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中國做電影》系列的最后一期。
本期嘉賓阿杰是一位知名配音演員,和前幾期嘉賓以及更多傳統(tǒng)的中國電影人相比,他有那么一些“另類”。
阿杰
他配過眾多知名的動畫電影角色,包括劇場版《名偵探柯南》里的工藤新一和基德,《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里的葉修,《十萬個冷笑話》里的吐槽役,《大魚海棠》里的赤松子,《魁拔之十萬火急》里的卡拉肖克·潘,等等。
《大魚海棠》赤松子
對于配音,阿杰有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配音的核心是“表演”。配音演員必須懂表演,才能抓住臺詞里的真情實感,才能將角色生動透徹地演繹出來。
阿杰認為,配音演員的本質(zhì),仍在于“演員”二字。
也正因為如此,他不排斥被推到臺前,也享受與觀眾和粉絲的互動,“比起純在棚里邊配音,這種刺激會讓你感覺非常興奮,在這種興奮的狀態(tài)下去表演,那種全身心去融入的感覺非常好?!?/p>
這幾年,隨著“國漫”的崛起,大眾流行文化的壯大,他和他的配音團隊愈加受到關注。
錄音棚里的阿杰
阿杰的人氣有多高?
電影《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的北京首映禮現(xiàn)場,嘉賓一個個地介紹過來,臺下的觀眾都很淡定,禮貌性地鼓掌,包括為新一/基德做日語原配的知名聲優(yōu)山口勝平。唯獨介紹到阿杰,現(xiàn)場瞬間就沸騰了,一陣吶喊尖叫聲襲來,舉著應援牌、戴著阿杰名字發(fā)光頭箍的粉絲們?nèi)杠S不已。
2019年9月《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北京首映禮
他說,老一輩的配音演員根本沒有太多機會來到幕前,甚至電影上了都沒人知道是誰配的。而現(xiàn)在不同了,因為網(wǎng)絡時代,配音越來越受到重視。
事實上,和眾多電影圈的幕后從業(yè)者的經(jīng)歷不同,阿杰并非科班出身,年齡也不大,在同輩中資歷也并非最深。剛?cè)胄袝r,他更是輾轉(zhuǎn)于各個錄音棚,跟著老師學習,他笑稱“自己的配音是在棚里學的”。
就是這樣一個自學成才的“明星”,從十幾歲就立下了從事配音的職業(yè)理想。他大量觀看中國的譯制片,對上海電影制片廠老一輩配音藝術家,更是如同迷弟一般的崇拜和追隨,一步步從熱愛到模仿,再一步步找到自我,最后成為“阿杰”。
可以說,該走過的路,他一點都沒少走。
2005年阿杰和偶像童自榮合影
他是幸運的,他感謝時代, “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就沒有我的今天”;他感謝老一輩配音演員,“沒有童自榮老師,我甚至可能不會從事這個行業(yè)”。
他把童老師告訴他的“模仿是沒有自我的”作為座右銘來牢記,他說這是新老兩代配音人的“傳遞”。
另一方面,從他身上,似乎也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某種現(xiàn)狀亦或趨勢。殿堂級的電影藝術不再一味強調(diào)出身,只要你足夠熱愛,足夠有天賦,也足夠努力和堅持。
就像阿杰自己所說,雖然已經(jīng)給數(shù)百部影視劇作品擔任過配音,但在他的心里,電影卻有異常重要的位置,“ 寧愿一句話,也要配上四五十遍,因為電影值得!”
