在拍戲期間啃完了關于銷售和云計算兩本從付遙處征得的專業(yè)書籍,被付遙認證“可以直接轉行當銷售”。
至于接觸最多的張黎導演本人,他作為前輩長輩是如何對待的團隊里其他工作人員的?
“黎叔本身就是很會照顧人的,他對后輩的提攜不僅是在工作上,是滲透到生活里的。細節(jié)到大家在房間里寫劇本坐得不舒服,他就跑來幫忙挪桌子調板凳。”
付遙認為正是張黎導演本人如此,這種感情多少也都拍進了《輸贏》里,陳明楷與林振威對待周銳與駱伽,帶著老一輩對下一輩的一些期許,如師如父。
《輸贏》之后,付遙開始看起了影視編劇的工具書,他感受到在一個龐大的團隊合作下,一部影視劇從概念到劇本、再到表演和拍攝,最后可以對著電腦邊追劇邊看彈幕這樣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也是《輸贏》之后,付遙依舊繼續(xù)他的雙重身份和兩手創(chuàng)作,一邊做銷售管理培訓與咨詢,一邊寫小說,一手是他隨著個人喜好寫了十幾年的歷史小說《獵天下》,一手是剛剛完成的全新職場商戰(zhàn)小說——以家族企業(yè)的故事反思資本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系,或許這就是觀眾可以在未來看見的又一部職場商戰(zhàn)劇。
“不包好看,但至少去嘗試,前面的方向才能慢慢清晰?!?/stro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