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電影網專稿 近年來,一批擁有國際教育背景的青年導演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中國電影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林見捷畢業(yè)于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電影制作專業(yè),他的首部導演長片《家庭簡史》正在國內院線上映,該片先前入圍柏林電影節(jié)、圣丹斯電影節(jié)等多個國際電影節(jié),并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受注目導演獎”和“最受注目藝術貢獻獎”。
周璟豪畢業(yè)于哈佛大學,他執(zhí)導的電影《花漾少女殺人事件》亮相今年暑期檔,該片曾入選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

陳小雨畢業(yè)于多倫多電影學院電影制作系,他執(zhí)導的《乘船而去》曾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新人單元最佳劇本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等多項殊榮,豆瓣評分8.2分,是眾多影迷認證的新導演佳作。

仇晟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專業(yè),他的第二部導演長片《比如父子》斬獲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藝術貢獻獎,并率先登陸法國院線上映。

這四位導演的教育背景呈現出有趣的多樣性,他們并非都是傳統(tǒng)電影科班出身,恰恰因為跨專業(yè)的學習和跨界的經歷,為他們的電影創(chuàng)作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視角。
林見捷去紐約大學研讀電影之前,在華中科技大學學習生物信息與技術專業(yè)?!都彝ズ喪贰芬钥茖W觀察般剖析家庭關系,兼具理性與感性,間接體現出導演的理科教育背景。特別是在鏡頭語言中,就展現了對生物學的融合與借鑒。

影片在一些畫面中采用了如顯微鏡般的圓形構圖和客觀拍攝視角。林見捷曾受訪解釋,因為學過生物專業(yè),經常用顯微鏡去分析和觀察生物體,以此看透物體的本質。“我就想把這種思路跟一些類型元素放在一起,能夠產生有意思的火花。”

“學霸”周璟豪沒有學過電影專業(yè),他畢業(yè)于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yè),曾在硅谷做了一年程序員,發(fā)現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后來決定轉行投入熱愛的電影事業(yè)。

《花漾少女殺人事件》有著非常清晰、明確的懸疑片結構,它以張子楓飾演的花滑運動員江寧用冰刀劃殺對手的殘酷暴力場面,作為整部影片設定埋藏的核心懸念沖突,以此展開故事,也在開場成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周璟豪在采訪中提及,或許是跨專業(yè)和成長經歷的影響,他在創(chuàng)作中的確比較關注結構和邏輯,“寫劇本、構建視聽時,會在意宏觀結構,想事情也比較按邏輯來”。

仇晟同樣是“理科學霸”背景,從清華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轉向電影創(chuàng)作,“棄醫(yī)從影”的跨界也讓他的電影有了不同于傳統(tǒng)導演的思維方式,這在融合人工智能與父子情的《比如父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陳小雨的教育經歷同樣特別。他在年少時跟隨父母前往阿聯(lián)酋,在阿聯(lián)酋沙迦美國大學攻讀多媒體設計,17歲輟學回國投入紀錄片創(chuàng)作,22歲到多倫多電影學院學習兩年電影制作系。
這種“異鄉(xiāng)”經歷深入影響陳小雨的劇情片創(chuàng)作,《乘船而去》就以歸鄉(xiāng)人為視角,在導演家鄉(xiāng)德清取景拍攝,在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中,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探討鄉(xiāng)土變遷、臨終關懷、家族親情等話題。

中國、丹麥、法國聯(lián)合制作的《家庭簡史》和中法合拍片《比如父子》都有著國際合拍片的模式,通過與國際團隊的合作,既吸收全球電影制作的先進經驗,又保持了本土文化的核心表達。
《家庭簡史》的配樂師來自丹麥,曾參與電影《凜冬兄弟》的作曲。聲音設計者來自法國,曾參與制作電影《加加林》。他們的加入令影片有了超脫傳統(tǒng)國產片的來自歐洲藝術片的風格,流露出典型北歐式的冷峻迷幻氛圍。

這些導演的作品在主題選擇上呈現出明顯的共同傾向:關注中式家庭關系、代際沖突和個人身份困境,同時都展現出了成熟的視聽水準和強烈的導演個人風格。
周璟豪的《花漾少女殺人事件》以花滑運動為題材,透過教練母親與運動員女兒的雙重糾葛關系,探索東亞語境下的母女羈絆、女性競爭與自我認同議題。
影片在聲畫設計上將冰冷的賽場環(huán)境與人物內心的冷冽波動相匹配呼應,營造出了暗流涌動的特定氛圍。

林見捷的《家庭簡史》通過一個少年意外闖入三口之家的故事,描繪中產家庭的內部裂痕、父母教育的問題、教育資源的競爭、孩子成長的創(chuàng)傷、階層躍升的焦慮等,揭開了中國家庭隱秘的傷痛。
這個故事包裝在精致構建的遮擋構圖、冷色調的光影、低頻配樂的風格中,在壓抑窒息感的籠罩下,呈現出一個家庭的異托邦。

陳小雨的《乘船而去》用自然舒緩、克制留白的長鏡頭語言去描繪充滿朦朧意境的江南水鄉(xiāng),用舉重若輕的語調去講述漂在京滬兩地的子女返鄉(xiāng)照顧患癌母親的故事,處理沉重的生死議題。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美學風格,與影片探討的親情與歸屬主題形成了內在的統(tǒng)一。

仇晟的《比如父子》則嘗試將科幻元素與家庭情感結合,借助AI技術再現男主角逝去父親的形象,用虛構的影像與超現實的空間來實現與亡父的跨時空對話,彌補父子關系里的隔閡與遺憾。片中結合了水的視覺元素,成為人物情感流動的象征,展現了導演的美學功底。

雖然這些年輕導演的成長經歷不同,他們初出茅廬的作品卻都有一些共通的特點,將國際視野與本土關懷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的這些作品既扎根中國文化土壤,又具有全球共鳴。
有柏林場刊評論《家庭簡史》:”這部影片讓觀眾在懸疑敘事中照見自己的家庭——那些未曾言明的秘密、壓抑的欲望與錯位的愛,正是全球現代家庭的共同課題。”戛納導演雙周單元選片人稱贊《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這部中國電影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我們在電影節(jié)上見過的絕大多數作品都不同。”

這批海歸年輕導演掀起的新浪潮勢力也正在壯大。大麥娛樂在近兩年推出了“海納計劃”,扶持具有國際視野的海歸青年導演,幫助他們的項目在國內盡快實現落地。其中已安排多位導演進入張藝謀的《第二十條》、黃建新監(jiān)制的《群星閃耀時》等大劇組跟組學習。
導演張裕笛也是該計劃扶持的青年導演之一,這位畢業(yè)于美國南加大學電影制作專業(yè)的年輕女導演,第一次推出電影長片《倒倉》便斬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海歸青年導演正處于創(chuàng)作力旺盛、積極創(chuàng)新探索的階段,期待他們未來更加成熟的作品,為中國電影帶來新的可能性和多樣性。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完善,他們的電影也能找到更多受眾和市場空間。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