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chuàng)
小聲告訴你個秘密:
春節(jié)假期已經(jīng)走了兩天了。
“為啥假期過得這么快?”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年度疑問,今年終于有了答案。
不知道你怎么感覺,反正十點君2022的春節(jié),是從初四開始過的。
(別問初一晚上怎么過的,問就是氣到?jīng)]睡著覺)
初四,回來了,都回來了!
贏完越南贏日本,再贏韓國,臉全要回來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年初四,立春之際,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
全!體!起!立!
熱搜榜,徹底被冬奧會承包。
#張藝謀太懂中國人的浪漫了#瞬間沖上第一。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雷響,萬物長。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從“雨水”開始,到“立春”落定。
在24節(jié)氣的流轉(zhuǎn)中,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
燕草如碧絲,象征著生機與希望。
銀白迎客松,有喜迎八方來賓寓意。
“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磅礴,一方水從中央升起,五環(huán)破冰而出……
讓我們一起說:謝謝emo!
感謝他,為我們再一次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同時也慶幸,有一種記錄,將臺前幕后所有人的努力,定格成永恒。
北京廣播電視臺和Discovery聯(lián)合制作。
1000天的努力,100分鐘的解密。
第一個鏡頭,就驚艷到了十點君。
四周歸于昏暗,偌大的空間內(nèi),完美無缺的冰環(huán),懸掛于空中。
“一切的宏大,始于原點?!?/strong>
冰雪,于光輝之中迸現(xiàn)。
冰,就是冬奧會開幕式的重頭戲之一——
冰五環(huán)。
冰五環(huán)誕生的“冰立方”是整場開幕式中,少有的幾個大型裝置之一。
奧運五環(huán),是奧運會最重要的象征。
歷來所有奧運會的主辦方,都在五環(huán)的呈現(xiàn)上,費盡心思。
北京冬奧會的冰五環(huán),從誕生伊始,就是一項精巧到毫米的藝術(shù)。
巨大的五環(huán),長度19米,高度8.75米,但厚度僅有35厘米。
減輕重量,持續(xù)供電,還必須要營造出晶瑩剔透的氛圍感。
如果在米開朗基羅的眼中,是每一塊石頭里都有一尊雕像。
那么冰五環(huán)則是從純粹虛無的想象中誕生。
靠對每一絲細節(jié)的虔誠,才真正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無中生有,最大的難關(guān),永遠是塑造者的技術(shù)。
接近三噸的龐然大物,實際連一個尼羅螺釘?shù)闹亓?,模組的厚薄,都要估量。
亮度30%,50%,70%,100%,逐步調(diào)整。
在光的調(diào)整下,冰五環(huán)于明暗中變幻,熠熠生輝。
安全、精準、穩(wěn)定。
每一次創(chuàng)作,他們都在踐行手藝人的精神。
如果鳥巢的地面是一塊冰,他們用光、用顏色、用質(zhì)感、用倒影……
用千萬種能實現(xiàn)的技術(shù)手段去呈現(xiàn)冰的每個微小的側(cè)面美。
合而為一,共同體現(xiàn)簡約的美感。
最終,只有“冰”的感覺。
冬奧會的核心,離不開兩個字:冰和雪。
冰有了,雪又成了問題。
張藝謀再次一錘定音:
北京冬奧會的雪花,是全世界的雪花,匯聚到這里。
一雪知冬,而這片雪花,名為“燕山雪花”。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一片片以中國結(jié)為原型的雪花引導牌,匯聚在一起。
這是一片代表全人類的雪花,而在雪花中間,微火升起。
這是歷史上一次低碳環(huán)保的創(chuàng)舉,是百年奧運從未有過的微火。
微小的火光,卻永恒綿長。
它仿佛在說: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strong>
張藝謀曾說,你一生可以拍很多電影,但是你一生只有一次奧運會。
一生一次的定義,2008的奧運,是宏大和震撼。
但誰也沒有想到,僅僅14年后,北京就成了世界目前唯一一座“雙奧之城”。
而他,再一次接過了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的重擔。
在2022的幕后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
08奧運會,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功。
