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7月5日,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在遼寧省沈陽市盛大啟幕。嘉賓、影人與影迷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歡樂時刻。
作為本屆喜劇電影周的重要板塊,“光影綻放中國行”遼寧站正式啟航。該活動由電影頻道聯(lián)合全國各省市宣傳部共同推出,以“一省一周一策”形式走遍中國,與電影同行,走遍全國。創(chuàng)作采風團代表:張勇手、王蘇婭、江平、屈菁菁、郭大雷、錢重遠齊聚開幕式現(xiàn)場,動情講述了遼寧與中國電影的深厚淵源。電影人們齊聲說道,“光影綻放中國行遼寧站,我們來了!這將是一次優(yōu)秀電影的巡禮,也是一場跨越山河的精神共振。”
本屆電影周以“喜聚遼寧,快樂滿屏”為主題,在為期8天的活動中,通過開閉幕儀式、“光影綻放中國行”、喜劇電影展映、喜劇電影劇本征集路演、中國喜劇電影創(chuàng)作研討會七項主題活動,與跟著電影品美食、2025沈陽雪花啤酒嘉年華等配套活動,打造一場全民共享的喜劇光影盛宴。電影頻道也將繼續(xù)集全矩陣之力,推出大型系列融媒體直播活動,為全國觀眾全方位、多角度報道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各項活動。
7月12日晚,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在沈陽圓滿落下帷幕。閉幕式上,備受期待的多項觀影團口碑推介榮譽正式揭曉,電影周推廣人馮鞏、姚晨等嘉賓親臨現(xiàn)場,分享了他們對于“優(yōu)秀喜劇”的深刻見解與獨到思考。
作為一場聚焦喜劇電影的盛會,本屆電影周以“人民的笑聲”為主題,匯聚了15部入圍影片,不僅集中展現(xiàn)了中國喜劇電影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成果,更成為洞察時代情緒、探尋大眾心聲的重要平臺。
本期節(jié)目邀請到影評人周桂伊。作為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中國觀影團主理人代表,周桂伊深度參與了“人民的笑聲”主題下的評選活動,她對喜劇創(chuàng)作與時代共鳴的解讀,為我們深入理解優(yōu)秀喜劇作品的核心生命力提供了重要視角。
“人民的笑聲”:讓個體價值在喜劇創(chuàng)作中凸顯
“‘人民的笑聲’這幾個字,蘊含著一個時代的情緒。”周桂伊在談及電影周主題時如此表示。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在運作模式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首創(chuàng)將觀影團作為專業(yè)評選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橋梁,這種創(chuàng)新舉措充分體現(xiàn)了對每一個個體的重視,也將歡樂的權利真正交還給了具體的個體。
在周桂伊看來,當下的喜劇創(chuàng)作越來越注重與觀眾的連接,即故事中是否有“我”的存在,觀眾能否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的生活,能否與角色的人生產生共鳴。這種對個體體驗的關注,讓喜劇不再僅僅是一種娛樂形式,更成為一種能夠映照生活、引發(fā)情感共鳴的精神載體。
本屆電影周入圍的15部影片,呈現(xiàn)出豐富多元的特點。其中,《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等影片成為票房超過30億元的全民爆款,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而《年會不能停!》《宇宙探索編輯部》《走走停停》等影片則精準戳中了某類人群的情感點,成為細分領域的爆款作品。這些影片盡管受眾群體有所不同,但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社會話題,充分發(fā)揮了喜劇應有的作用。
從社會話題到民生敘事:喜劇作品的現(xiàn)實關照
周桂伊指出,優(yōu)秀的喜劇作品所反映的不僅僅是社會話題,更深入到了民生敘事的層面。它們以幽默詼諧的方式,描繪普通人的生活境遇,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溫度。
《飛馳人生2》講述了一位過氣車手的故事。這位車手在體力和能力都已無法再征服巴音布魯克賽道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懈。導演韓寒通過刻畫他從“土”到“王”的轉變,向觀眾傳遞出一種激勵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鼓舞著眾多中年人洗去生活的疲憊,重新踏上人生的征程。
