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平卸任獲美媒關注
自從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以來,好萊塢分賬大片若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只能通過中影和華夏電影兩家公司負責引進及相關業(yè)務。近日這兩家公司同時換帥,中影方面,喇培康將接任
韓三平;華夏電影方面,付若青將接任
谷國慶。作為中國實力最強規(guī)模最大的電影公司,中影在2009年至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大爆發(fā)的三年間占據了全國電影市場票房總額的34%,其負責發(fā)行的進口影片票房總額占同時間段全國市場的47%。美國媒體也自然對中影的換帥表示密切關注。
韓三平的卸任
專門分析中國電影市場的羅伯特·凱恩稱,因為中影集團在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運作和好萊塢大片的引進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董事長韓三平也長久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和好萊塢電影公司中間扮演著“守門員”的角色。韓三平在擔任中影公司董事長期間的角色,幾乎相當于把杰克·瓦倫丁(美國電影協(xié)會主席)、劉易斯·沃瑟曼(美國演員工會主席)和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美國著名導演)三個人加起來。此次因為年齡原因, 60歲的韓三平即將退任中影董事長,但這位長久以來在在中國電影市場叱咤風云,同時在好萊塢電影市場也頗具影響力的電影老兵并不會就此退出電影行業(yè),而會在繼續(xù)擔任中影集團顧問的同時,執(zhí)掌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國有電影基金。
繼任者喇培康
作為曾經在巴黎居住多年,能說法語的中國電影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喇培康此前還曾擔任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口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他在國際電影市場運作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經驗豐富,并曾參與制定了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引進好萊塢分賬大片的相關流程和規(guī)定。
此外,他還致力于構建中外制片人在電影制作方面的合作平臺,在電影產業(yè)的經營管理方面也有諸多經驗。美國媒體也看好喇培康作為中影集團的繼任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走向國際舞臺。
中影上市前景明朗
早在2006年,就有消息稱中影集團尋求在香港上市,但當時并未能夠獲得相關主管機構的批準;隨后在2008年,中影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但不久后發(fā)生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了中影的上市計劃全面擱淺。隨著中影集團進一步為上市計劃進行內部資源整合、資產結構調整、財務報表整理等相關工作的不斷完善,2012年,在中信建投證券作為主承銷商的協(xié)助之下,中影在證監(jiān)會完成了上市相關的申請工作。2013年1月,中影出現在了證監(jiān)會公布的最新IPO申報882家排隊企業(yè)名單之中,2013年六月,《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影集團正在尋求更多與好萊塢美國電影公司、導演和演員的合作計劃,努力提高中國電影的水平,同時有計劃2013年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就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刊發(fā)后不久,中影集團發(fā)言人姜德富指出,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一旦有確切消息,會組織相關活動告知媒體。美媒分析稱,隨著中影集團內部整合的工作完成,而且順利平息了之前與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增值稅糾紛,在喇培康任內,中影有望不久后完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