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東京電影節(jié)攬兩獎 李玉稱獲獎太突然
李玉和方勵
李玉專訪
《觀音山》是部自由的作品
和之前的
《紅顏》、
《蘋果》一樣,《觀音山》延續(xù)了李玉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主題,但李玉坦言,“《觀音山》是一部情緒電影,它情緒很強烈、很極端、穿透力也強”。
可能外界界會更關(guān)注李玉這次使用手搖式拍攝的手法,但在李玉看來,其實真正讓自己覺得滿意的是“演員如果不用心,不把心掏出來,就無法完成這個角色”,而在拍攝前期,她做的工作就是不斷和演員們聊天,“談我想要的東西,包括電影觀念。我們第一天開拍的時候還在講,這個電影是導(dǎo)演不喊停的,就是沒有‘停’,只有‘被停’,什么叫‘被停’?就是膠片用沒了。第一天我們氣場就很和,就用了16本膠片”。
爭取張艾嘉出演不容易
李玉在爭取張艾嘉這樣的“戲骨”出演《觀音山》,其實花了不少工夫,因為張艾嘉猶豫了很長時間,李玉就坦言,張艾嘉飾演的角色“太苦了,演員真的很受罪,她演完這個角色之后打電話告訴我病倒了。這個角色,就是讓人身心疲憊的那種感覺。有一場她在車里哭的戲,我們只拍了一條,因為一條之后,她的血全部往上涌,她自己都有點兒害怕,就好像是馬上要去醫(yī)院的感覺,后來一天都沒吃飯”。
怎么能夠說服張艾嘉出演影片?李玉回應(yīng)說,不應(yīng)該用“說服”這個詞,原因是“太簡單了”。其實張艾嘉之前的顧慮也很多,所以李玉就采取和她聊天的方式,“不管聊劇本,也聊生活也。我也去看她的話劇,就這樣慢慢地,我們的心靠近了,就變成好朋友了”。最后,李玉給張艾嘉發(fā)電子郵件,詳細講述了電影開機的狀況,張艾嘉就來了,“就這么簡單”。
范冰冰也曾經(jīng)想推掉該角色
因為《蘋果》的原因,李玉和范冰冰成為了好友,但一開始李玉邀請范冰冰出演《觀音山》,范冰冰卻推掉了,一方面,范冰冰認為自己沒法演出李玉想要的感覺;另一方面,范冰冰工作上的同事都不贊成,但李玉和范冰冰反復(fù)溝通,最后,范冰冰還是選擇了接演。在范冰冰看來,李玉是能挖掘自己身上特質(zhì)的人,因為之前《蘋果》中她出演了一個洗腳妹,這是“挺意外的事情,所以我也希望能讓觀眾看到,‘哦,原來范冰冰還有別的面’。”
作為女性導(dǎo)演,李玉對演員的調(diào)度其實超乎許多人的想象,范冰冰兩次憑她的影片獲得國際電影節(jié)影后就是最好的例證。談及如何調(diào)度演員的感覺,李玉顯得非常自信:“其實演員是很脆弱的,導(dǎo)演要讓演員感覺到一種自信,而且一定要讓他(她)感覺到,這種自信實際上是來源于他(她)自身,那導(dǎo)演所有的工作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