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編輯部 | 八不半 像電影一樣,用黑暗邂逅光明。
2012年,李安導演將一部“無法被拍成電影的作品”,搬上了大銀幕。
3D加持,4只老虎做模特,17歲新人獨挑大梁。
一人一虎一片汪洋,227天的漂流中,在127分鐘的電影里,觀眾們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也給出了五花八門的隱喻解讀。
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臥虎藏龍,這頭臥虎是我們的欲望,也是我們的恐懼。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十年前的11月22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下稱《少年派》)登陸中國內(nèi)地銀幕(晚于北美一天),在國內(nèi)拿下5.73億元的票房,全球票房超6億美元。
次年奧斯卡,李安憑借本片繼 《斷背山》后二奪最佳導演獎,再一次證明了其“華語電影第一人”的地位。
這是李安的首部3D電影,導演用災難冒險片的商業(yè)元素完成了個人的藝術表達,搭配華麗的視覺奇觀,講述了人與信仰的生存故事。
10年了,時光君和你一樣,都還記得《少年派》,記得片中那頭老虎。
李安的改編“加減法”
聊起《少年派》,時光君想先聊聊影片當年的改編故事。
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原著小說豐富而意義深遠,充滿奇幻冒險同時深奧怪誕。
小說在歐美熱銷時,就因其內(nèi)容抽象、宗教性和哲學性過強,而被電影界稱為“不可能被影像化的作品”。
改編的難點在于,讓一只老虎和一個男孩轉化成影像,限于當時的技術很難呈現(xiàn)。
另外,小說側重人之信仰的精神內(nèi)核,更偏向獨立制作、文藝風格的作者表達,與商業(yè)化、類型化的大制作難以平衡。
2003年福斯公司獲得小說的電影改編權,片方先后考慮過M·奈特·沙馬蘭、讓-皮埃爾·熱內(nèi)、阿方索·卡隆等名導,但每一次項目都因不同原因而流產(chǎn)。
當福斯向李安拋來橄欖枝,李安將起初對小說改編之難的恐懼,化成了戰(zhàn)勝看似無法克服的挑戰(zhàn),激發(fā)了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好斗”的神經(jīng)。
他自比就像是派遇到老虎,“怕才有勁兒”,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覺,不至于因陳腐而被淘汰。
“依靠本能,人才能活下來,擁有純真,人才有了信念。”李安曾說,他就是電影中的那個“少年派”。
接手《少年派》的初衷,李安顯然并不局限于表現(xiàn)弱肉強食、少年和老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幻故事,他更希望探討人如何戰(zhàn)勝恐懼,如何與自我相處,以及生存欲望之下人的宗教信仰的主題。
用東方禪意的思想解構西方文化,對小說每一處的增減改編,都體現(xiàn)了李安的創(chuàng)作理念。
小說中重要的一幕:派和老虎精疲力竭漂流在海上,沒有食物,只能絕望等死的時候,卻奇跡般遇到另一個也在救生艇上漂浮的人。
當兩艘救生艇越靠越近,這個漂流者試圖殺死派做食物的時候,老虎撕碎了他,淪為老虎和派的食物。
在這一幕之后,派才抵達了暗喻重生的奇幻島。
這段內(nèi)容在全書占了20頁,卻被李安全部砍掉。
他刪除這段內(nèi)容,取而代之的是通過水母、巨鯨、巨輪、如鏡的海洋等夢幻畫面,讓觀眾隱約感知故事的虛構性。
除了大量減法,李安也做了一定的加法,比如派初戀的對象。
原著中并無這個女孩,李安加入這一人物,是通過她的相關情節(jié)帶進印度教的元素:舞蹈、手勢(森林中的蓮花)、紅線。這些情節(jié)與影片后段對于神秘島的刻畫又相互印合。
此外,小說中派曾訓練老虎跳圈,而電影中他并未真正消除對老虎的恐懼,而老虎也始終保持著肉食動物對人類的威脅。
同時,電影中救生艇的甲板上幾乎看不到血腥、糞便和腐敗物,保持著不真實的戲劇場景。
所有這些,都是李安改編后的審美選擇和主題表達的需要。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李安對小說文本做了精彩的加減法,融合了東西方的哲學精神。
李安首部3D電影
《少年派》面世后李安曾表示,如果放在五年前,這部電影根本無法拍攝,但是3D和CG技術的發(fā)展,讓一切成為可能。
其實早在2003年 《綠巨人浩克》時,李安就因技術而冒險,運用大量電腦特效進行制作。
雖然影片當時票房不佳,但激發(fā)了李安對技術的鉆研和迷戀。
2003年李安執(zhí)導《綠巨人浩克》
2009年 《阿凡達》的全球成功,成為3D電影的重要推手,也為李安拍攝《少年派》提供了新的制作思維和視覺語言。
《少年派》的3D拍攝機器,正是租借自卡梅隆的公司。
李安曾透露,借機器的時候,卡梅隆公司還會順便送一個拍攝指導手冊,里面都是導演拍完《阿凡達》之后總結的一些拍攝3D電影的基本規(guī)則。
不過,李安并沒有完全遵從“卡神”的經(jīng)驗指導,而是一邊學習摸索,一邊根據(jù)《少年派》的人物和主題大膽嘗試。
