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
雜談:骨子里還是個文藝青年
姚晨還特別感謝自己的父母,由于閩南有重男輕女的風(fēng)俗,從小家里一直把她當(dāng)男孩子來養(yǎng),從來沒有以女孩的要求來看待她,更不會嬌生慣養(yǎng)。姚晨十幾歲離家到北京來,過早地體驗了生存競爭的心路歷程。長到30歲,依然不會寵著自己。當(dāng)年接拍第一部戲時,有一場下水戲,正好趕上她的生理期,零下20多度,她也沒跟劇組說,男孩子的性格讓她對自己要求很殘忍。還有一次在北普陀的臭水河里拍跳河戲,不僅要在深秋縱身跳進黑臭的河水里,還要大喊救命,一張嘴,泥水全灌進肚子里,喝了一肚子像墨一樣黑的死水。最可怕的是,拍完后導(dǎo)演不滿意,還得換地兒重拍。“掙多少錢受多大罪”,風(fēng)吹日曬尚可忍受,但精神上的壓力是很讓人崩潰的。
姚晨不止一次地說,“我跟大家都一樣,只是比你們多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我把我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告訴大家,并不是說我比誰強,因為經(jīng)歷了我不能說它不好,但如果沒有經(jīng)歷可能更好”。
聊起看書,姚晨說自己什么都看,曬曬她的reading list。
她平時喜歡看的各類雜志包括《新周刊》、《人物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娛樂周刊》、《博客天下》、《新民周刊》、《鳳凰周刊》等等,基本上都是新聞和實事類,時尚類反而看的少。前不久,《新周刊》出了一本討論世界觀的小冊子,
海巖寫的那篇《善良的人會成功》的
文章總讓姚晨心心念念。“善良不是傻,而是很清楚自己的方向,懂得忍讓和寬容,看似吃虧實則占大便宜,因為會有很多人幫助你,你沒有理由不成功。我所看到的但凡成功的人都有這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我也在朝著這方面努力”。
據(jù)說,姚晨在學(xué)校是功課最好的學(xué)生,內(nèi)心深處是個對自己很嚴(yán)格苛刻的人。有時候她愛故意地放松和自嘲,而背后都對自己“做事盡善盡美,生活精彩紛呈”的嚴(yán)格要求。她喜歡舞臺劇,耗費了半年時間攻話劇版的
《杜拉拉升職記》,“所有人都覺得我不去賺錢跑去弄話劇是瘋了,但‘哥們兒就是喜歡’”。姚晨還和寧財神預(yù)定了明年的話劇,她說她還是要定期重返舞臺。大姚姚特別希望等到自己三十五、六的時候能有機會演一個像
《甜蜜蜜》里的
張曼玉那樣有很多故事的女人。盡管外表呈現(xiàn)快樂多多,但姚晨的“骨子里還是個文藝青年”,一旦面對自己,骨子里的傷感和遐想就出來了。
財神說圈里的人都是裝傻,姚晨是真傻。“好多人都會習(xí)慣性地帶著面具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人家說姚晨你把面具摘了,我說啊,沒有,就這樣啊哈哈,就沒帶面具來。”作為普通人,我們誰也不知道所謂的文藝圈到底什么樣,但更多人寧愿相信姚晨所傳達(dá)給我們的美好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