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令人窒息的喘息聲里,一個消瘦的人影緩緩向前,拉開那扇略有些璀璨迷離的窗戶,緩慢走向庭院的過程仿佛走過了自己的一生。望著空中四散飛舞的火燼,年輕的、滄桑的、不甘的、充滿理想的,各種聲音不斷襲來:“我活著就是要登峰造極”、“我們的立場也絕不讓步”……
地面上,白銀融化的水流動著,只是很難說清這紅色是被漫天火勢映紅的,還是其中吶喊的人的心血;長長的街道上一排排的屋舍被滔天的火勢所包圍,象征著繁盛榮光的十三行正在被熊熊大火燒毀。鏡頭的最后,塑造過眾多帝王形象的老戲骨焦晃驚喜出鏡,沒有過多動作卻也留足了懸念。
今日,《廣州十三行》宣布殺青。不足一分鐘的預告片里,火燒十三行的氛圍感、跟隨式人物獨白的故事感都被拉滿,而當時興極一時的嶺南特色建筑彩色玻璃窗等具有時代標簽的服化道,也凸顯了該劇的匠心和質(zhì)感。“迫不及待想要看了”、“定檔蹲住”,不少網(wǎng)友感慨。
《廣州十三行》正在快速躋身2022年最受期待的大劇行列。近年來,大眾對厚重題材的古裝劇的渴求不斷增加,而品質(zhì)大劇也往往可以撬動全民追劇浪潮。該劇以粵商群體為主體,以新視角挖掘地域文化里的新故事新群體,也補上了近代商人故事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皆令人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作為唯一外貿(mào)港口,廣州十三行的故事里天然有著東西方文化碰撞、經(jīng)濟發(fā)展和時代背景緊密勾連、人物命運與民族風骨緊密融合的元素。換言之,在傳統(tǒng)文化熱潮再度襲來、文化出海成新趨勢的當下,他們的故事也值得被更多年輕人看到,傳承中華風骨、弘揚文化自信。
厚重題材、粵商群像、民族精神,再加上曹盾執(zhí)導、盛和煜編劇,朱亞文、俞灝明、文詠珊領銜主演,資深主創(chuàng)團隊和實力派演員陣容所帶來的品質(zhì)保障,共同構成了《廣州十三行》最獨特的市場通行證,也讓其率先鎖定品質(zhì)大劇的頭銜。
粵商群像與民族故事,
為什么說《十三行》一定會好看?
“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去年十月,《廣州十三行》首發(fā)劇照上,這個從18世紀就流傳的段子將粵商群體帶到了大眾面前。更形象的,是烏云壓頂、浪潮兇猛的海面上巨型船只引人矚目,另一側屋舍林立、星羅棋布的街道,有隱約可見的繁華。
從《喬家大院》到《那年花開月正圓》,近代商人的故事雖然少見于熒屏,但卻總能夠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jīng)典。相比古偶劇為愛情造夢不斷上天入地所帶來的審美疲勞,商人群體的故事挖掘不失為一個新鮮視角,畢竟他們身上天然就有著造富神話、階層碰撞等觀眾偏愛的戲劇元素。
只是,作為與兩淮鹽商、山陜商人齊名的中國清代三大商人群體,粵商的故事卻成了影視劇創(chuàng)作上的空白點。以“廣州十三行”為關鍵詞搜索,能夠得到的一個基本印象是:市場對他們的認知,要么局限于大灣區(qū),要么來源于書本、紀錄片等,市場始終缺少一種更老少咸宜、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講述他們的故事。
電視劇《廣州十三行》的出現(xiàn),顯然彌補了這一類型題材上的缺口。作為當時唯一外貿(mào)港口,又是中國最屈辱百年的開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封建王朝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博弈,特殊的歷史背景又決定了廣州十三行天然就是最好的戲劇載體,人物故事張力強、戲劇性足。
電視劇的故事以林炳元(朱亞文飾演)的成長展開,而最終預告片中我們所看到的那個略有些滄桑的身影,也為人物留足了懸念。不過,他只是粵商群體的一個縮影,群像才是這部劇最動人的部分。在今日發(fā)布的人物劇照和主演博文中,雖然不能精準感知人物身份、命運,但也能夠通過細膩神態(tài)、考究服化道以及群像劇照感知到這幅龐大群像里的起伏變遷,林炳元、鄭仕承、盧暢云……這些角色正在一步步揭開神秘面紗。
而無論是火燒十三行所代表的歷史大事件,亦或是中英文融合的表達、極具嶺南特色的彩色玻璃窗等,也在不斷將觀眾拉回到那個特殊的時代語境里,更置身其中地感知人物成長、也走進粵商群體和他們的故事。除此之外,嶺南文化特色、商業(yè)故事、以及時代變革里的國民情緒,也都是這部劇的看點。
“二搭劇組”的新火花碰撞,
率先鎖定品質(zhì)大劇頭銜
滄桑的身影、嚴重前傾的脖子和頭、微微舉起的雙手、緩慢向前的步伐、凝望火燼的神情,似乎很難將預告片中的林炳元和朱亞文聯(lián)系在一起。近年來,朱亞文所飾演的角色類型愈發(fā)多樣,匪氣、正氣、孩子氣、軍人的陽剛之氣,但唯獨沒有像這般讓人情緒復雜、又不自覺被吸引。
最新發(fā)布的人物劇照中,光影斑駁里他端坐在桌子前,若有所思的神情、抿緊的嘴巴等則又是另一番感覺。作為電視劇的靈魂人物,林炳元的心路歷程刻畫和他所處的時代風云,顯然對演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目前來看,朱亞文顯然承接住了這份厚重和復雜,也承接住了來自市場的期待。
其實《廣州十三行》的故事并不好講,看點也意味著創(chuàng)作的難點所在,但該劇的每一次露出,都不負期待。這離不開電視劇的主創(chuàng)團隊和主演陣容:該劇由愛奇藝、魚子醬傳媒出品,曹盾執(zhí)導、盛和煜編劇,朱亞文、俞灝明、文詠珊領銜主演,張?zhí)鞇塾亚槌鲅?,徐璐特別出演,余皚磊、蘆芳生主演。