利用3D技術,李安拓展了這部電影的格局,豐富了影片的視覺表達層次和空間效果,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派的生存之旅中。
除了3D技術的初試,影片通過CG技術對老虎理查德·帕克的制作也令人驚嘆,作為計算機數(shù)字動畫魔法的產(chǎn)物,完全不亞于自然界真實的老虎。
《少年派》的拍攝一共找來四只真老虎(孟加拉國虎)作為CG制作的實物參考,其中三只來自法國,一只最溫順的來自加拿大。
李安花了大量時間跟老虎們以及馴獸師在一起,了解老虎的個性,觀察它們不同狀態(tài)下的動作反應,最終記錄上千個小時的老虎素材。
拍攝中,飾演少年派的演員其實從未跟真老虎同處一條船上對決過,為了讓演員更入戲、更有氛圍感,拍攝時演員同藍布包裹的老虎模型對戲,后期再將藍老虎替換成CG老虎。
有時,李安還會趴到船板上,親自演那只老虎。
真實的老虎鏡頭共有24個,主要包括老虎在水里游泳的鏡頭。
為了真實呈現(xiàn)老虎的原始本色,李安要求特效組展現(xiàn)它的自然野性,這也是遵從小說中老虎與派從頭至尾都保持危險距離的設定。
最終,由CG制作的老虎,從毛發(fā)、眼珠、爪子甚至一個表情、一舉一動,都栩栩如生、難辨真?zhèn)?,同時散發(fā)著“百獸之王”的兇猛獸性。
另外,《少年派》許多的海上場景,都是在位于中國臺灣的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槽中拍攝的。
這個水槽長70英尺、寬30英尺、深4英尺,可容納1700加侖的水量,可以制作出各式波浪,模擬真實的海浪。
在3D和CG技術的特效加持下,暴風雨席卷的澎湃大海,飛魚撲面、海豚躍起、鯊魚暢游,以及天邊晚霞和夜空繁星等自然界的壯麗奇觀,都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享受和心靈沖擊。
憑借超凡的特效奇觀,《少年派》最終斬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值得一提的是,為《少年派》拿下這一大獎的公司“節(jié)奏特效”(Rhythm & Hues Studios),最終卻難逃破產(chǎn)倒閉的命運。
據(jù)悉,是因為《少年派》制作周期過長,財務惡化,被該項目拖垮。
2014年,30分鐘的紀錄片《少年派后的日子》(《Life After Pi》),便講述了該公司倒閉的前前后后。
2014年紀錄片《少年派后的日子》
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反映了《少年派》幕后制作耗時、耗財、耗力的背后付出。
不過,自從拍完《少年派》后,李安對技術的癡迷一發(fā)不可收拾。
其后執(zhí)導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雙子殺手》大膽嘗試120幀+4K+3D的格式,便是李安挑戰(zhàn)自我,尋求更多表現(xiàn)可能、對技術“走火入魔”的冒險之舉。
《少年派》男主角的“漂流”
電影《少年派》中,男主角派幾乎以獨角戲的形式存在,拍攝中還要與不存在于片場的“老虎”搭檔對戲。
對于男主角的人選,李安大膽而意外地選擇了從未有過表演經(jīng)驗的17歲印度男孩蘇拉·沙瑪。
李安耗時6個月從3000人中海選出這位新人,成就了一段美麗的意外。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為了配合派在漂流過程中體格的變化,蘇拉需要從68公斤的瘦男生,變成了76公斤的肌肉男,最后又銳減至59公斤。
在拍攝前,蘇拉還要接受關于游泳及平衡感的高強度訓練,學習各種求生技能。
在“調(diào)教大師”李安的點撥下,毫無表演經(jīng)驗的蘇拉在片中的表現(xiàn)自然純熟。
他將極度恐懼、孤獨絕望、筋疲力竭等情緒詮釋得可圈可點,最終完成了與“虎”漂流的奇跡。
拍攝中,蘇拉和李安導演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在最后一場戲殺青后,兩人抱在一起流下不舍的眼淚,仿佛一起經(jīng)歷了227天的漂流一般。
在拍完《少年派》大紅大紫后,蘇拉接到了一系列影視劇的片約,先后出演了《百萬金臂》《忌日快樂2》《老媽老爸的浪漫史》等,但一直沒能超越派這一角色引起的轟動,可謂出道即巔峰。
而關于《少年派》中“中年派”的飾演者——印度知名演員伊爾凡·可汗,于2020年因病不幸去世,令人惋惜。
他曾出演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起跑線》《侏羅紀世界》《早安孟買》等片,在寶萊塢和好萊塢都取得巨大成功。
時年53歲的伊爾凡·可汗突然離世,似乎印證了他在《少年派》中的那段話。
“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卻來不及好好告別?!?/p>
《少年派》極富哲理性的結尾,直到今天仍被觀眾不停討論。
有人說,《少年派》是李安版的 《羅生門》,10年過去了,你是否仍堅持當年所相信的選擇?你更認同哪一個故事?
你愿意選擇相信人與老虎的艱難求生,還是人與人相食的殘忍結果?
老虎離開少年派時,決絕地沒有回頭,派卻傷心欲絕。
人生中,每一次體驗和經(jīng)歷都會讓我們走得更遠,走向未知的遠方,但心存信仰,內(nèi)心便不會漂泊。
十年彈指一揮間,今天,時光君真想去影院里,再重溫一遍《少年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