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網(wǎng)訊(圖文/兩岸三地導演峰會報道組) 第11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及“2010年中國電影導演年度表彰大會”正在海南省三亞市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馮小剛、陳嘉上、黃建新、
吳思遠等導演在研討會中,針對目前華語電影市場遇到的問題唇槍舌戰(zhàn)。1月11日,香港電影導演協(xié)會主席陳嘉上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陳嘉上贊內地導演勇敢堅持自我
如今內地電影市場發(fā)展勢頭迅猛,不少香港導演“北上”淘金,但票房號召力卻并不理想,不少導演和影片都遭遇了滑鐵盧的尷尬,相反取得5億、6億元高票房的還是內地導演。
對此陳嘉上認為,面對內地市場,香港導演本來就只是補充,“這種現(xiàn)象很正常,目前內地商業(yè)導演不足,就只有馮小剛等幾人,所以香港導演是填補了這個空間,但最終整個市場的主體還是內地導演的。這就像以前繁榮時期的香港,雖然涌入了韓國、日本、臺灣等地導演,但最后的中堅力量還是本土導演。”
作為一位已經(jīng)在內地電影市場試水成功,憑借所執(zhí)導的電影
《畫皮》在內地名聲大噪的香港導演,陳嘉上說起兩地導演之間的區(qū)別侃侃而談,“內地導演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在面對投資方的時候,內地導演非常堅持自我,不像商業(yè)低頭,香港導演太聽話了!”
陳嘉上抱怨實際制作費逐年降低
盡管電影的投資越來越高,
《讓子彈飛》、
《趙氏孤兒》等成本都超過1億元,但陳嘉上還是替導演們抱怨制作費太低,“演員的片酬越來越高,投資者為了請大牌明星,就要求降低制作費,但是壓縮制作費后,又怎么會拍出好的電影呢?”
但陳嘉上同時也表示,演員的片酬過高與導演和演員的關系不大,“還是在投資方,另外明星數(shù)量太少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我知道有一位演員,同時有17個電影片方請他。”陳嘉上說,“希望投資方能明白,明星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不靠好的電影去培養(yǎng),明星很快就會用光的!”
相關鏈接:
侯孝賢:華語電影要做大必須依靠本土力量
馮小剛痛批明星太現(xiàn)實 眾導演齊稱演員片酬過高
張寶全:數(shù)字技術為解決盜版問題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