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22日零點首映

張靜初——《唐山大地震》發(fā)布會
在經過唐山、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武漢、德陽、成都的8站宣傳后,由馮小剛導演率領的《唐山大地震》主創(chuàng)于7月21日現身重慶。作為上映前的最后一站宣傳,各位主創(chuàng)都非常重視,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特地從北京趕來出席。在現場,各位主創(chuàng)共同聊起了最讓自己感動的瞬間,其中張靜初為“打拼”而感動的說法引起了現場的共鳴。
談起最感動的瞬間,《唐山大地震》中飾演姐姐方登的張靜初,對片中的一個場景特別難忘:“我忘不了李晨外出打工,媽媽依在門上的那場戲,讓我非常感動,因為我們都是在外打拼的孩子。”對于如何將一人打拼的情感有的放矢的呈現出來,張靜初表示:“這個戲里面要控制的很多,導演對角色的把握對我?guī)椭艽?,你寧可少也不要多。那個人物出來的感覺像個雕塑,出來的感覺越少,內心反而越豐富。”這一番話,引起了觀眾在現場,以及網絡上的共鳴。
李晨飾演的弟弟方達,不懈努力,打拼成成功人士,而姐姐方登,其實也是一個極具“打拼”符號的人物。方登從最初母親艱難抉擇后的“被拋棄”,到獨自一人承受單親媽媽的重擔,23秒的痛苦,換來的是方登32年的獨自打拼。對于這種打拼精神,在觀眾的認可下,也有“心痛”的成分。日前,張靜初的粉絲“初戀”們,就特別“心痛”張靜初在影片中的表現,有粉絲留言說道“|“對死者的致敬,使生者懂得活著的意義,姐姐不哭,前方的路我們和你一起走。”
同時,“打拼精神”也是一種個人和群體的共性所在。張靜初能有如此共鳴,在戲外是她這么多年演繹之路的艱辛,從最初的“文藝片”女王,到現在的“馮女郎”,張靜初何嘗不是一個人在打拼。而在災難過后,這種這種隱忍的打拼精神既有感動的成分,也能給予人們一種信念——重建家園,必須打拼!。不僅僅是災區(qū),社會上每個人的身上也無不有著張 “打拼”的影子。方登能成為整部戲的魂,原因就在于這種精神上的歷程吧!
點擊觀看《唐山大地震》預告片
下一頁:《唐山大地震》之馮小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