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盛大開幕,萬眾期待的奧運圣火再被點燃,可愛爆棚的“雪容融”上線營業(yè)。拼搏向上的冬殘奧會運動員們開始踏上賽場,為四年一度的奧運夢想奮力征戰(zhàn)。
接下來這段日子,相信不少體育迷又將留守家中,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精彩的冬殘奧會賽事。
無論是如火如荼的冬殘奧會,還是剛剛過去的冬奧會,很多觀眾在觀看比賽時,可能都會忍不住好奇地提問:這些震撼的瞬間都是如何捕捉下來的?
事實上,這些精彩鏡頭背后都離不開一項叫做VSS(Venue Simulation Services 場館仿真系統(tǒng))的技術。
簡單地說,VSS系統(tǒng)能夠在千里之外讓奧運場館觸手可及,讓運動員身臨其境。它的應用讓奧運辦賽首次突破了空間限制,在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嚴峻條件下,為北京冬奧會的籌備提供了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
本期《幕后》,我們不妨一起走進北京電影學院,聆聽VSS系統(tǒng)負責人王春水為我們講述冬奧會轉播背后的科技之光——關于VSS技術的那些事兒。
VSS為北京冬奧助力
這是一項擁抱未來的科技
冬奧會的歷史上,中國是首個使用VSS技術協(xié)助賽事轉播的國家。作為北京電影學院VSS系統(tǒng)負責人,王春水帶領團隊完成了北京冬奧會 12個競賽場館、6個非競賽場館仿真系統(tǒng)研發(fā)工作。
他向我們介紹,冬奧會和夏奧會相比,運動項目數(shù)量變少了,但是運動項目難度都很大,相應地,賽事轉播難度很高。而在整個高難度的轉播過程中,VSS系統(tǒng)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舉例谷愛凌贏得北京冬奧會首金的比賽。在北京首鋼大跳臺上演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谷愛凌最后“驚天一跳”的完美呈現(xiàn),以及鏡頭捕捉到的大量關于她的精彩鏡頭,一切都得歸功于VSS系統(tǒng)在賽事早期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在賽前透過觀看大量比賽錄像,對包括跳臺范圍、裁判觀看最好角度、每個運動員大概位置等等,都提前做了預判,VSS系統(tǒng)團隊為了捕捉到谷愛凌騰空動作可謂做了充足準備,“通過我們的系統(tǒng),可以非常精確地捕捉到到賽場的環(huán)境,尤其在推到近景時,可以預判會有哪些視覺元素在里面。”
這具體是怎么做到的?
王春水解釋,在虛擬空間里,他們利用虛擬運動員進行排練的過程,提前把攝像機的機位確定好,等到運動員真實比賽時,攝像機就可以事先把它有可能捕捉到的鏡頭拍下來,而不是現(xiàn)場隨機碰運氣。
他坦言觀眾最終看到的轉播畫面,基本都是提前規(guī)劃過的。把電影鏡頭語言的方式引入到了電視轉播里面,這也是VSS系統(tǒng)服務本屆冬奧會的一大特色。
除了協(xié)助冰雪項目賽事的轉播,本屆冬奧會之中,VSS系統(tǒng)還成了冬奧會主辦方的得力助手。
拿高山滑雪項目來說。高山滑雪需要運動員從山的高處高速向山的低處滑去,難度非常大,觀眾也沒有辦法在山的兩邊觀賽。這個項目所有的比賽過程都要依靠賽道沿線的攝像機拍攝下來,轉播工作非常復雜。
比賽之前,OBS(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常常在勘察賽道的籌劃階段“叫苦連天”。
“他們要反復上山考察。山路陡峭不好走,賽道十分復雜,上去一次非常麻煩。就算到上到現(xiàn)場觀察,他們下山之后也會忘記山上的很多信息。即使拍下照片,也不能有很好的反應。”
王春水談到,VSS系統(tǒng)可以減少工作人員實地考察的次數(shù),大大地提高主辦方籌劃工作的效率,“我們甚至可以把他們原本十次實體考察的數(shù)量,直接減少到一次。”
此外,VSS系統(tǒng)對運動員同樣大有幫助。通過VR的方式,帶上特定的頭盔,運動員可以瞬間“到達”虛擬空間里的比賽場館,以極強的沉浸體驗感讓自己盡快適應比賽場地。
經過本屆北京冬奧會的完美應用,VSS系統(tǒng)更得到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的特別認可,用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CEO雅尼斯先生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擁抱未來的技術。”
VSS起源于影視虛擬預演
未來將升級,進一步應用于電影制作
VSS系統(tǒng)的雛形起源于影視虛擬預演系統(tǒng)。
在為北京冬奧會服務之前,王春水一直將VVS技術專注于影視領域,致力于電影預演工作。2017年,他曾與團隊一起參與過電影《鼠膽英雄》的創(chuàng)作。
《鼠膽英雄》時代背景設置在民國,主要取景于上海的車墩影視基地。王春水團隊當時給劇組做了一個VR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瞬間就從北京“穿越”到車墩。
王春水指出,劇組有了VR環(huán)境之后,美術團隊可以提前進入虛擬空間,這樣他們就對拍攝環(huán)境了大致了解,明白自己應該在哪些地方做美術置景,“鏡頭需要拍攝到什么,他們就置什么樣的景。電影制作成本由多方面決定,其中電影制景是很大一部分的消耗。通過VVS,劇組可以刪除沒必要的美術置景。”
對于攝制團隊來說也是同樣道理。影片正式開拍之前,攝影師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里面進行拍攝,直接把整部電影在虛擬的空間里拍一遍。這個過程不需要明星參與,不需要搭建美術布景,成本消耗比較低。經過電影預演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之后,一部電影原本可能需要40天的拍攝周期,最后可能20天就拍完了,“這就大大節(jié)省了劇組的時間。”
王春水分享,《鼠膽英雄》使用VVS技術進行的電影預演歷時40天。全片預演之后,編劇直接刪了二十場戲。
此外,VVS提前在虛擬空間里為演員們定下準確走位。等他們到了現(xiàn)場,便直接按著預演進行走位表演了,“很多都是一條就過,最多就是再保一條,不用整個劇組反復去試。”
在他看來,如果沒有VVS系統(tǒng),很多“廢戲”還會在現(xiàn)場被拍出來,演員排戲也花費更多的時間,導致劇組成本消耗不得不增加。而VVS的到來,正好可以透過預演的方式,幫助劇組大幅削減制作成本,達到精算時間規(guī)劃。
據(jù)了解,完成冬奧服務之后的VVS還將不斷升級,進一步應用于電影制作。放眼未來,我們也期待更多優(yōu)秀技術出現(xiàn),繼續(xù)助力中國影市行業(yè)向陽發(fā)展!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