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暴》首現(xiàn)炸掉中環(huán) 重造實景體現(xiàn)大制作
《風暴》可謂是香港電影極富新意的新作 香港電影崛起于1970年代,其中1986年至1994年被稱為巔峰期。一直到1990年代末衰落之前,它在全球電影史上都算得上一個傳奇故事:一個彈丸之地發(fā)展出了各種各樣的電影美學,諸如
徐克、
杜琪峰、
王晶這樣的導演都呈現(xiàn)出鮮明的個人特色。1990年代起,港產(chǎn)電影的總產(chǎn)值僅次于好萊塢,它在1993年達到產(chǎn)量巔峰,共有242部,年收入票房則在1992年達到了15.72億港元。
但1990年之后的香港電影進入了黑幫控制的時期,無論制作還是藝人經(jīng)紀都陷入混亂。“當時
李連杰的老板簽了李連杰5部電影的約,有個黑社會想中間借李連杰出來,老板不借,結(jié)果就在辦公室門口被干掉了,6槍。”江志強說。
諸如
吳宇森這樣的代表性導演在1993年之后選擇在好萊塢發(fā)展,但相比市場,香港電影——尤其是江湖片—里的美學元素倒并未消失。美國導演
昆汀·塔倫蒂諾在
《殺死比爾》這樣的作品里屢有致敬之意,從畫面、拍攝手法到音樂配合,都能看出當年香港電影的影響力。
當然,香港電影界還是不斷有人翻盤,《無間道》就把香港電影短暫地帶出過低迷狀態(tài)——以至于事隔10年,每個人回憶起《無間道》這個系列的電影的時候,還能強烈地表達出它的存在感,以及他們從中體會到的榮耀。
下一頁:《無間道》的成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