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姐》火。
但最火的,猜不到會是她——
各項指數(shù)排名前列。
萬茜。
團內(nèi),是團寵。
姐姐們交口稱贊,都想跟她成團。
場外,過半娛樂圈的哥哥都為她打call,孫紅雷、雷佳音、朱亞文、胡歌、張翰……
倪萍微博上說被姐姐們?nèi)α朔?,但唯一點名的,還是萬茜。
也許有人仍然措手不及——
萬茜,為什么是她?
今天Sir想來聊聊萬茜給人的三種感覺。
01
綜藝感
既然從《乘姐》出圈。
那不得不說說節(jié)目中的表現(xiàn)。
一個今天越來越被看重的素質(zhì)——
綜藝感。
何為綜藝感?
上星期火箭畢業(yè),楊超越說“我每天都好焦慮啊”,“干啥啥不行,跟老板吵架第一名”上了熱搜。
顯而易見,楊超越輸出的不是女團唱跳實力,但她引起關注和共情的能力,在團隊里獨一無二。
所謂綜藝感,就是自帶特色的參與。
可以是真性情,可以是高情商,可以是會來事。
總之是讓觀眾感覺到——
因為你的存在,節(jié)目效果加分了。
《乘姐》不乏個性張揚、興風作浪的姐姐,但不顯眼的萬茜反而成為最有識別度的一個。
初來乍到,不做社交花,人來瘋,寧可被動也要穩(wěn)住氣場。
與前輩女神鐘麗緹前后腳進場,不熟悉,也不貿(mào)然寒暄,直到對方主動,自稱雅雅,才有所反饋。
但一個動作就顯示出自己的禮貌,彎腰,左手背后。
姐姐們魚貫而入,分貝逐漸嘈雜,萬茜繼續(xù)彎腰、背手。
還是彎腰、背手。
注意細節(jié),一個是她打完招呼之后的后退。
一個是別人站太近之后的自動避開。
如果說“姐圈”也是名利場,是江湖,萬茜憑一個招式就將場子一分為二:
冷靜與熱絡。
有守就有攻。
前輩夸獎,不故作矜持,顯得輕狂較勁。
同行寒暄,信息缺失,“沒關系”三個字既讓對方下臺,又露隨和的姿態(tài),自己的作品不求人人夸獎。
事后,沈夢辰微博找補,說自己和媽媽看的電視劇是《新世界》。
很多網(wǎng)友激賞的是,萬茜不言不語,“任是無情也動人”。
這里的“情”就是指綜藝那些“戲過了頭”的情緒。
第二期,也是金莎嗲嗲地說要吃蝦,萬茜剝蝦遞出,金莎不好意思說自己像韋小寶,會讓很多男人羨慕。
萬茜也是不緊不慢說:那就羨慕唄,那還能怎么辦?
見慣了真人秀的大風大浪,這么酷、冷的互動還真讓人耳目一新。
對應了微博上的一個精準評論。
當年招萬茜進上戲的老師就說過:
這孩子特別銳氣,像一桿槍似的站在那兒,她無所畏懼,我眼睛紅,無所謂,該唱唱,該跳跳,該朗誦朗誦,一點兒不扭捏,一點兒都不在乎,這挺嚇人的。一般小姑娘有紅眼病,上來肯定對不起老師我今天怎么怎么。她一點兒沒有,特別爺們兒你知道嘛,而且還不搭理我們。
槍、無所畏懼、特別爺們兒。
總之不像“一般小姑娘”。
最有說服力的是這個細節(jié)——
彈唱許飛的《敬你》,表演中,她兩次彈錯,甚至中斷演出重來。
演砸了?
反而讓觀眾重新認識這位姐姐。
因為比起一段零失誤的表演,更圈粉的,是她對于錯誤的應急處理方式——
沒有慌張,沒有窘迫。
也沒有回避。
錯了就是錯了。
彈到結尾,這一笑松弛瀟灑。
不管彈得對不對。
都沒有打亂她面對攝像機時,真誠的溝通感。
不用做作迎合,我就是我。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條和而不同、互相舒適的分界線——
在乘風破浪中,風平浪靜的萬茜。
02
文藝感
熟悉萬茜的人,都會稱她為“萬老板”。
這個綽號有兩個來源。
第一種,盡管在上戲讀書時,就已經(jīng)是戲劇舞臺上當仁不讓的女主,經(jīng)常隨團出國演出,把中外名著演得過癮。
△ 王曉鷹執(zhí)導,國家話劇院,文化部金獎作品《荒原與人》
因為有歌手夢,也出過專輯。
大學二年級就出演張愛玲《金鎖記》改編的電視劇,出演娟兒。
起點不可謂不高。
但畢業(yè)之后,她留下的角色多是配角,還總被同行惦記叫來“幫忙”,幫來幫去,那些年,她的足跡遍布《裸婚時代》《我家有喜》《特種兵之火鳳凰》《天生要完美》《好先生》。
這些配角,坐實了“醬油廠老板”的名頭,故為“萬老板”。
2012年,第一次擔任電影女主角《柳如是》。
萬茜出演歷史上騷人墨客每每絮叨的“秦淮八艷”之首的柳如是。
不難想象,對于外表清冷、并無進攻性的萬茜來說。
第一樣功夫,就是要演出明末清初背景下的江南媚態(tài)。
她做到了,收放自如。
為了符合當年歷史的行業(yè)標準,萬茜花了半年時間沉浸在古琴和昆曲之中。
但是,光是媚,是不夠作為故事里的大女主。
萬茜沒有丟掉自己與生俱來的英氣。
在得知錢謙益(秦漢 飾)因為托言“水太涼”,意圖降清之時。
前一秒還是閨房之樂。
下一秒則是錯恨所托非人。
悲壯,驚詫,都在一轉眼,一回眸。
此一刻,才符合后世之人對柳如是“河東君”的稱呼,國學大家陳寅恪“女俠名姝”“文宗國士”的評價。
