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習近平總書記給8位電影藝術家的回信溫暖人心、催人奮進。作為收信人之一的電影藝術家宋曉英做客《藍羽會客廳》,分享了她從影52年的心得體會。在她看來,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扎根生活沃土,才能讓人物形象真正活在人民中間。
以下是電影藝術家宋曉英做客《藍羽會客廳》的訪談實錄
藍羽:歡迎宋老師做客。前不久您和7位電影藝術家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當初收到回信時,第一時間是什么樣的感受和心情?
宋曉英:我是7月11號接到總書記的回信,7月12號的下午由李書磊部長組織我們文化藝術界的同志們開始學習討論。我在學習過程當中感觸很深的就是總書記提到的崇德尚藝,扎根沃土。
宋曉英:19歲我拍了《平原游擊隊》,演了翠屏。我記得有一天下午,導演帶著我們一行人參觀地下通道。地道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寬,我們跟著一溜泛著黃光小燈泡慢慢深入其中。地道里邊的構造總給人一種出其不意的感覺,在這邊拐個彎再走一走,在那又斜著過一個彎又轉回來了,我們就在里頭盤旋。
宋曉英:我記得導演當時突然跟陪同的工作人員說,請你把燈關掉。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把我嚇得蹦蹦跳。導演還讓我們都保持一定的距離,誰都抓不著,保持著對于這種真實環(huán)境的體驗,回去我們就開拍了。開拍的時候,我們鉆到地下通道,一下就回到了我體驗生活那一瞬間,即便是有照明,有燈光,思想意識完全是進入那種生活的狀態(tài),可想體驗生活該有多么的重要。
宋曉英:《16號病房》我演一個病號,我去我們吉林省的醫(yī)院,請朋友帶我到住院病房,讓我去看看當病號什么感覺。我覺得那里的人肌肉都是松弛的,眼睛都是那種呆呆的,看什么東西無力的,也不愛說話,往那一坐動作也都是攤的,眼睛就那樣看著你。我在拍16號病房的時候,演病號演的挺像的。為此好多觀眾來信說,宋老師你哪不好,我是醫(yī)生,對,他說我是中醫(yī),還給我寄信,寫上中醫(yī)的藥方,補氣血的。
藍羽:拍《燭光里的微笑》時,您有多長的準備時間?
宋曉英:一共5天時間。那時候小學生都放假了,我記得是長影小學校長,還有幾個老師陪著我們參觀學校,我主要是觀察老師的神態(tài)。老師都很漂亮,特別熱情,特別親切,我從他那個狀態(tài)當中感覺到,既是一個傳授知識的老師,又是一個幼兒園的阿姨來哄孩子。老師們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大家長一樣,又是親切,但是又嚴厲,這個職業(yè)在他身上會有烙印的。
宋曉英:還有一個場景,我上了臺階之后,一個很大的鏡子出現在平臺上。我說你們學校還放一個大鏡子,我不知道鏡子是干什么用的,體驗生活才知道,他說老師進教室之前要整理一下衣裝,這都賦予了角色一些生活細節(jié)。
宋曉英:在拍《刑場上的婚禮》時,有一場戲我跟導演還有一點小小的討論,小小的沖突。導演說我應該大聲的喊同胞們、姐妹們,我說導演這是不是他在這深沉的說著同胞們姐妹們。導演說這個不對,她說這里的臺詞應該昂揚起來,喊得漫山遍野都能聽到。
藍羽:當時的臺詞更像是一種真心的抒發(fā)?
宋曉英:是的。當我們要把青春和生命獻給黨,獻給人民的時候,我要向大家宣布我們就要舉行婚禮了,多么凄慘但又壯麗的愛情。
藍羽:當時收到過很多觀眾的來信對嗎?有哪些是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
宋曉英: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幫中學生、高中生給王老師寫信。寫的是王雙玲老師您好,最后落款都是“您的學生”。
藍羽:當初給您寫信,您給他們回信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
宋曉英:長大了,有好幾個當老師的,他說因為看了《燭光里的微笑》,王老師我現在當了老師了。我特別欣慰,我覺得電影的感染力怎么會這么強?所以在總書記的回信精神當中就說我們應該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置身于人民,你從群眾當中來,我們的故事就寫老百姓的故事,我們演好了之后再反饋給他們。
宋曉英:從影52年不短了,但是在藝術道路上,我永遠覺得我是一個年輕人,因為一生總結很多經驗,說在我還覺得自己年輕,把這些經驗奉獻給觀眾朋友們,奉獻給我們的藝術事業(yè),奉獻給我們的電影事業(yè),你說我這一生多開心,不枉來一次,作為一個電影人。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