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吉永綠
又饞又懶,不愛勞動,只愛電影
追過《銀河護衛(wèi)隊》系列的朋友,都會對“樹人”格魯特印象深刻。
《銀護1》中,他是高大威猛的“參天大樹”,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最后為救隊友犧牲,貢獻最大淚點。
《銀護2》中,格魯特寶寶閃亮登場,雖然戰(zhàn)斗力被削弱,但萌值狠狠提升,是小分隊的呆萌擔當。
明年上映的《銀河護衛(wèi)隊3》則會把故事背景放在格魯特的母星,屆時也會展現(xiàn)前所未見的超級版格魯特。
鑒于格魯特的超高人氣,制片方當然會充分開掘。
近期熱播的漫威迷你劇《我是格魯特》就為他開辟了單人篇,迷迷糊糊的熊孩子版格魯特走至臺前。
《我是格魯特》由Disney+出品,共5集,每集只有3~4分鐘,均是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半小時內就可以一口氣刷完。
即使沒看過漫威相關作品的觀眾也能迅速進入《我是格魯特》搭建的愉悅語境,劇集直觀展現(xiàn)了淘氣可愛小樹人的日常生活:
格魯特掙脫花盆束縛的可喜誕生、格魯特做巢和毀(別人)巢的波折經歷、“真假”格魯特的斗智斗勇等。
除了最后一集有老搭檔火箭浣熊的客串,其他時間都是格魯特的獨角戲。
正如大家所知,格魯特寶寶不善言辭,所以全劇中幾乎只有“I am groot”(我是格魯特)這一句臺詞。
與電影版一樣,劇集版的配音演員還是范·迪塞爾,他用或憤怒或好奇或深情的聲線配出了小格魯特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
通過與《銀護》視效公司Luma house合作,《我是格魯特》沿用了《銀護2》的人物模型。
劇集發(fā)揮了Disney+一貫的輕松風格,生動活潑地捕捉了格魯特各種可愛的表情動作,再加上接近默片的形式,讓人聯(lián)想到迪士尼早期以米老鼠和唐老鴨為主角的古早創(chuàng)作。
《我是格魯特》目前豆瓣評分為8.4分,在漫威劇集里屬上游。大部分觀眾認為它拓展了人氣角色的故事線,足夠可愛和討巧,超微迷你劇的體量也帶來了輕松的體驗,即使再看100集也不會覺得累。
當然也有一部分觀眾持相反意見,認為本劇在用賣萌的方式敷衍擺爛,劇集內容走向低齡化,且與電影主線關聯(lián)稀松。
如果單純從消遣放松來評判,總體而論,《我是格魯特》采取的賣萌策略雖偷懶,但有效。
它本無意往深處延伸,也無心銜接主線劇情,只要滿足觀眾對“泡面番”(一種超短時長動畫)的期待即可。
回想近年的熱門影視IP,從不缺少“賣萌擔當”。它們和格魯特一樣,外形可愛、憨態(tài)可掬,總能精準擊中觀眾內心的柔軟防線。
比如《星球大戰(zhàn)》里如掃地僧一般低調強大的尤達大師,在大熱劇《曼達洛人》系列中變成了呆萌討喜的寶寶形態(tài)。
這位50歲的尤達寶寶(對于它們的壽命而言,50歲是幼年階段),大多數(shù)時間依偎在嬰兒車內,喜歡搗亂也喜歡偷吃。
在尤達之前,《星球大戰(zhàn)》系列的上一個寵兒是BB-8機器人,它在《原力覺醒》憑借圓滾滾的身材和滴溜溜的眼睛搶足了風頭。
再來看DC,《X特遣隊》中的反差萌擔當是鯊魚王,他是肥宅身材壯漢音的鐵憨憨,喜歡干飯和交朋友,日常開心得像個500斤的傻子。
這些可愛配角們是相關影視作品中最好的花邊與點綴,它們以人畜無害的面目出現(xiàn),負責調劑氣氛、插科打諢。
在戲外,它們也具有了延伸出來的商業(yè)價值,成為熱門的IP聯(lián)名產品。
比如印有格魯特和尤達寶寶的T恤被炒出高價,卻仍抵不住粉絲們的購買熱情。穿著沙灘褲的鯊魚王手辦,吸引了眾多博主做開箱視頻。
當賣萌配角人氣一路飆升之時,就有可能和格魯特一樣幸運地迎來獨立的衍生短片/劇。
在此之前的代表就是《超能陸戰(zhàn)隊》。
片中最受歡迎的角色便是陪伴在小宏身邊的治愈型機器人大白,胖乎乎軟萌萌的外形看起來就很好rua,它溫暖的懷抱永遠向需要幫助的人敞開。
今年6月,迷你動畫短片《大白!》回歸,講述了大白與普通人之間的暖心故事:
它幫助關節(jié)不好的奶奶下水游泳、鼓勵初潮女孩接納身體的變化、拯救誤吞藍牙耳機的小貓咪。當它需要幫助時,也收到了來自不同群體的善意回饋。
另外,長紅十余年的熱門系列電影《冰川時代》中,短暫出場的配角松鼠斯克特是諸多觀眾的心頭好,它倒霉又好笑,似乎永遠吃不到那顆追逐良久的松果。
今年4月推出的《冰川時代:斯克特歷險記》昭示著藍天工作室的告別,這部迷你短劇的主角是松鼠斯克特,已為人父的它仍上演著與松果的愛恨情仇。
把時光軸往前推會發(fā)現(xiàn),給出彩配角出衍生作是老傳統(tǒng)了。
1994年《獅子王》大爆后,迪士尼于1995年推出了《彭彭丁滿歷險記》。疣豬和貓鼬的生活碎片,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
很多人回憶起《獅子王》,早已淡忘了辛巴和刀疤的恩恩怨怨,但對彭彭丁滿這對活寶搭檔記憶猶新,還會情不自禁地念出“哈庫拉瑪塔塔”。
同期熱播的《高飛家族》其實也是米奇系列的衍生作,這個笨手笨腳的傻大個在米奇的故事里只是綠葉配角?!陡唢w家族》挖掘了單親爸爸和青少年兒子的家庭故事。
再把目光投向日本。
國民動畫《蠟筆小新》里的可愛寵物小白,竟然也擁有衍生劇集。在迷你劇《超級小白》中,它再也不是仍由野原新之助“欺負”的小狗,而是接受拯救世界之使命的超級英雄。
討喜配角衍生作品有個共同點:它們起初都依附于原故事中的主角存在,以他們?yōu)橹鹘堑墓适侣氏任氖窃鞯墓潭ǚ劢z,原作和衍生作通常共享一套世界觀設定,這也給創(chuàng)作帶來了便利。
相同的角色在原作和衍生作之間流通,給樂于挖掘彩蛋的觀眾帶來別樣樂趣。
如《我是格魯特》中的高光時刻就是火箭浣熊的登場,這一集也引發(fā)了觀眾的考究學興趣。
觀眾分析飛船擺件后,對本集時間線爭論不休
如果說原作是精心烹調的大餐,那么衍生作就是可口的餐后甜點,它們彼此間形成微妙的互文關系,吸引著更多的觀眾。
大多數(shù)配角衍生作都抱有以小搏大的初衷,但在足夠幸運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從《神偷奶爸》到番外系列《小黃人大眼萌》這樣的成功案例。
這或許是所有創(chuàng)作者的終極夢想。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