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隨著中國影院數量的日益增多,影院之間的競爭也越發(fā)激烈。為了吸引觀眾,大家都各出奇招。除了放映電影外,影院內部還增設抓娃娃機、按摩椅等各類娛樂設施,有的影院還提供“午休”以及“邊吃火鍋邊看電影”的服務。影院為何要拓展經營內容?觀眾能否接受新的電影院業(yè)態(tài),請看《中國電影報道》的獨家調查。
無論在北京的西單首都電影院,還是在浙江東陽的橫店電影城,影院大廳內部陳設的各類抓娃娃機、自助KTV、按摩椅、VR游戲機等設施隨處可見,觀眾對此早已司空見慣。
浙江東陽橫店電影城一百店負責人張晉珍表示,“我們影城自從開業(yè)了以后就設置了娃娃機,還有按摩椅這些娛樂設施設備,也額外增加了我們自己的經營業(yè)態(tài),同時也豐富了顧客的娛樂消費。影城還引進了兒童科普劇,充分利用了影廳里面的場地功能 ,使我們影院更好玩了。”
除了上述常規(guī)化的經營內容外,部分影院還利用場地優(yōu)勢在影廳內部開展相聲、午休等特色服務。
三克映畫一進大門便是吃飯用的就餐椅,絲毫看不出是電影院,但是憑借創(chuàng)新的“一邊吃火鍋一邊看電影”模式,已經在全國開設6家分店,成為擁有26塊銀幕,1148個座位的“網紅打卡地”。三克映畫業(yè)務發(fā)展部總監(jiān)王蕾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消費場景的更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優(yōu)的消費體驗,所以我們研發(fā)創(chuàng)新了這種邊吃邊看的業(yè)態(tài)。”
專家表示,傳統(tǒng)電影院依靠票房等收入略顯單一,而多元化經營的背后也與影院盲目擴張、簽訂高昂的場地租金有很大關系。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認為,“影院經營是有很多壓力的,最大的資金壓力也是來自房租,我們在二十年前出臺的一些政策當中就有一些引導性的政策,就是建議影院的租金不要超過影院票房收入的15% 。這兩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和流媒體的發(fā)展,很多影院的票房收入不高,攤薄了一些影院的利潤,所以要考慮更多元的經營。”
不過新的業(yè)態(tài)勢必會引起大家的爭論。就拿“邊看電影邊吃火鍋”來說,網友們對這種觀影模式褒貶不一。
“我可能會去嘗試一次,但是我得看這個火鍋和我看的影片的內容相符不相符。如果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影片,我吃火鍋可能就去關注火鍋去了,可能就不會去關注電影了。如果這個電影非常精彩,我根本顧不上吃火鍋,就已經完全被影片吸引了。它很難讓我一心一意的去吃,或者讓我一心一意的去看。”支菲娜說。
對于商家來說,影院的拓展經營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商業(yè)效益。
王蕾透露,“我們所有的影廳,基本上平均的座位不會超過30個,票房的收益和餐飲的收益平均下來可能是一個4比6的占比。”張晉珍透露,“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講,娃娃機里面的娃娃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玩具,春節(jié)期間我們光娃娃機(收入),可以達到上千元的收入。”
專家表示,無論是常規(guī)經營還是特色化服務,影院想要長遠發(fā)展還是需要立足電影本體,用心經營。
在支菲娜看來,“無論哪種經營,還是首先要回歸到電影的本體,就是這個電影好不好看,能不能吸引觀眾來。影院的從業(yè)人員不能懶,他要去考慮周邊能吸引到哪些觀眾,而不只能等大鍋飯。如果是等天上掉餡餅,突然來了一個大片,大家賣一波,賣完這撥大片以后,又開始慘淡經營兩個月,然后再等下一個大片。這種經營方式是不行的,也不長久。”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