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艾維電影”發(fā)布了一篇“3D眼鏡收費、不能退改簽、故障停映,影院無意間面臨法律風險”的推文,其中有關3D眼鏡收費是否存在法律風險一事,引發(fā)了議論,不少影院從業(yè)者對于文章中“3D眼鏡屬于合同內規(guī)定的服務,如不免費提供3D眼鏡或構成侵權”的觀點提出了異議。
有影院從業(yè)者在文章底下留言:“如果影城在線上線下都標注了‘不提供3D眼鏡,如介意請勿購票’,那么顧客買票就是接受合同條款,那這還算不算單方不協(xié)商合同呢?”
也有影院人士向小艾發(fā)來了一份有關“3D眼鏡收費”的法院判決書——《李雪松與肇慶市左岸電影院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民事二審判決書》。
圖片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
在這份判決書中,廣東省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于原告李雪松提出的“要求左岸電影院返還票價款及賠償損失費用、取締3D眼鏡收費”等上訴請求予以駁回,終審判決:影院無責。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進行了考證、明確了判決書的真實性后,小艾覺得也有必要對此進行一番分享。以下摘錄部分廣東省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認定:
01
“免費提供3D眼鏡”不屬于法定義務
在“李雪松與肇慶市左岸電影院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6條指出:影院未免費提供3D眼鏡屬于違約行為。
而法院對此的判決解釋為:李雪松不能證實左岸電影院負有免費提供3D眼鏡的法定義務。
以下為判決書原文:
經(jīng)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沒有相關電影院經(jīng)營者應向顧客免費提供3D眼鏡的規(guī)定,李雪松也未能提供證據(jù)證實左岸電影院未向其免費提供3D眼鏡違反了法律、行政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據(jù)此,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證實左岸電影院負有免費提供3D眼鏡的法定義務。
其次,左岸電影院提供的證據(jù)證實“免費提供3D眼鏡”不屬服務合同的內容。
左岸電影院通過貓眼電影購票平臺出售案涉電影票屬于要約行為,而貓眼電影購票平臺主頁明確“3D眼鏡收費票價不含3D眼鏡,請自備或至影城前臺購買”。
李雪松通過貓眼電影購票平臺購買案涉電影票應視其接受左岸電影院的要約并作出承諾,即左岸電影院與李雪松之間的服務合同成立并生效。
據(jù)此,“免費提供3D眼鏡”不屬于左岸電影院出售電影票的要約內容,也不屬于雙方服務合同的內容,左岸電影院不負有向李雪松免費提供3D眼鏡的合同義務。
可見,該法院認為: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未表明影院負有免費提供3D眼鏡的法定義務;并且影院明確標識“3D眼鏡應自備或購買”的前提下,觀眾購票屬于接受要約并作出承諾,影院不負有免費提供3D眼鏡的合同義務。
02
影院充分告知、觀眾接受服務
另一方面,法院做出支持影院的判決,還有以下前提起到?jīng)Q定性作用:一、左岸電影院事前已在購票平臺明確注明“3D眼鏡需自備或到影院購買”,并在影院顯眼的地方提示“自備3D眼鏡”;二、李雪松在購票后觀影前已明確獲悉“不免費提供3D眼鏡”,并在此基礎上接受了觀影服務。
在《判決書》原文中指出:
左岸電影院在其經(jīng)營場所的售票處、自助購票、取票處、院廳入口處張貼公告,明確告知“不免費提供3D眼鏡”,李雪松也承認在入場觀看電影前已知悉“不免費提供3D眼鏡”,這也佐證左岸電影院充分履行了告知義務,充分保障了李雪松的知情權。
李雪松在已知前提下,并未選擇退票,而仍自行購買3D眼鏡入場觀看電影,接受左岸電影院的觀影服務,也佐證李雪松購買電影票、接受觀影服務并未違背其真實意愿。綜上,左岸電影院在訂立觀影服務合同及履行合同過程中不存在欺詐、強制交易等行為。
從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解釋來看,影院方進行事前充分告知、觀眾在接受條款過程中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建立在這一前提下,觀眾接受觀影服務、影院履行合同并沒有所謂的“強制交易”存在,因此涉事影院被認定為無過錯。
