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治
“您好,打擾啦,請問您能接受付費的長、短評發(fā)布嗎,如果您有興趣可以直接加我微信?!?/p>
由于娛sir最近沉迷追劇,熱烈討論,豆瓣賬戶活躍度上漲,接到了如上的外快發(fā)財邀請,瞬間龔俊上身,積極響應(冷靜調查)。
從上周《大宋宮詞》豆瓣評分狂跌,到早前的《贅婿》遲遲不開分,再聯(lián)想到315澎湃新聞的““8000元開7分,6500元開6.5分,7分以上沒把握”,更早一點去年豆瓣圖書涌入大量錯位評論,粉絲在豆瓣養(yǎng)號為愛豆日后的作品作準備,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等等。
盡管豆瓣也不斷強調、調整以應對大量粉絲和水軍的操作,但關于豆瓣評分是否失防的擔憂與討論從未間斷過。
“開分+維護,
預算高的項目可能會耗費近百萬在豆瓣”
“為了盡量不被算法定為無效,我們有時候也會把差評頂?shù)绞醉摚_保有一定的差評量。”
根據(jù)笑笑的介紹,影視劇綜在豆瓣的流程主要包含開分和項目期的維護,開分最關鍵的時期是在定檔前后,一般確認定檔之后就會立刻開始鋪陳。
“包括但不限于邀請影評人看片發(fā)布評論、買短評、做首頁熱評等等?!?/p>
不同的服務商有不同的價格,娛sir分別向不同的服務商詢問了豆瓣開分的價格,僅得2個答案,均按階梯收費,分別是:5分以下8500、5.5分9500、6分11000、6.5分13000、7分15000、7.5分 17000、8分20000、8.5分25000;另一家的價格是6.5分+ ,需要支付9500、7.0-7.4分12000元、7.5分以上就得15000元。
鑒于得到的價格樣本不夠多,娛sir又詢問了幾家營銷公司,確認兩家服務商給出的價格,的確在常規(guī)的范圍之內?!半A梯收費,開高了就按高的收?!?/p>
而除開分之外,一般常規(guī)的操作還會搭配大量長短評及影評人進行項目期的維護?!吧嫌城叭旎蛘叨n之后會開始鋪,一天30、50個的量,24小時慢慢鋪出去。”
價格上,非權重賬號是8塊一個,因為豆瓣算法層面,差評收錄的可能性要大于好評,因此項目方還是要選擇權重高的賬號,價格在18元到25元。
當然,有些供應商還會提供內測賬號,價位在45元;更高一檔的網(wǎng)絡紅人和影評人則需要分別花費400以及1000-1500區(qū)間的費用,這一類賬號長評的收費則跨度較大,1500-6000之間均有。娛sir的私人豆瓣賬號也曾收到過1000/條的長評邀約。
此外還有投放,“那就是另外的價錢了。”
“有預算的項目,在豆瓣開分和維護上,可能要耗費近百萬。你算一下,一天投1000條短評,首頁熱評得需要用到高權重的賬號,這個費用是18到25塊一條,還得安排真人號點贊,點贊的費用在0.5到2元一個,長評也得跟上。”
而除了豆瓣之外,尤其對電影項目而言,在貓眼、淘票票的評分上也得花費不少的資金。
“購票+評論+服務費,票價55,5000張大概就得27.5萬。更何況前期還得鋪設‘想看’。盡管大家對豆瓣評分的關注度,要大于購票平臺的評分,但這可能影響到最終排片,所以也是一筆必須花的錢?!?/p>
至于鎖分與延遲開分的高級操作,“那就是高層與高層之間的對談了?!?/p>
0.1的錙銖必較:“可以3分,但不能2.9”
“有一點大家都是認可的,那就是絕對的好片與絕對的爛片,在豆瓣,的確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珠珠以去年大火的《隱秘的角落》為例,她告訴我們,該項目開分在9左右,之后口碑發(fā)酵,全面大熱,熱播期評價用戶增多,好評增加,評分有所上漲,一年過去后,回落到目前的8.9。這就是典型的豆瓣高分好劇的基本評分走向情況。
“這部劇,有近89萬豆瓣用戶參與評分,四星加五星的占比超過92%。這樣的體量,即便前期鋪了量,確保開分,以便在后續(xù)的營銷當中持續(xù)朝口碑劇發(fā)酵,但在整體的優(yōu)勢好評和巨大的正常用戶評分面前,前期的部分不起到改變最終定局的作用。”
另一種樣本還有最近正熱的《山河令》,慶慶認為該劇現(xiàn)在的評分是8.6,有些虛高,在未來cp粉稍微熱情冷卻之后,一段時間內會所回落?!拔幢厥恰蛾惽榱睢纺菢拥腃型分,但會逐步呈常規(guī)狀態(tài)分布。未必是直接在豆瓣維護起到的作用,而是整體營銷上帶來的好評?!?/p>