以下是阿杰的自述。
配音是另一個演員
不太了解我們這個工作的人可能會說,配音挺輕松,隨便說說話就能掙錢。
但是他可能不知道這個話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真的是要充分理解那些臺詞,完全研究了那個角色之后,通過一定的表演,帶著人物的感覺,說出來臺詞。這個是配音。
其實可以說,我們是一個聲音的演員。它的根兒是要用聲音去表演。
阿杰
一個好的配音演員,他一定是懂表演的。
可能一個演員讓他來配音,他不一定能配得很好。但是我覺得如果一個配音演員去演戲的話,應該不會太差。
那些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要通過你的表演呈現(xiàn)出來。而且你表演的環(huán)境就是錄音棚,什么也沒有,要通過你的想象,通過表演,把和環(huán)境毫不相干的一句話,按照一定的情境,把它說出來。把自己想象在規(guī)定情境中去表演,這樣才能連角色的一些神態(tài)都能捕捉到。
阿杰為“葉修”配音,以筆代煙,模仿葉修的動作
為了達到情緒,有的時候可能會有肢體的小幅度動作。
但是如果配特別激烈的場面,武打戲什么的,你不能真的手里拿個刀去揮,這樣的話雜音就太大了。我們只能是靠想象,想象自己有這么一個動勢,去帶動自己的情緒。
另外,好多人覺得,最能體現(xiàn)配音演員專業(yè)能力的地方是變聲,能在一部戲里邊從幾歲的小孩一直配到幾十歲的老年人。其實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
之所以能把不同階段的人的聲音感覺抓住,除了聲音外在形式的“化妝”,更多的是一個內(nèi)心的表演。如果你只是靠著年輕小孩的聲線去演這個角色,并沒有完全進入到小孩的內(nèi)心,聽起來會特別假,就好像是一個成年人在裝小孩。
我沒有小孩之前,去錄一個爸爸的角色,雖然我可以把聲音做起來,但是你沒有孩子,你不知道該怎么樣去跟小孩去說話。
如果沒有生活經(jīng)歷,這種感覺你不可能找到的。
你可以去模仿,但是模仿來的東西不是由你的心發(fā)出來的,是沒有根的。當時就問導演,該怎么辦?導演也很苦惱,說你也沒有孩子。
但是后來我自己有孩子了,這種角色我就知道該怎么去說了。一切的表演,說白了還是來源于生活。最終能讓觀眾信服的,是化了妝的音色里邊所包含的情感。
電影值得花更多時間
在國內(nèi)給電影配音,給譯制片配和給原創(chuàng)動畫配是不太一樣的。
譯制片的配音時間特別緊,一般的可能兩天,最短的還有一天就完成了。這回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我配的基德算是主角,臺詞幾乎是從頭到尾,我花了大概一個下午的時間,將近五六個小時來做配音。
阿杰為《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基德配音
《柯南》有一個原聲在那里,可以作為一個標準。
但即便是這樣,《柯南》當時我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進入角色。頭幾場戲錄完了以后,觀眾聽的話可能覺得還可以,但是我自己心里邊清楚,還沒有完全地進入。等感覺差不多了,就把前面再重新來一遍。
給原創(chuàng)動畫配音,時間會更長一點, 比如2019年上映的國產(chǎn)動畫電影《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我給葉修配音大概前后花了兩天半,找感覺花了半天,預配做了一天,最后又從頭到尾完整配了一天。我自己實際配了兩遍。
葉修
另外,給原創(chuàng)動畫配音的方式是,你一開始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除了劇本,可能還有一個分鏡。有的時候連分鏡都沒有。有時導演是想按照你的表演來去作畫,所以對配音演員的要求真的就蠻高的。
你一定要會表演,你如果不會表演,拿到這個詞,你配出的東西就是死的,就是平面的。
只看分鏡來配臺詞,這種方式對于配音演員來說要求更高了,但它是合理的。我看好萊塢的一些動畫都是配音演員表演在前,然后動畫師會根據(jù)演員的表演再去進行后期的處理,一些細節(jié)會參考演員當時的表情。
阿杰根據(jù)分鏡為葉修配音
我記得我剛?cè)胄械臅r候,大概十幾年前,我配的一些動畫片,導演可能都已經(jīng)把畫面完全做好了,一幀不能變。我們在配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句話順口了,說得快,我說完了,但這個口型還剩下三四個,怎么辦?