曹盾和盛和煜的合作,奠定了該劇的品質(zhì)基礎。曹盾對攝影和畫面質(zhì)感的追求,在《長安十二時辰》等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他鏡頭下的長安更是帶火了西安旅游,如今瞄準廣州十三行這個同樣地域特色濃郁的群體,自然令市場期待。預告片中考究的鏡頭語言,嶺南特色的建筑文化等,劇照中精致用心的服化道,便是證明。
盛和煜用了十年的時間,打磨《廣州十三行》的劇本,致力于凸顯其中的民族精神、人物風骨。而在此之前,他所參與創(chuàng)作的《恰同學少年》《香山葉正紅》,同樣是無數(shù)人心中的經(jīng)典代表,他在宏大題材敘事、群像刻畫、人物挖掘等方面的功力毋庸置疑。
演員層面,雖是偶像出道,但俞灝明近年來在角色塑造上的成功已然在《那年花開月正圓》《大明風華》等多部劇中被見證;文詠珊同樣在《風聲》《誤殺2》等劇中挑戰(zhàn)并高度完成各種類型角色。而兩人廣州、香港的出身,同樣是對表演的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典型的“二搭劇組”,導演曹盾與朱亞文、文詠珊、張?zhí)鞇?、徐璐、余皚磊、蘆芳生等演員都是二次或多次合作,朱亞文和俞灝明也在《大明風華》中有過精彩合作,這也意味著更高的默契度、更一致的創(chuàng)作理念,以及全新的火花碰撞。這會是一次主創(chuàng)和主演高度協(xié)同合作的創(chuàng)作佳話。
“傳統(tǒng)文化熱”來襲,
我們?yōu)槭裁葱枰稄V州十三行》?
傳統(tǒng)文化熱、高昂的愛國熱情,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的社會大情緒。過去的幾年里,影視劇尤其是古裝劇,更是不約而同高舉著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旗幟而來。只是響亮的吆喝聲下,市場同樣在呼喚能夠真正展現(xiàn)民族精神、弘揚文化自信的內(nèi)容載體,并能夠與當下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更強的勾連。
為什么說市場需要《廣州十三行》呢?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中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時代里:除了上文提及的預告片里的彩色玻璃窗,劇照中留著辮子的清朝人與西方人的對峙、以紅黃藍為主色調(diào)的地毯等場景,同樣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
在更具象的地域、群體里挖掘某一歷史階段的文化特色,是宏觀的傳統(tǒng)文化熱的新視角,也讓更多人在其中感受文化融合的過程,感知屬于地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隨著“古城文化”的崛起,這顯然會成為新趨勢,而《廣州十三行》的播出,也意味著“廣州”這個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語境下屬于這個城市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正在被開發(fā)。
古裝劇的文旅聯(lián)動之外,這部劇同樣擁有更現(xiàn)代化、更普世的精神內(nèi)核。誠然市面上聚焦這一歷史時代的影視劇不在少數(shù),但卻鮮少有人將鏡頭對焦商人群體,看到這一群體在特殊歷史階段的發(fā)展、掙扎和民族風骨?!稄V州十三行》以粵商群體作為主角,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拓展。
粵商群體的崛起,本身就是在西方文化和勢力的強勢入侵下時抓住機遇快速成長;以林炳元為代表的商人成長故事,則展現(xiàn)了中國人的經(jīng)商頭腦,有以茶為媒背后的種植技術、行商技巧,也有中國傳統(tǒng)品德如善良寬厚、慷慨大方等;而特殊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與家國風云相勾連,則是人物風骨、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
“我們的立場也絕不讓步”、“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這到底是誰的錯呢”……每個人都在其中選擇、叩問、妥協(xié)抑或是堅持。這是一個足夠復雜的語境,但人物身上的獨立風骨、堅持堅守、赤子之心卻足夠動人。即使身處其中,他們?nèi)匀粓孕牛骸斑@份恥辱與苦難,中華民族將絕不會永久承受下去”。
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總能夠迸發(fā)出穿透時空的精神力量?;貧w當下,文化碰撞、文化出海已然成為趨勢,這段具有中國風骨的商人故事也值得擁有更現(xiàn)代化的解讀。我們期待《廣州十三行》,不僅是一個好故事、品質(zhì)大劇,還在于其中永遠雋永和嘗新的精神力量。最后,借用網(wǎng)友的話來說就是,“一把子期待,蹲守定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