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近年來的影視化改編往往都不太成功。
一方面,“阿婆”的推理小說過于經(jīng)典,曾被無數(shù)次搬上銀幕。改編難度大,不好駕馭;
另一方面,創(chuàng)作者自作聰明,為了翻新魔改劇情,致使鋪墊冗長,推理潦草。
年初肯尼思·布拉納執(zhí)導的《尼羅河上的慘案》就遭到一眾吐槽,自戀、粗糙,以及抓不住重點。
最近,愛奇藝上線了一部單元推理劇《民國大偵探》。同樣改編自“阿婆”的作品,并且是國內(nèi)首次授權。
本劇的主演胡一天和張云龍,兩年前曾因《民國奇探》中的“一路楚垚”CP成功火出圈,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民國大偵探》。
只不過本劇并非續(xù)集或是衍生,而是在二搭基礎上嵌套了全新的故事。
上線首日,熱度一路飆升至全網(wǎng)前五。然而,前幾集看下來,大失所望,幾乎可以斷定這是一次“水土不服”的改編。
歡迎進入“鳳凰網(wǎng)指數(shù)-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索“民國大偵探”并發(fā)表你的看法。
趕流程的劇本殺
與“阿婆”筆下一戰(zhàn)中的歐洲對應,本劇巧妙地將故事放置在了民國時期。
主人公司徒顏(胡一天 飾)是個郁郁不得志的律師,對應著小說中的私家偵探波洛。
故事開場,一名槍手在火車站擊殺了北洋政府理事。隨后,當場被警探駱少川(張云龍 飾)捉獲。
在法庭審判中,司徒顏出席擔任原告律師。面對鐵證如山,被告馬世英僅是輕蔑一笑,并利用自己的外籍身份成功脫罪。
反而,司徒顏因據(jù)理力爭被扣上了“知法不循,枉法不糾”的帽子。
在離開北平之時,司徒顏意外地卷入了一樁偷槍案。憑借過人的推理能力找回了駱少川丟失的手槍,并與他冰釋前嫌。
之后便進入了《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劇情——
在駱少川的邀請下,司徒顏乘上了東方快車的一等車廂。不巧的是,對頭馬世英也在這節(jié)車廂中。而報社記者的出現(xiàn),更是將兩人之間的戰(zhàn)火推到了極端。
次日,馬世英遇害,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司徒顏。為了自證清白,他與駱少川一起主動展開了案件調(diào)查。
從劇作上看,《民國大偵探》前面的鋪墊設計得很合理。法律上的不得志,也暗示了司徒顏在之后的劇情里轉(zhuǎn)行成為偵探。
劇情前后勾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并且人物之間的關系都得到了清晰的呈現(xiàn)。
但隨著案件的展開,各種缺陷暴露無遺。
先不論拿《東方快車謀殺案》作為開篇是否會影響本劇的懸疑感,畢竟這個故事已經(jīng)被翻來覆去講述了無數(shù)遍。
就整個辦案過程來說,猶如一場趕流程的劇本殺。
進入正題后,快車上的乘客開始挨個講述自己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所有的推理過程都被主角自帶的技能加成順水推舟地完成了。
推理題材的影視作品非??简瀸а菖c編劇的功力,除了氛圍營造、懸念建構(gòu)、細節(jié)鋪墊,以及人物關系外,觀眾的參與感也很重要。
但反觀本劇,故事平鋪直敘,缺乏戲劇張力,廉價的橫店布景也時不時讓人出戲。整體質(zhì)感和推理真人秀節(jié)目毫無二致。
不及格的改編
本劇共改編了8篇阿加莎的小說,除了前述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剩下的分別是《羅杰疑案》《校園疑云》《牙醫(yī)謀殺案》《啤酒謀殺案》《首相綁架案》《三幕悲劇》以及《帷幕》。
根據(jù)已開播的集數(shù)來看,每三集一個單元,各單元的時長分配幾乎等同于一部電影的體量。
但它仍是不及格的改編。
首先,阿加莎小說最大的特征在于細致地展現(xiàn)了人物多面又復雜的心理世界,讀者能透過罪犯的行為舉止窺見其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
文學中的心理描寫是內(nèi)化的,而影像中的心理描寫更需要外化去展現(xiàn),難度相當大。
這種外化方式不是簡單通過人物旁白就能展現(xiàn),而是編劇需要在臺詞、演員需要在表情上去流露。
遺憾的是,本劇忽視了這一點。直到第一單元結(jié)尾才隱隱透出點人物的心理活動。面對法與理的抉擇,司徒顏最終站在了理的一邊而放棄自己堅守的法律。
其次,人設缺乏共鳴。
阿加莎筆下的人物絕非是潦草出現(xiàn)的,人物的行動鏈是完整的。
而就本劇第一單元中出現(xiàn)的9個“兇手”來說,純屬是查案的工具擺設,難以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作《民國奇探》的三個主要人物,性格設定都頗為飽滿。
胡一天飾演的路垚,智商高、推理強,但他貪財,偶爾也會幼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張云龍飾演的喬楚生,雖然擁有著黑道背景,但為人正直善良、有情有義。
兩人一文一武,性格互補。
而探案小團體中的唯一女生白幼寧(肖燕 飾),性格獨立、行俠仗義,像是二者的中和。
反觀《民國大偵探》,人物的設定都相當生硬。
無論司徒顏還是駱少川,兩人都是外表冷酷,桀驁不馴。
更可笑的是,前腳還趾高氣昂對司徒顏出口嘲諷的駱少川,后腳就心甘情愿地陪著他調(diào)查案件。
自然,缺乏性格上的反差,這種劇內(nèi)催化的“CP感”也削弱了。
有人會問,這劇沒有女主嗎?
有,第四集才姍姍出場…
再者,bug多,邏輯不夠縝密。
比如,開場的法庭審判戲中,明明手槍上的指紋是更有力的證據(jù),非要先拿出一堆唬人的說辭:
火車站人來人往,是怎么判定在場所有人的形體條件與兇手符合?
就算是法盲,也知道物證比推測靠譜。我要是兇手,我也不信。
又比如,列車上司徒顏和馬世英冤家相遇這場戲中,一群報社記者從一等包廂的方位沖出來,而后又被趕回了一等包廂。
之后的劇情,我們更是再也沒見到這些工具人記者,只剩唯一一個有戲份的記者角色金啟明(宣言 飾)。
并且根據(jù)乘務長的口述,一等包廂和其他包廂是不相連的...
請問,其他記者憑空消失了嗎?
《民國奇探》可以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原創(chuàng)探案劇,劇情節(jié)奏張弛有度,人物個性鮮明有趣,關鍵CP還好嗑...
但到了《民國大偵探》里,編劇放棄了自己原創(chuàng),探案成了趕流程的劇本殺,人設不鮮明,CP更是靠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臆想硬湊上去的。
這其實也說明了創(chuàng)作者為了市場、為了消費觀眾,在改編過程中的浮躁心態(tài)。
目前《民國大偵探》在“鳳凰網(wǎng)指數(shù)-影劇綜榜單”小程序中大眾評分6.5,專業(yè)評分暫無。你看過這部電視劇了嗎?評價如何?歡迎掃碼進入小程序打分~
往期內(nèi)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chuàng)的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