你可能會說,慢一點不就完了嗎?但是一說慢了以后,這個人的性格就完全不一樣了。本身一個急性子的人,他不會那么慢地說。所以只能加詞兒,加一些無關緊要的水詞,最后做出來就感覺節(jié)奏有問題,人物的個性也都變得不鮮明了。
現(xiàn)在的做法就跟過去不一樣。我們看到的只是大概的故事脈絡,以及每個鏡頭大概的動作,細節(jié)是我們自己去填的。這樣子限制就少很多,人物也比較生動,沒有亂七八糟添油加醋的東西。
我配過網(wǎng)劇、廣播劇、電視劇,還有電影。
配電影和其他的最大區(qū)別,是電影要求的精度非常地高。電視劇老百姓看的可能就是一個故事,電影真的是要體會每一個鏡頭帶給你的情感,所以電影在這種細節(jié)的方面,要求要比一般的作品要高。
電影一句話配上四五十遍,我覺得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一般的電視劇什么的,我們可能兩三遍OK了就可以了。
原創(chuàng)國產(chǎn)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中,阿杰為赤松子配音
電影里的遠景、中景還有特寫,你的音調(diào)都是不一樣的;可能一個小的喘息,就意味了一些什么東西。
電影做完了以后,是要在電影院里面放的,跟我們平時在家?guī)€耳機,或者說電腦電視機外放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它的聲音是放大的。觀眾全身心沉浸在其中,你稍微有一點點細節(jié)照顧得不好,觀眾都會覺得出戲。
所以真的是因為它是電影,電影值得花這么多時間去做。
我的風格是“融會貫通”
我是從中學時候喜歡配音的,那個時候我就想當一個配音演員。
周圍人說,什么配音?這是什么他們都不了解。
初中那個時候看了很多的動畫片,還有一些譯制片。
我看了《玩具總動員》,童老師配的胡迪。我非常喜歡這個動畫片,看了兩遍。那會不停地就模仿里邊“我的靴子里有條蛇”這一句話,反復學。
《玩具總動員》
后來又找了很多童老師以前的配音,比如《佐羅》,“無聲就是默許,是嗎?威爾塔先生,你就是威爾塔先生? 我是國王派來的新特使?!本蛯W這些。
高考的時候就想去當一個配音演員,但不知道該考什么專業(yè)。后來就學了別的專業(yè),干著一些自己其實不是特別喜歡的工作,在旅行社。大概2003年、2004年,我接觸到電腦和網(wǎng)絡,知道了“中國配音網(wǎng)”,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2005年在網(wǎng)上配音的阿杰
以前都說這配音是小眾!我身邊也沒有什么人喜歡。居然在網(wǎng)上有這么一撥人,一些愛好者,他們自己成立了一個論壇,大家在上面交流一些自己對配音的心得。
我也在里邊注冊,跟大家一起交流,認識了一些朋友。朋友認識圈內(nèi)的專業(yè)老師,老師把我?guī)У竭@個行業(yè)中,在各個配音領班的組里邊學習。
我覺得沒有網(wǎng)絡,絕對就沒有我的今天。
所以我真的特別感謝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有了網(wǎng)絡,所以才能讓我接觸到配音,認識到這么多的朋友,以至于有機會能進入到專業(yè)的配音行業(yè)。
2005年阿杰和朋友研究配音臺本
我記得當時沒少讓老師費心,基本上一場戲,經(jīng)常外面的老師都急得不行了。有時候也被老師罵到自己都張不開口、不會配音了。
那個時候,除了跟著老師們在棚里面學習,后來還成為了一檔動畫節(jié)目虛擬主持人的配音。這樣的話我至少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來源——雖然也不多,兩千塊錢。再加上一些其它收入,可能一個月三四千,但是對我來說好像足夠了。
所以我真正開始學配音,是在棚里學的,今天這個棚,明天那個棚。另外我小時候看了很多譯制片,以及各個國家地區(qū)的配音作品。
我在配音網(wǎng)當時論壇的ID名字就是阿杰,下邊的個人簡介,我寫的是“融會貫通”。對,我到現(xiàn)在也覺得自己的風格就是“融會貫通”,取各家長處,把它融匯成自己所理解的樣子。
沒有童自榮老師我不會從事配音
剛接觸配音行業(yè)時最大的愿望,是想去近距離地和老的配音藝術家們見個面。哪怕聊一次天,在他們旁邊聽一聽他們當時工作時的一些故事,都感覺很幸福。
也是通過網(wǎng)友的關系,聯(lián)系到了上譯廠的一些退休老演員們,所以就有了一次上海之行。
當年看到他們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基本上他們在聊什么也不會太在意,反正看著就行,近距離能看到就行,然后聽他們的聲音,感覺就跟之前看過的那些電影里面出來的聲音是一樣的。
比如富潤生老師,他是一個非常棒的配音演員,我特別喜歡他配的。特別貼合人物,特別自然。
