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封神第一部》票房累計突破13億,預測數(shù)據(jù)也漲至24億,在這部作品的粉絲眼里,離聞太師回朝越來越近了,網(wǎng)友輸出各種趣味圖片,“聞太師已經(jīng)坐上了回朝歌的高鐵”。
誠然,外界對于《封神三部曲》的關注點除了票房和內(nèi)容本身,更是對影片能否回本有極高好奇。
此前從財報中透露,三部作品共計30億制作成本,以及后續(xù)高開高打的宣傳策略,意味著影片需要更高的票房,才能實現(xiàn)后續(xù)的可能。
導演烏爾善在前期的采訪中,或多或少透露著,《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都已經(jīng)完成剪輯,就差后期特效制作。只有第一部能回本,第二部才有機會最快于2024年暑期上映。
電影上映前,外界對此始終保持著矛盾的曖昧感。
電影官宣定檔當天,出品方“北京文化”破天荒迎來了股價漲停,足以證明大家對其的高預期;仍有不少人對此保持冷靜的,中國電影市場已經(jīng)許久沒有出色的奇幻電影獲得市場和觀眾的認可。
上映至今,“北京文化”的股價經(jīng)歷了跌停,漲停,票房也從單日5000萬,逐漸逆襲,并連續(xù)12天蟬聯(lián)單日冠軍。
鮮有一部影片的命運如此被大眾關注,票房牽連出的各種可能性,用時下網(wǎng)絡話來說,不正是“質(zhì)疑資本,理解資本,成為資本。”只是上一部能有如此全民矚目不服輸?shù)挠捌?,或許還是《流浪地球》系列。從科幻到奇幻,都是中國故事?lián)]灑想象力的瞬間,是電影工業(yè)最大化的體現(xiàn)。
無可厚非,《封神三部曲》是標準的“中國大片”,脫胎于中國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溯源本身,都是典型的中國故事。
01.
《封神第一部》官宣當天,背后出品方“北京文化”股價很快出現(xiàn)漲?,F(xiàn)象,讓不少被“套住”的股民,在當天得到釋放。很大程度上,影片的塵埃落定,讓外界看到了希望。
在后續(xù)的一個多月里,“北京文化”,以及相關幾家影企在這份外界對影片的期待下,以及整體影市健康的氛圍下,股價持續(xù)保持穩(wěn)定上漲。
7月20日18點,《封神第一部》上映,首日票房不足5000萬。雖然或多或少,票房受上映時間影響,但已是當天的票房日冠。只是遺憾的是,次日受新片《超能一家人》影響,票房不足6000萬,上座率和場均人次都不及《長安三萬里》《八角籠中》等上映許久的影片。
很顯然,這個成績無法讓大眾滿意,北京文化的股價給出的最直接的反饋,7月21日開盤震蕩下挫,午后甚至直接跌停。
但是隨著各端平臺開分——豆瓣7.7分,貓眼9.4分,淘票票9.2分,放在國產(chǎn)電影市場都屬中上層面的佳作。借助口碑影響,以及宣發(fā)層面的坐擁,《封神第一部》首周末兩天,重回單日日冠,最重要的是上座率和場均人次都有極高的表現(xiàn)。
這一成績備受矚目,7月24日股市開盤,北京文化再度收獲了漲停反饋,給予股民極高的反饋。
不僅如此,北京文化很快就發(fā)布公告稱,截至7月23日24時,公司出品、制作、發(fā)行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在中國大陸地區(qū)上映4日,累計票房收入約為3.82億元(含服務費),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jīng)審計的合并財務報表營業(yè)收入的50%。與此同時,公司來源于該影片的營業(yè)收入約為2.3億元—2.5億元。
一方面,《封神第一部》在首周末逆襲的表現(xiàn),重振外界的信心;另一方面,《封神第一部》在上映前夕,貓眼影業(yè)就已經(jīng)對該片進行了保底發(fā)行,為北京文化帶來生機。
事實上,《封神三部曲》從籌備至今,始終是背后出品方最大的底牌,更是“救命稻草”。北京文化在經(jīng)歷了各種動蕩之后,2021年就曾以6億價格,向西藏慧普華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轉(zhuǎn)讓《封神三部曲》25%份額。
只是如今上映,出品方列表中并沒有無這家企業(yè),而是出現(xiàn)了兩家新的公司,企鵝影視——原騰訊影業(yè)讓渡的權益,以及保底發(fā)行的貓眼。
回看電影市場,前有吳京《戰(zhàn)狼2》賣房投資,后有郭帆“化緣”創(chuàng)作《流浪地球》系列,創(chuàng)作者對大體量影片的投資越來越謹慎,更不用說《封神三部曲》背后,老生常談的資本運作史。
《封神第一部》票房的走向,就像《流浪地球》背后的自來水那樣,我們期待市場的多元化,同時也能真正刺激背后影企的運作,有更多機會創(chuàng)作更多數(shù)量和類型的電影。
02.
某平臺里,《封神第一部》的短評區(qū)有一條內(nèi)容,雖然評分并不算高,但獲得高了超1萬的點贊認可,“于中國電影的意義遠比電影本身的意義更大吧”。
《封神第一部》就《封神三部曲》的故事來看,只是開頭,更宏大的故事在后面。單從項目本身而言,它正在完成目前故事核心的兩大要點——
選角,以及工業(yè)化。
流量明星話題時不時出現(xiàn),“演貝”問題更是層出不窮,觀眾苦于演員久已?!斗馍袢壳吩谶x角方面,大膽開啟海選模式,并讓一群青年演員用2年時間投入訓練營中,前期沒有明確的角色,可能是主角,也可能2年結束之后鏡頭一閃而過的配角,甚至可能會被換下。
從目前透露出劇組訓練營的科目,訓練體能、騎馬、射箭、游泳、打戲、跳舞,以及對應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學習,且不說這些演員是否都能在《封神三部曲》中展現(xiàn),至少對于新人演員而言,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必然都受益匪淺。
至少從這群演員已有的其他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過去在訓練營的成效,對于未來,也能讓觀眾真正期待這批新人演員的可能性。
從《流浪地球》到《刺殺小說家》,郭帆、路陽,甚至是《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導演陳思誠,近幾年都頻繁提及一個概念,“電影工業(yè)化”,這也是作為電影強國的關鍵。
可如何加速電影工業(yè)化的進程呢?或許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更多的項目去實驗。
《流浪地球》系列之后,郭帆不斷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提煉一套更適合中國制作的“虛擬拍攝”,甚至在《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項目中進行運動。
《封神三部曲》作為國內(nèi)少有三部套拍完成的電影作品,從改編到后期制作,自有一套規(guī)范的模式需要總結和推廣。影片和市場相隔了近十年,十年的各方變化,都是值得影片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找到未來適合中國奇幻電影創(chuàng)作道路可以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電影全面復蘇的關鍵之年,市場需要中小成本影片的同時,也需要有優(yōu)秀的大體量影片的出現(xiàn)?!读骼说厍颉废盗械某晒χ螅袌鲂枰懈噙@類影片出現(xiàn),《封神三部曲》無不是一種補充,以及探索。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封神第一部》有那么多自來水,也為什么大家都在期待《封神第二部》和《封神第三部》的原因吧。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