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作為世界性的語言,可謂各民族特有文化進行交流的絕佳載體,甚至不需翻譯,只靠簡單的蒙太奇鏡頭語言來表情達意,便能令銀幕前的觀眾感受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秋季檔的內(nèi)地院線即將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和《絕命島》便分別以古裝和時裝來分別發(fā)揚中國風建筑的雍容典雅。
《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作為徐克繼《七劍》后再戰(zhàn)古裝動作的新作,以狄仁杰和盛唐的雙王牌為他滿腦子的天馬行空提供了足夠豐富的展示空間。武則天時代的唐朝正處于“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過渡時期,繁榮之鼎盛可謂笑傲寰宇,他族難以望其項背。作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既能輔政又能斷案的狄仁杰,一生充滿故事。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徐克率領他的團隊全力打造視覺系盛唐皇宮,不僅還原史書中的只言片語,更憑想象再造大殿。
《絕命島》作為內(nèi)地首部好萊塢式驚悚動作大片,并沒有照本宣科式地搬抄好萊塢創(chuàng)作規(guī)律,新銳職業(yè)導演馮超自小追隨父親奔走在各大片場,深受張藝謀早期電影如《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中國風創(chuàng)作取向影響。因此,在驚悚動作的類型外殼包裹下,《絕命島》的故事核心發(fā)生地“海上皇宮”本身就極具傳統(tǒng)建筑風格。遙相呼應的《絕命島》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值得喜愛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觀眾期待。
相比于《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的八大場景:大明宮、通天浮屠、明堂、大理寺、鴻臚賓館、焚字獄、胡人街、鬼市所展現(xiàn)的中華建筑的繁華魁偉,《絕命島》五大絕命空間更多的展現(xiàn)了中華建筑的精巧、設計與靈活,而復原古商代“炮烙酷刑”的“烈火焚身”則在時間軸上與《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共同勾勒出中華建筑的千年演變。
繼9月29日《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公映后,《絕命島》將于10月12日強力接棒,中國風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