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李前寬
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執(zhí)委會副主席康健民
嘉賓集體上臺
電影網(wǎng)訊(圖/文 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報道組)“他雖然走了,但是作品常在”。10月12日,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
白景瑞影展正式開幕,中國電影節(jié)協(xié)會主席李前寬在講話中表示了對這位臺灣同行的敬意,而白景瑞生前的有過多次合作的好友
李行、
歸亞蕾、
王戎和林贊庭等人出席了開幕式,并深情回憶了這位臺灣電影大師生前的點點滴滴。
臺灣導演白景瑞因為處女作《寂寞的十七歲》一鳴驚人,其作品橫跨1960至1980年代,經(jīng)歷過臺灣電影史上的健康寫實、文藝愛情電影等多個時期,1997年因心肌梗塞辭世。白景瑞在電影敘事方面做出的不斷探索,為當年臺灣電影語言的現(xiàn)代化起到了重要的做作用和影響,帶動臺灣電影現(xiàn)代化和向世界電影學習的風尚。中國電影節(jié)協(xié)會副主席康健民說:“1979年,我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今天的開幕影片《家在臺北》,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也被歸亞蕾老師精彩的演技所折服。”
對于白景瑞的另外一部代表作
《再見阿郎》,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李前寬則贊譽有加,“這部電影贏得了國內(nèi)外的一致贊賞,電影語言真實、細膩、流暢,電影敘事水準達到了世界級水平。”
歸亞蕾上臺發(fā)言
李行導演上臺發(fā)言
《家在臺北》被選為“白景瑞電影回顧展”的開幕片,該片由歸亞蕾、王戎以及攝影師梁贊庭分別從美國、深圳和臺北趕來出席見面會,多次和白景瑞合作過的歸亞蕾,曾憑借此片獲得了第八屆臺灣金馬獎和第十六屆亞洲影展影后。歸亞蕾回憶了和白景瑞直接的一些趣事,“記得白導演當年非常的豪爽,總是很喜歡請客,而要是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看看他在不在,假如在的話,我就知道我可以免費吃一頓了,他肯定會買單的。”
除了豪爽之外,作為白景瑞生前多次合作拍片的老友,臺灣著名導演李行也在現(xiàn)場回憶了白景瑞與他的團隊賣命拍電影的經(jīng)歷,“今天到場的林贊庭先生,他是白導演的御用攝影師,他們合作過很多電影,記得在拍攝《再見阿郎》的時候,在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下為了拍攝男主角墜崖一場戲的主觀鏡頭,林贊庭不顧生命危險抱著鏡頭自己從坡上滾下去,就這么完成了這個鏡頭。”
據(jù)悉,《家在臺北》之后,
《今天不回家》、《寂寞的十七歲》、《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秋歌》也將陸續(xù)與觀眾見面,片中,內(nèi)地觀眾還可以看到
秦祥林、
林青霞、
甄珍等熟悉的面孔。
下一頁更多精彩圖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