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要讓我偷東西?”。
阿寶狠狠咬下父親耳朵一塊肉時,聲嘶力竭地追問。
父親也想不到父子竟成仇人。為什么要教兒子去偷東西?父親可能連這個問題想都沒有想過。因為他根本想不到會發(fā)展到這種地步?!拔沂且粋€壞人嗎?”至少父親不認(rèn)為是如此,他炒得一手好菜,有著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愛自己的老婆,只不過,喜愛賭博,賭博為了什么?還不是賺多一些錢,給老婆、兒子更好的生活??蛇\氣不佳,輸?shù)靡凰?。因為賭博,老婆棄她而去;因為老婆離去,他的心一下被抽空,因為賭債,而不得不使他與兒子背走他鄉(xiāng)。連番失意的他不想連累兒子,決定遠(yuǎn)走高飛,卻被高利貸打斷腳。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當(dāng)然是那個有外遇的老婆,她要承擔(dān)責(zé)任,他要求兒子去向母親借錢,兒子又不肯,沒錢怎么辦?那只能去偷,自己沒膽,當(dāng)然是教導(dǎo)兒子去偷,誰讓你是我的兒子呢?
為什么要拋棄兒子?母親在離開阿寶時候,可能連這個問題想都沒有想過。“我是一個壞人嗎?”當(dāng)年,我背棄了自己的家庭,跟了你的父親,結(jié)果什么也沒有,還背負(fù)一大堆還不清的債,這樣的生活有什么奔頭?況且,我也年紀(jì)不輕了,我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除了出走,我沒有其它出路。
在《父子》中,父親有父親的邏輯,母親有母親的想法。他們都不是絕對意義的壞人,或者說,他們都沒有錯,因為誰也不能奪去一個人的活法。
如果父親不賭博?如果母親不出走?如果這個詞在生活中是不復(fù)存在的,根據(jù)父親的邏輯,沒有知識,就靠丁點的工資,何以為繼,除了賭博還有第二條路能夠更快“致富”嗎?根據(jù)母親的想法,我不離開這個家庭,我能夠得到安穩(wěn)的下半輩子嗎?
阿寶,是他們沒有想到過的人。兩個人的愛情都沒有了,要兒子來干嗎?在螞蟻般低微的下層,在捉襟見肘的生活面前,責(zé)任、道德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有生存兩字。在窘迫的環(huán)境下,能夠突圍而出,如同母親一樣,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突圍不出的,留下的就是自虐或施虐,在父親與母親無意 “合力”下,阿寶成為了被虐者。
不要以為《父子》只是一種生活“異態(tài)”,如果是“異態(tài)”,每天也就不會這么多諸如“父親逼女兒賣淫”、“母親狠心毒死幼孩”等新聞出現(xiàn)。像《父子》這樣的生活常態(tài),比比皆是。
阿寶追問的 “為什么”,在生活面前,如同“如果”一詞毫無意義,因為生活沒有為什么。
生活沒有為什么,但《父子》還有選擇。十年過后,阿寶贖回了金表,歸還給了原來的主人,阿寶隔河相望父親,以前勢成水火的關(guān)系,瞬間煙消云散。道德、親情、責(zé)任又悄然回來。
生活沒有如果,生活沒有為什么,但生活還有選擇。
你真的可以選擇。這或許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
十七年未拍電影的譚家明依然是譚家明,棱角分明、牛氣沖天,通過一部繁瑣生活流水帳式的電影,赤裸裸反復(fù)描述拋棄與被拋棄的窘?jīng)r,直面社會底層,直面人性,同時,不忘告訴大家,還有選擇的權(quán)利。
在《父子》當(dāng)中,郭富城的演技比之《三岔口》有了更大的躍升,將這個中年落魂“父親”自私、頹廢、懦弱、欲望、無助、暴躁等諸多復(fù)雜心態(tài)拿捏得分毫不差、形神兼?zhèn)?,成為香港百年電影史上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形象,而演繹其“兒子”的吳景滔更是天才演員,令人過目不忘。大膽預(yù)測,明年舉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最佳導(dǎo)演、最佳故事片獎項上,《父子》能夠奪魁希望不大,只有30%機會,因為這其中有《黑社會II》、《放逐》等等參加競逐,強片如云。在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獎項上,郭富城、吳景滔鐵定能登頂,奪取影帝、最佳男配角獎項,即使梁朝偉入圍,也很難威脅郭富城。男配角方面,吳景滔優(yōu)勢已占盡,無人能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