當復制自我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張藝謀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放棄了曾經(jīng)實踐過的經(jīng)驗,將所有的因素都推向另一個極端。
有極致如繁花似錦,就有閃亮似滿天繁星。
簡約,不僅要變成一種美學,更是要落成一種實干。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焰火燃放總量,硬是被生生縮減到了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十分之一。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參與演出人員約2萬人。
而到了2022年,表演人員加工作人員,總共只有3000人。
人是少了,但不等于難度就此縮減。
大幅度削減人數(shù),又要借助科技輔助,實現(xiàn)“少而不空”。
這從各方面來看,都基本上是“自找麻煩”。
分場導演王媛媛回憶道,最開始時,她給張藝謀看的,是“很復雜的東西”。
而張藝謀看了之后,表示否定。
雖然放棄了08奧運的“人海戰(zhàn)術(shù)”,但他要的不是紛亂不同的“個性”。
要的是“整齊”,是一種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的精神。
作為總導演,他深知,兩屆奧運會的變化,不僅僅是張藝謀個人要“超越自我”。
他必須向世界展示出,14年過去了,時代變了,中國也變了。
“2008年的時候,我們有強烈的愿望,想細數(shù)家珍,講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璀璨的歷史和文化,震撼世界。這一次不一樣,今天國際世界大家都懂中國是什么樣子,我們更要敞開我們博大的胸懷,告訴大家,我們一起?!?/p>
當然,還有東西不會改變。
張藝謀還是那個讓13藝人都滿意的“最強乙方”。
當年在08奧運會招標匯報時,李安就曾感慨:
“我真沒有想到張藝謀做了這么多準備, 就連預備方案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備案,也都準備好了?!?/p>
在《張藝謀的2008》里,集體的關(guān)注壓力,肉眼可見。
張藝謀像劇務,又像管家,有時候又像個制片人,方方面面都要管到位。
而在冬奧會的籌備中,集體對他的助力,更讓旁觀的我們感到欣慰。
曾設(shè)計出“大腳印”,驚艷全世界的焰火總設(shè)計師蔡國強,再次助陣。
而整個團隊,也在張藝謀的嚴苛要求下,把安全、穩(wěn)定,刻進了DNA里。
同樣是LED,2008年,連張藝謀自己都感慨:當年憑的是運氣。
到了2022年,團隊啟用了航天系統(tǒng)級別的“歸零”模式。
42000塊屏幕,沒有一塊出現(xiàn)問題。
當然,哪怕是在經(jīng)過錘煉的團隊中間。
張藝謀也還是那個最能追細節(jié),甚至追到最后一秒鐘的人。
2022年1月8日,距離開幕只有20天。
他還在想著,和平鴿的節(jié)目,怎么能改得更活潑一點。
1月9日,第一遍排練結(jié)束,20分鐘就組織導演組開會。
不眠不休,帶著團隊連續(xù)工作18個小時。
那全情投入、猶如機器人不眠不休的狀態(tài),在鏡頭里,再次重現(xiàn)。
14年前,上躥下跳,手舞足蹈。
14年后,仍然是恨不得把全身上下每一塊肌肉都帶動起來。
人生的第二次機會,他決計不肯再面臨2008那樣的“失敗”。
曾經(jīng),在當年的音樂總監(jiān)陳其鋼向他匯報“電視很難看,拍出來不行”時,他的腦子一片空白。
“所有努力,那么多人的艱苦訓練,付諸東流。接下來3個小時的表演,我必須堅守指揮臺,還要留意各方傳來的信息?!?/p>
“不忍看,只要大家說都不錯,這一篇就趕緊翻過去了。”
而今天,他不再生怕遺恨千古。
音色不完美,也可以放聲高唱。
正在換牙的小號手,也敢大膽開腔。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他也說,這是2008年從不敢想做的節(jié)目。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zhuǎn)變?在我身上特別體現(xiàn)了,我自己都深深地感覺到一種文化自信,這個節(jié)目導演敢這樣想,領(lǐng)導能同意,國際奧委會也都同意這樣一個節(jié)目,大家支持這個節(jié)目,以這樣的一種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看似無形的一種方式去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一個非常溫暖的瞬間,除了文化自信,是做不到的。”
我們還需要大聲問出什么是自信嗎?
不需要了。
我們早已知道了答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