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導演林孝謙和編劇呂安弦從沒想過,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下文簡稱:《比悲傷》)票房能取得那么高的成績。而在外界看來,兩人的創(chuàng)作在引起轟動之余,接踵而來的會是壓力。
誠然,兩人確實在短時間內煩惱過,如何在下一部作品中,和《比悲傷》作出區(qū)別?對自己會不會有更大的期許?
冷靜過后,他們發(fā)現,答案竟然是否定的,那不如更全身心投入到《一周的朋友》的創(chuàng)作中。
或許在外界看來,《一周的朋友》和《比悲傷》有很多相似的關鍵詞:翻拍、病癥、情感……但事實上,林孝謙和呂安弦接下《一周的朋友》的時間,遠遠早于后者。
雖然外界一直覺得,林孝謙拍過不少青春元素的作品,但實際,他并沒有真正拍過一部穿著校服的青春電影。于是,他和編劇呂安弦一拍即合,不如用《一周的朋友》給兩人的青春,做遲到的告別。
![]() |
編劇呂安弦(左)和導演林孝謙(右) |
就像電影的宣傳詞一樣,“見面吧!夏日與友情均不可辜負”。那么,《比悲傷》之后,緩緩而至的《一周的朋友》,又會是一部怎么樣的作品呢?
不一樣的改編
原作《一周的朋友》是日本知名的少女漫,出過動畫劇集,也出過真人電影,對于中國版而言,難度不小。
本土化也好,差異感也罷,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早就出現在導演和編劇的企劃案中。在觀眾還在懷疑導演是否會逐幀翻拍的時候,編劇早就把故事進行了比較顛覆性的改編。
正如片名一般,時間記憶是作品本身的起點,而情感只是沿著它擴散出來的支線。
那么人的記憶會說謊嗎?可能無解,畢竟曼德拉效應告訴我們,人們有時會擁有一些錯誤的記憶。導演林孝謙抓住了這一點,“想辨證關于記憶這件事情,以及真跟假。”
編劇呂安弦也認為原作中很多的情節(jié)很難發(fā)生在中國,甚至一些情感的表達并不符合大家的認知,那不如在遵循原作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更大膽刺激的改編。
于是,《一周的朋友》前半段故事保留了原作故事的邏輯,但后面進行了顛覆,且更豐富的延展。
為此,團隊還將劇本翻譯成日文,遞給了原作作者,“沒想到,你們有這樣的想法”,新的思路讓葉月抹茶非常驚喜。
既然青春留不住,不如讓青春更加夢幻。在呂安弦看來,青春里的每個人,都是有著天馬行空的一面。
導演林孝謙同樣沒想將故事做得過于現實,帶點奇幻,像夏日午后的那杯可爾必思,有著清爽的氣泡。
于是,他在電影中,植入了一個小小的彩蛋。
“在林湘之去購買金魚的那一場戲中,她是在一個天橋上買了金魚,那個天橋的路燈,驚鴻一瞥,但長什么樣子呢?”他把路燈做了奇妙的改動,到底是燈,還是其他;林湘之到底是身處現實,還是游離現實,“是真是假,或許答案在觀眾心里。”
相較于原作對愛情的迷戀,《一周的朋友》則將情感的重點放在了四個好朋友的關系上。正如林孝謙說的,“我們的青春沒有那么多愛情的懵懂,反而是更多青春友誼的堅定和羈絆。”
青春的選角
情感觸動,觀眾看的是共鳴和共情,cp感會加分,朋友之間的情感羈絆,同樣如此。
《一周的朋友》并不只把筆墨放在了男女主身上,觀眾可以通過它,看到四位朋友之間的情誼,從電影延續(xù)到戲外。
選角的時候,林孝謙和呂安弦非??隙ǎ輪T的年紀要和角色相仿,不然就會失真。
最先定下了趙今麥,然后趙今麥推薦了林一去成都游玩,期間認識了導演,也促成了這次的合作。在林孝謙眼里,“林一就是完美人選”。
試戲之前,林孝謙看了不少林一過往的作品,但多是高冷帥氣的學霸形象,從未有和徐又樹相似的氣質,“那時候我挺擔心的”。后來,導演設計了一種方法——給每個角色找到一種專屬精油的味道。
有一場徐又樹和林湘之吵架的戲,導演告訴林一,“從今天起,這個味道就要從你生命中消失了。”話音剛落,林一瞬間痛哭。甚至后來在補錄配音的時候,導演再把這個味道拿了出來,“他就和我說,導演別來,現在一聞到這個味道,就會想到和今麥吵架的戲。”
那么,他們都是什么味道呢?“今麥是保加利亞玫瑰,林一則是薰衣草。”
不僅如此,不少拍攝工作都讓團隊秒回青春時期。為了能更真實體現那種氛圍,導演找來了相應時間背景的高考真題卷,學霸趙今麥和沈月現場PK解題,還教林一畫輔助線。
洋溢著的青春氣息,也讓林孝謙和呂安弦回憶起來,直呼自己都被感染了。
因為編劇呂安弦寫了不少的水下戲,讓導演林孝謙頻頻喊難,“水戲整整拍了8天,我真的‘崩潰’了。”對于水性不佳的演員們更是“難上加難”,即便如此,大家依舊任勞任怨地完成了拍攝。
“我們拍完水戲之后,演員們都把我們‘丟’下了水里。”年輕人之間的慶祝,總是活力無限。
奇幻的拍攝
事實上,水戲的安排,曾讓編劇左右為難。
故事發(fā)展到中段,本就需要安排一場意外,原作故事里是一場車禍,“但我不想是車禍,大家都已經拍過,我想寫點特別的。”呂安弦心里明白,不管怎么處理,都會出現吐槽聲,不如遵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
因為電影《一周的朋友》在成都取景,周圍有不少的湖水,在田園調查中,呂安弦發(fā)現成都發(fā)生過不少類似的意外,不僅如此,這樣的設計,能更真實貼近受害者內心心里選擇的掙扎,以及自我暗示。
除了水下戲,導演林孝謙在《一周的朋友》中,還解鎖了不少新的玩法。四個小伙伴在電影里,把廢棄的天文教室,變成了秘密基地。
呂安弦在劇本中特別注明,是不是能用逐格動畫實現。最后導演為了那段不過幾分鐘的戲,整整拍了一天,然后請來了動畫師完成了想象中的效果。
相較于不少現實電影的創(chuàng)作,這種逐格動畫的形式多會在音樂電影(MV)中出現,新穎形式的植入,自然會面臨著不少質疑。
MV式的拍法也好,創(chuàng)新也罷,林孝謙不擔心觀眾的看法,畢竟電影發(fā)展了百余年,最有魅力的地方是用影像進行創(chuàng)作,甚至在《一周的朋友》后期中,導演在混音方面,做了很多小技巧,“我們會把低音跟重音混得特別淺,以及鼓聲很清楚。”
而搭檔也不吝嗇自己對導演的夸獎,“這已經是導演的風格了,而且《一周的朋友》不是寫實題材,我們希望有一個想象跟發(fā)揮的空間。”
如果是這樣,《一周的朋友》在制作上,或許已經實現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一切就都交給觀眾了,對于導演和編劇而言,下一個項目已經啟程。
只是連續(xù)兩部翻拍作品之后,大家也不免好奇,他們是否會回歸原創(chuàng)劇本呢?
呂安弦告訴我們,他下一個作品正是原創(chuàng)項目。林孝謙則賣了個關子,“我挺想拍一個軟科幻和愛情結合的故事的。”至于會是什么故事,“不想給自己有那個包袱。”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