如慶慶說的,在熱播期間評分高漲的主要原因也很好理解:
一來,豆瓣該劇集專組人員接近17萬,說明豆瓣用戶與劇集受眾高度吻合,目前參與評價的豆瓣用戶超過33萬;二來,前期劇本營銷的鋪設地很好,加之后期演員營業(yè)得當,露出夠多,同行襯托,熱播期,評分偏高很正常。
同時,慶慶還指出,去年垂直熱劇《終極筆記》的整體走向,也很值得思考?!斑@部劇的走向,基本上是沒有太多預算,但自行發(fā)酵了的一種樣本?!?/p>
根據(jù)娛sir的觀察,《終極筆記》是盜墓筆記IP的影視化,但在此之前,該IP有太多搞砸的先例了,加之沒有大熱演員的加持,前期基本無人看好。但播出之后,在原著粉和原始IP受眾圈得到了一定的認可,很奇妙地在收官大結局之后,評分依然保持了上漲。
“而無論是何種樣本,都不意味著好劇和爛劇就完全沒有水軍參與維護的部分和可能性。至少在開分前后,一般都是需要進行維護的。”
珠珠告訴娛sir,她們經(jīng)手過一個項目,內部評估和服務商給出的這個項目的開分,都是無法做到6分以上,最多就是保4沖5,所以也就往這個定位鋪量。
“后來這個項目直接開出了個3分,項目方和我們都清楚無力回天了,但甲方還是要求我們要盯住,只要掉到2.9,就得投入刷量刷回3分。很有意思,真評分和0.1刷分的博弈?!?/p>
——我絕對不能掉到2.9。
“不知道在執(zhí)著些什么?!?/p>
而關于豆瓣評分失防的問題,此前澎湃新聞也曾就此詢問過豆瓣官方,得到的回應是:
“水軍”刷不動分,在豆瓣大數(shù)據(jù)面前,水軍的群體行為特征很容易被算法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的異常波動很容易被識別和定位;豆瓣評分的正常用戶規(guī)模越來越大,已經(jīng)足夠大到在統(tǒng)計意義上屏蔽水軍可能造成的影響。
常規(guī)理解里的刷分,指的是超出常規(guī)預期的高分,而現(xiàn)有的豆瓣服務商與項目方都會自行評估項目的大概情況,來做高于真實口碑上的營銷?!熬褪遣患案竦暮⒆?,你給他點卷面分,讓他及格就行了?!?/p>
珠珠直言,春節(jié)檔《唐人街探案3》就是很典型的預判過高,沒注意整體輿情走向,導致口碑維護沒跟上的典型案例。
“現(xiàn)在的豆瓣評分操作,并不是非要給一般般的劇集,做成豆瓣高分劇,盲目就要8分、9分,只要穩(wěn)住,短期內不大面積崩盤就行?!?/p>
“即便我就是水軍,
我也慶幸豆瓣能保住基本公允”
“金掃帚獎今天開獎,這種業(yè)內自發(fā),由大眾投票的“選差”,都無法控制粉絲瘋狂為對家刷票。豆瓣要是失防了,滿屏9分,那我閑暇花50塊看電影,就得如坐針氈的煎熬2個小時了。”
參與了十幾個項目“豆瓣做分”的蓮蓮感慨道,我們都知道,大眾評價當然不存在完全的客觀與就事論事,但那么龐大影視市場,我們甚至無法找到一條專業(yè)占比高一點、大眾性強一些的路徑,來評價一部作品的好壞。
而對粉絲控評和水軍入侵豆瓣的恐懼,本質上是害怕一切皆可用數(shù)據(jù)打壓的現(xiàn)象,以及黨同伐異的群體行為將理性的聲音吞噬。
就這樣的情況之下,豆瓣評分,作為目前仍然保有很大真·大眾評價機制的參考而言,的確得保住。
回到關于豆瓣評分是否逐漸失防的爭議上。
作為一個資深且活躍的豆瓣用戶,娛sir記得阿北在2015年那篇《豆瓣電影評分八問》的文章里就提到過,因為分數(shù)算法的難以操控,針對具體片子的輿論會想辦法 “打擊豆瓣評分整體的公信力”。
近幾年關于此類的討論的確越來越多,“豆瓣用戶惡意低分”的指責也越來越多。且豆瓣評分本身確實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如冷門紀錄片與文藝片的分數(shù)相對較高,因為非該類型觀眾,并不會特意為之打分,能打開的,基本都是喜好的。
伴隨著影響力的上升,水軍入侵豆瓣,的確在所難免,但在整體的評分定局上:“無法否認的是,豆瓣依然擁有最難‘水’的評分算法機制,這是一件好事。”
(備注: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采訪對象名字均為化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