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恰到好處的安排戲劇沖突
《斷背山》(2005):巔峰時期的突破
2005年,可以說是李安年。一部《斷背山》將李安捧上了世界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無論是該片拿獎拿到手軟,還是《斷背山》在全球產(chǎn)生的巨大效應(yīng)。不可置否,李安的電影水準(zhǔn)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先前不溫不火的
希斯·萊杰與
杰克·吉倫哈爾也因該片成了當(dāng)年炙手可熱的風(fēng)云人物,更是因該片“撮合”成了希斯·萊杰與
米歇爾·威廉姆斯的一段美好佳緣。
這些都是題外話,重要的是《斷背山》在李安的電影作品當(dāng)中是處于何種地位。在2003年拍完《綠巨人》后,李安深感疲憊,他自己說:“我被此前兩部作品震暈了,可能我處在職業(yè)生涯的高峰,《綠巨人》出來時,我人都累趴了,很久都不想拍電影,這就是我當(dāng)時的狀況。”如果拿飲食來比喻的話,《綠巨人》就像是餐桌上讓你飽肚的香烤火雞,而《斷背山》則是餐后那醇香的一杯苦艾茶,醇香的同時又充滿苦澀。
影片點睛之筆
拍攝《斷背山》所用的成本很少,作為一部以同志愛情為背景的小品電影,李安并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因為他說這是拍的最輕松的一部電影。然而電影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細膩情感與精致細節(jié)的前后伏筆,在感嘆編劇牛掰的同時,對導(dǎo)演在掌控全片所需要的控制力上也不得不佩服其強大。作為東方人的李安曾留洋西方,用西方的手法融入東方人的思維拍攝一部擁有全球共通語言的電影,這是相當(dāng)難得的。而這種跨文化的元素其實李安在很早的作品中就有過嘗試,但精妙的是,這種東西方之間的差異在李安的鏡頭下并無任何的違和感,行云流水間鋪陳與銀幕之上,用景、人、語言勾連起東西方人的心?;蛟S這便是李安能在亞洲、西方好萊塢都能“吃得開”的原因吧。
下一頁 《色,戒》(2007):被拋棄的異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