03
下列情形不屬于無效格式條款
之前各大媒體平臺在做“影院不免費提供3D眼鏡”相關報道時,有這樣一種觀點:“不免費提供3D眼鏡”為影院自行將自身應當承擔的服務義務拆分開來,轉嫁給消費者,加重消費者負擔,違背公平誠信,屬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條款”。
這一說法可以說也得到了多位律師、以及消費者協(xié)會的支持。
不過,根據(jù)這份《判決書》指出,下屬情況并不屬于“無效格式條款”:
如前所述,目前相關部門或法律、法規(guī)對電影院經(jīng)營者應否免費向顧客提供3D眼鏡未作強制性規(guī)定,即電影院經(jīng)營者不負有免費向顧客提供3D眼鏡的法定責任,故左岸電影院有關“不免費提供3D眼鏡”的提示、公告不屬于免除左岸電影院法定責任的情形。
同時,左岸電影院有關“不免費提供3D眼鏡”的提示、公告在于表明其要約內容不包含“免費提供3D眼鏡”的服務內容,且其在顧客購票時明確告知“3D眼鏡收費票價不含3D眼鏡”,也佐證“不免費提供3D眼鏡”的提示、公告并未加重顧客的責任及排除顧客的主要權利。
據(jù)此,左岸電影院有關“不免費提供3D眼鏡”的提示、公告屬于其要約的內容,而不屬于無效格式條款。
李雪松明知案涉電影觀影服務“不免費提供3D眼鏡”,其仍購買案涉電影票的行為即視其接受左岸電影院包括“不免費提供3D眼鏡”等內容的要約并作出承諾,雙方之間的觀影服務合同的法律關系成立并生效。
該《判決書》的說法佐證了:在影院已通過多種方式明確提示“3D眼鏡收費票價不含3D眼鏡”、并實事求是地將此事實告知觀眾的前提下,其公告屬于要約內容,而不屬于無效條款。
不過小艾看來,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做出的判決也僅僅證明了其對法條的理解。很可能不同地方的法院,對法條有不同的解釋,因此會做出不同的判決結果。對于“3D眼鏡收費究竟是否違法”一事目前仍存在爭議,并非板上釘釘。
因此并不意味著影院在“做好明確告知”的前提下,就一定不會被追責。輿論、各地消委會或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很可能會支持消費者的主張。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去年3月寧波象山縣一家影城就因不提供免費3D眼鏡,涉強制消費被寧波市市場監(jiān)管局處以1000元罰款。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而近期《法治日報》的一篇文章“售價遠高票面價?看個電影咋就引起消費者這么多吐槽”中也明確指出:免費提供3D眼鏡是影院應當履行的主要義務。對于一些影院通過相關提示告知消費者需要自備或購買3D眼鏡的行為,是一種不公平的條款,是無效的。
圖片來源:《法治日報》
因此,不同地域的影城拿著廣東省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當“尚方寶劍”,據(jù)此來免除“影院應當向消費者免費提供3D眼鏡”的責任,顯然存在風險。
另一方面,觀眾反饋、以及目前輿論風向都對“影院不免費提供3D眼鏡”一事深惡痛絕。不少律師、各地的消費者協(xié)會,以及北京市電影協(xié)會紛紛發(fā)文、一致表明過對“影院不提供免費3D眼鏡”不予支持的態(tài)度。
不久前,綿陽市電影協(xié)會還發(fā)布過《關于影院3D眼鏡售賣與免費提供的行業(yè)意見》,目前北京、綿陽等多地的不少影院也增加了“可提供免費3D眼鏡”的服務。
圖片來源: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
可以說,各地影院如果都依據(jù)肇慶法院做出的判決免除影院義務,“不免費提供3D眼鏡”也不能保證會得到當?shù)胤ㄔ旱闹С帧?/p>
畢竟在關于合同糾紛的民事判決中,站在法律角度,觀眾和影院方可以稱得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后做出判決的各地法院也有不同的看法。
而對于作為一線服務行業(yè)的影院來說,打贏一場官司并非首要,讓觀眾滿意、確?!盎仡^客”才是最終目的。
因此對于3D眼鏡,影院最為穩(wěn)妥的做法仍舊是“免費+收費”的形式讓觀眾選擇、在服務上做到無可指摘,這樣才能贏得觀眾的好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