《熱辣滾燙》則聚焦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女兒”。她不被父母認可,遭遇了情感背叛,但她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努力尋找自我價值。她突破了內心對于是非對錯的固有標準,通過重塑身體、在拳擊場上的拼搏,雖然沒有獲得冠軍,卻找回了對人生的信念,喊出了“想贏一次”的心聲。
周桂伊分析,這些爆款喜劇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并非講述主人公取得世俗意義上的絕對成功,而是展現(xiàn)普通人在經歷諸多挫敗和失望后,依然不放棄自己所選擇道路的堅韌精神。在這些作品中,笑聲成為鼓勵人們重新啟程的動力,影片所傳遞的正能量成為支撐人們在生活中不跌倒的勇氣,這正是喜劇作品中最為動人的力量所在。
多元探索中的邊界拓展:中國喜劇的創(chuàng)新之路
中國的喜劇電影在細分領域不斷探索,持續(xù)拓展著自身的邊界?!队钪嫣剿骶庉嫴俊芬曰恼Q的想象,展現(xiàn)了對宇宙洪荒的思考,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影體驗。
《走走停?!吠ㄟ^一個愛情故事,串聯(lián)起許多人脫離北上廣、回到家鄉(xiāng)后的境遇以及他們對人生的重新認知,引發(fā)了特定群體的情感共鳴。
《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則帶領觀眾回顧了整個時代的童年情緒,喚起了人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周桂伊認為,中國喜劇在捕捉大眾情緒和升華小眾情緒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對情緒的把控能力日益提升,也更加能夠接納整個時代的各種情緒。這種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精神,讓中國喜劇電影呈現(xiàn)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喜劇演員的代際變化: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在談及喜劇演員時,周桂伊提到,沈騰、馬麗、雷佳音等中年演員依然是當下時代的“笑將”,深受觀眾喜愛。
但與過去相比,像馮鞏、陳佩斯、周星馳等能夠通殺老中青三代的喜劇演員越來越少,年輕一代的喜劇演員中也難以出現(xiàn)一個具有廣泛聚焦性的代表性人物。
周桂伊分析,這一現(xiàn)象并非單純由個人能力決定,更多是因為時代發(fā)生了變化。過去,存在能夠將所有人的關注點百分百集中的載體,而如今,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關注和資源的分配更加均衡。
年輕人獲取娛樂的渠道不再單一,脫口秀等形式受到他們的喜愛,在脫口秀的段子中,能夠找到關于職場、代際情感處理等諸多與生活相關的內容,人們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發(fā)出笑聲。這種變化反映了時代的進步,也讓喜劇更加貼近不同群體的需求。
創(chuàng)新與堅守:喜劇電影的未來方向
即將在暑期檔上映的喜劇電影《戲臺》《長安的荔枝》等作品,展現(xiàn)出中國喜劇電影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努力。《戲臺》改編自話劇,《長安的荔枝》則以古裝故事講述職場內容,這些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新的嘗試。
周桂伊認為,當下的喜劇創(chuàng)作對屏幕信息傳遞提出了更高要求。過去,可能用三分鐘時間鋪墊一個場景再抖出一個包袱,而現(xiàn)在的觀眾在三分鐘內期待看到更多的內容,如三個段子、一個諧音梗以及反轉等,這對喜劇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感和信息量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
周桂伊表示,喜劇電影之所以能讓觀眾笑中帶淚,是因為它符合文藝創(chuàng)作中“真、善、美”的遞進標準。“真”,要求喜劇作品立足于人群,捕捉時代發(fā)生的事情。
“善”,意味著要用解構和悲憫的心態(tài)看待事物,將深刻的內涵以輕盈的方式呈現(xiàn)。
“美”,則要求作品在審美上達到高級水準。
作為電影市場中的“硬通貨”,喜劇電影承載著時代對電影的最高要求。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的舉辦,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喜劇電影的發(fā)展成果和巨大潛力。相信在未來,中國喜劇電影將繼續(xù)在創(chuàng)新與堅守中前行,創(chuàng)作出更多能夠引發(fā)觀眾共鳴、反映時代風貌的優(yōu)秀作品,為觀眾帶來更多的笑聲與思考。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