在《柳如是》劇組,導演按照稱呼戲曲名角兒的規(guī)矩,就把“萬老板”叫開了。
她的戲是砸出去,就要聽到叫好。
《你好,瘋子》。
萬茜在獨角戲中,展現(xiàn)七個人的狀態(tài)和情緒,用十足的精神分裂表現(xiàn)演技。
再就是《軍中樂園》。
她飾演侍應生妮妮,一個豪門千金,不堪忍受家暴決定殺夫的女人。
為了能夠早日見到孩子,選擇來到“軍中樂園”下海減刑。
如何詮釋悲慘身世帶來的苦情和母愛散發(fā)的柔情雜糅在一體的復雜。
萬茜抓得很準。
一出場,是冷。
但又不失作為頭牌妓女的故作神秘、清高。
而是為了孩子,甘愿任人糟蹋,對肉身遭遇的無感和疏離。
而這種冷,又在影片后段給孩子打電話的短短幾分鐘內(nèi)瓦解。
前后對應,角色就出現(xiàn)了一種神性。
為了早日見到孩子,母親能夠犧牲到什么地步。
但萬茜真正厲害的是,把即便是已經(jīng)心死的妮妮。
依舊演出了媚。
女性的誘惑力是個很奇怪的東西。
有時候并不需要展示白花花的肉感。
只需要一個裸露的香肩,一個慵懶的回眸。
不斷擦拭身體汗珠的動作,比男女的肌膚相親更能然人臉紅心跳。
這才是高級的情欲戲。
也是憑借妮妮這個角色,萬茜拿下2014年金馬獎最佳女配。
她的獲獎感言:我想再來拿女主角獎。
但那之后的萬茜,卻少了能讓我們留下印象的角色。
03
網(wǎng)感
老實說,萬茜的演技當然還不到頂尖。
起碼,她仍然缺乏一部代表作,將她像寶石一樣鑲嵌在皇冠的頂部。
但就像她在《乘姐》中的表現(xiàn)。
沒有奮不顧身的沖鋒。
若即若離、來去自如也是觀眾欣賞的姿態(tài)。
越梳理萬茜的過往,Sir越發(fā)現(xiàn),萬茜身上有著一種復雜的真實。
比如,清醒,這在娛樂圈,名利場中很難得。
她知道自己是什么。
最重要的,她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哪怕可能面臨軋戲的非議,她也不回避,直接說想法——
被經(jīng)紀人逼的。
2018年的《演技派》訪談中就吐槽過一次。
在《姐姐》中又出現(xiàn)了一次。
個中原因,一清二楚,就是被同行達成共識的一句話:
機會稀缺,做演員是被動的。
但與不少演員不一樣的是,萬茜的路人心態(tài),自己把自己摁進塵世里,不拔高、不修飾,就事論事。
比如在離開戲劇舞臺的時候,萬茜說:
窮的叮當響。不出去干活就養(yǎng)不活自己了,就得問爸媽要錢了,但這事兒我干不出來。我爸媽極其開放,以及開明,你愛干什么干什么,只要是我愿意做的事情,都支持,當然是在原則里,不干壞事兒就行。
她是演員,但必須要吃飯。
再比如常年混跡網(wǎng)絡,知乎硬核用戶,就曾回答過這么一個問題:
講真,當一個不紅的演員就這些好處了,跟一般的上班族差不多,從事一份擅長的工作,雖然沒有那么多財富,那么多關注的目光,沒有那么多可以參與大IP大電影的工作機會,但只要有些本事,當個會演戲的演員,還是會有圈里人會認,會有質(zhì)量不錯的戲投來橄欖枝,慢慢過上不錯的小日子。
“一個不紅的演員”。
不急不躁,不委屈也不張狂,就把演員當職業(yè),把演戲當日子過。
所以才有了萬茜不久前懟主持人的一番話,不覺得自己不紅。
只有明星才對“紅”的感光度,而上班去表演的路人,只求對得起片酬、機會和觀眾。
有意思的是,萬茜越是把自己當路人,她與觀眾的心就貼得越近。
不得不說,有路人緣的明星在新時代的表現(xiàn)就是“網(wǎng)感”,與時俱進,活潑多變。
一張出圈的片場照相信你還有印象。
忘了是哪部劇。
但你記住了這個畫面。
美艷,高冷,有距離。
又漫不經(jīng)心,不多修飾,感覺近在眼前。
就像最近很多人才發(fā)現(xiàn),萬茜還是個資深魔獸玩家,“失業(yè)”期間在家打魔獸,組過公會,把父母拖進坑。
這不像姐姐,更像睡你上鋪的兄弟。
要知道。
網(wǎng)感這件事是可遇不可求的。
《姐姐》中,主持人黃曉明在為在場嘉賓加油鼓勁的時候喊了句“奧力給”。
結果全場懵逼。
包袱沒響,黃曉明只得再補充了一句不痛不癢的解釋。
很多愛豆、流量的網(wǎng)感是被團隊包裝,強推的人設。
而只有把自己當路人的網(wǎng)感,才是靈動、真實的親和力,是與更多路人心領神會的社交密碼。
所以我們欣賞的網(wǎng)感是什么?
是平等溝通的需求:路人甲,路人乙,路人萬茜。
說白了。
萬茜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得體而舒適的自在和相處。
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
她不主動熱絡和靠近,也不冷漠和疏遠。
只是在遠處靜靜保持自我。
當你需要,又發(fā)現(xiàn)她就在身邊。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