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滿堂擔任總編劇,吳斌執(zhí)導,柳樺編劇,楊爍、張翰、郭曉婷等主演的電視劇《珠江人家》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同期在愛優(yōu)騰等網(wǎng)絡平臺跟播。無論題材還是陣容,以及先期釋放出來的各款物料,都令這部年度大劇備受期待。因此從開播之日起,《珠江人家》的收視與口碑便不斷攀升,并引發(fā)了觀眾的熱追熱議。
《珠江人家》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的嶺南地區(qū),講述了陳氏三兄妹在戰(zhàn)亂紛擾的年代中,離散后各自成長并繼承父母遺志投身革命的故事。從更深度的層面看,該劇透過嶺南兒女的熱血青春,展現(xiàn)了瑰麗多彩的嶺南文化,讓觀眾看到了粵中醫(yī)藥、粵菜、粵劇是如何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淬煉,歷盡風雨終成大道,在歷史的畫卷上熠熠生輝。
由此,整部作品帶給觀眾的追劇體驗也是豐富多元,不一而足,無論是愛國赤子們的家國情懷,還是嶺南兒女們的文化傳承之心,特別是劇中遭遇家破人亡而四散逃離的三兄妹,分別在各自的求生環(huán)境中,所接觸和繼承的嶺南傳統(tǒng)文化,更是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傳統(tǒng)藝術的匠心所在,令人眼界大開、心馳神往。
手足親情三兄妹:合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珠江人家》開篇,就是一場熱鬧的粵劇表演,但看似歡樂的場景之中,卻危機四伏。未幾,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屠殺瞬間發(fā)生,目睹父母及眾嘉賓遇害的三兄妹,也在逃亡的過程中走散。雖然劇情開篇交代不多,但已經(jīng)讓我們感覺到了陳家三兄妹的手足之情,即便是在離散多年以后,也依然惦記著彼此,并各自付諸許多的努力來尋找。
從骨肉分離,到骨肉團聚,對于陳家三兄妹而言,還有更長的道路要走。畢竟,生死逃亡中的離散,也讓曾經(jīng)的一團火,散做了各自為戰(zhàn)、獨立謀生的孤星。雖然身世凄涼,但整部劇最讓人感動的是,那些在三兄妹生死攸關之際伸出援手,予以庇護的普通人,無論是藥鋪、菜艇還是戲班,有些接納條件看似苛刻,但卻也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留足了拓展的空間。
由此,一家人的三兄妹,融入到更寬廣的珠江天地之中,所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世界。更多的劇中人物也由此紛至沓來,共同構筑出一個大時代的小縮影。雖然是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有情有義之人。這也正是《珠江人家》的匠心所在,全劇并沒有臉譜化的人物,即便數(shù)位反派角色,也都力爭血肉豐滿,讓人信服。三兄妹合是一團火,散落人間之后,更讓我們看到了整個嶺南地區(qū)的滿天星,這是一幅給人印象深刻的社會群像。
博大精深三行業(yè):技藝要傳承,守正并創(chuàng)新
整部《珠江人家》讓人感受頗多的,還是劇中所呈現(xiàn)的嶺南文化的繽紛畫卷??搓惣胰置秒x散后各自的生存環(huán)境,分別是粵中醫(yī)藥、粵菜、粵劇行業(yè),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這異彩紛呈的嶺南文化大觀園。
若是將故事放到別的創(chuàng)作團隊手中,這每一個行業(yè),都足夠延伸出一部行業(yè)劇作出來,而《珠江人家》則是精心地進行還原和提煉,讓觀眾在飽覽嶺南璀璨文化的時候,總有目不暇接之感。畢竟,藥材、廚藝、戲曲三個行當,只是敲門磚,跟隨整個《珠江人家》所推開的大門,為我們打開的是更加廣袤的世界,從中藥到西藥,從藥鋪到武館,從菜艇到大酒店,從美食制作到評論界的紛爭……
陳山河、陳衛(wèi)、陳立夏三兄妹的每一條故事線,都有著更廣范圍的輻射與擴展,從而讓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映入觀眾眼簾。據(jù)說僅粵菜部分,就至少有590多道美食真品出鏡,而各行業(yè)不同的場景、道具、行頭的呈現(xiàn),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精益求精。
與此同時,演員的表演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楊爍、張翰、郭曉婷等主演都為角色注入了鮮明的個性和情感。《珠江人家》以陳家三兄妹命運變遷的呈現(xiàn),滿溢著對家族、對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沉情感和責任感。同時,劇中還穿插了許多真實歷史事件,如國共斗爭、抗日救亡運動等等,使得故事更具年代質感與歷史使命感。
家國情懷濃郁、人文底蘊厚重,是《珠江人家》的突出特質。而整部劇作,在藝術創(chuàng)作層面,也有著精湛的呈現(xiàn):該劇劇情跌宕起伏,緊湊有力,每一集都充滿了懸念和驚喜,令觀眾們的追劇過程,也始終保持高度的緊張感和期待感。接下來的劇情中,三兄妹團圓重聚,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不僅堅守家族榮譽,更會為保護國家利益而奮斗,這種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