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歷史人物,往往都是一個辛苦的工作。因為太多涉及到的史實都難以絕對還原,正如亞歷山大這位不可一世的王者一樣,他的一生,充滿了太多傳說。導演奧利佛·斯通選擇了用科林·法瑞爾來演繹亞歷山大大帝,本身就是一件極具顛覆和挑戰(zhàn)性的決定。而這部描述傳奇君主的電影卻遠沒有亞歷山大一生的波瀾壯闊來的大氣,冗長的時間拖沓了戰(zhàn)火硝煙之處的鐵馬金戈。
為了盡可能的還原歷史,斯通特地請來了牛津大學新學院的羅賓·萊恩·??怂棺鳉v史顧問,而這位曾經(jīng)寫出過同名傳記并且售出了100多萬冊的學者顯然將這部電影的劇情描述的更接近于一部紀錄片。從希臘人在宴會上的行為舉止到亞里士多德對亞歷山大的影響,事無巨細的想要展示這位英年早逝帝王的一生。然而就如同一般的歷史傳記電影一樣,時間永遠是不夠的,在斯通的描述下,亞歷山大只是在階段性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最后的生命終結于一個傳奇而又無奈的嘆息之下。
然而,這部電影也并非是完全翻照了文字的活體教材,在電影亞歷山大之中,最大膽的就是直接描述出了他感情生活中,曾經(jīng)被刻意模糊掉的一段歷史,就是他所擁有過的一位同性情人,甚至,這個情人也在他的死亡之中擔任了一個敏感的角色。電影最后關于亞歷山大的死亡之謎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有人懷疑是毒酒,也有人懷疑他是郁郁而終,斯通顯然更愿意賦予這個男人一份不合時宜的浪漫,最后亞歷山大看著頭頂搖晃的幔布緩緩閉目的情景,充斥了一種獨特的安寧以及殘缺的遺憾。其實,斯通是想要告訴我們,如果你要去描述一個偉大的男人,那么一定要將他的感情生活鮮活化,這才會顯得你所講述的故事是屬于人的,而不是神的。
下一頁:《珍珠港》——不談爭議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