阿杰和富潤生老師合影
還有蘇秀老師,她是上譯廠的配音演員,也是譯制片的導演。她的配音導演作品,大家最熟悉的、也可以說是譯制片中的經(jīng)典,就是《虎口脫險》。去上海那一次也有幸見到了蘇秀老師,讓蘇秀老師給我簽了一個名。這對我來說非常非常珍貴。
還有童自榮老師,我覺得如果沒有童老師,我至少一半的幾率不會來當配音演員。我第一次見童老師,是在王府井一個圖書簽售會。童老師一出來,太激動手抖,我拍的所有照片都是糊的。
王府井簽售會上阿杰和童自榮老師合影
后來有一次有機會跟童老師吃飯,童老師說,你喜歡我的配音的話,你在這表演一段。我記得當時配的是《佐羅》,說了最經(jīng)典的臺詞 “無聲就是默許”。配完了以后,童老師的表情特逗,可能心想這是啥玩意兒。
阿杰在童自榮面前表演
那時候童老師所有的活動都會追,還跟著報名參加了節(jié)目《流金歲月》,現(xiàn)場被請上臺,模仿童老師配音?,F(xiàn)場主持人夸說,我真的覺得是兩位童自榮在對話,小張你模仿得太像了。但是童老師就說,作為第一步,我們來模仿誰誰誰,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后你一定要發(fā)揮自己的特點。
《流金歲月》節(jié)目阿杰和童自榮同臺
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就問我,怎么學配音?
我的回答就像童老師跟我說的那樣:一開始可以模仿,模仿是你通往成功的一個敲門磚;但是到最后你要去做自己,你只有自己理解了,配出的東西才是感情,是最真摯的。所以其實我能說的,也是老一輩藝術家們曾經(jīng)對我們說過的話。
我覺得這就是自然而然的一種傳遞。
當時童老師也是因為看了邱岳峰老師的電影,被邱岳峰老師的表演所迷住,然后想成為一名配音演員。可能我這方面也算吧——因為老配音藝術家們,所以走上現(xiàn)在這條路。
從默默無聞到明星化的配音演員
我之前做一個粉絲,很喜歡這些老的配音演員們,但是他們很少有機會能夠在公開場合露面。
過去配音演員只是在幕后默默無聞,作品發(fā)布了以后,大家也不太知道這個是誰配的,頂多譯制片后邊會打上字幕。
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隨著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在處在信息大爆炸的階段,大眾的求知欲更加旺盛,會對各個行業(yè)中的一些很細節(jié)的東西感興趣。
配音從一個小眾文化逐漸變成一個更多人所熟知的行業(yè)。
2019年《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首映禮
、
我覺得跟觀眾有這種互動,比起純在棚里邊配音,這種刺激會讓你感覺非常興奮。在這種興奮的狀態(tài)下去表演,那種全身心去融入的感覺非常好。
配音演員,把配音兩個字去掉的話,就是一個演員。我覺得只要是一個演員的話,應該是很享受這種感覺。
但是從過去到現(xiàn)在,配譯制片價格都不是很高,而且其實不是說你的業(yè)務水平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你的配音價格就要上去。
比如像我們729聲工廠的話,動畫配音這方面的費用基本還是跟以前一樣的。我覺得現(xiàn)在更多的是,比如你把這個角色配得非常好,這個角色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可能就會有一些商業(yè)合作,動畫角色都可以去接廣告?;旧鲜杖肟梢詮倪@方面獲得提升。
阿杰拆粉絲的禮物
另外,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有偶像化趨勢。粉絲給我送了很多禮物,還有一些信。
禮物是甜蜜的負擔,如果你有什么心意想表達,我覺得最好就寫信,把對我的一些建議,或者看完作品的感受什么的,寫在信里面。
這些信每次我都放到抽屜里邊存起來,有時候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拿出來看一看,看到大家對你的一些認可鼓勵,我覺得挺好。
10年前會想到現(xiàn)在這樣?不會。我在沒進入配音圈之前,做網(wǎng)配的時候,也就是想一想,怎么樣可能離配音更近一些?因為我知道門檻很高的,不太容易進的,當時大學里邊甚至連一個配音專業(yè)都沒有。
如果沒有配音的話,可能就不會有我現(xiàn)在的所有這一切。
配音演員對于我的意義是什么?有多大?可能是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的一種大——無限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