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阿弗爾》:一如既往的阿基·考里斯馬基
年齡并不大的阿基·考里斯馬基在過去的十年里作品寥寥,從2002年掰指算起,在十年間只拍攝了兩部長片:2002年的《沒有過去的人》和2006年的《薄暮之光》。秉承著數(shù)年拍一部電影的節(jié)奏,今年,這位芬蘭籍的電影大師又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名為《勒阿弗爾》的法語對白的影片。影片有一個令人驚訝的主演陣容,男主演是從《四百下》里廣為人知,后與
特呂弗合作多年的讓·皮埃爾·利奧德;而女主演則是芬蘭著名演員卡蒂·奧廷寧,她曾在第55屆戛納電影節(jié)上以
《沒有過去的男人》一片拿下過影后寶座,這部電影一樣是阿基·考里斯馬基的作品。
《勒阿弗爾》的故事比較簡單,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社會中下層居民身上的故事。這是阿基·考里斯馬基的習慣的拍攝角度。因為在從影之前,阿基·考里斯馬基曾經(jīng)在社會中下層生活過很久,他做過郵差、洗碗工和影評人。考里斯馬基并不是那種可以讓演員自由發(fā)揮的電影人,只要他設定好了劇本和拍攝方式,就不能有任何更改,他在劇組中掌管所有的工作,各個部門,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聽從他的調遣和安排。所有演員的表演都要按照他的設定進行,不允許演員即興發(fā)揮,不允許臨時刪改臺詞,甚至連目光的方向,考里斯馬基都提前做好的了標致??梢哉f,演員在他的電影里只是一個道具。而正是因為這種工作方法,考里斯馬基的影片,從某種意義上說,才是一個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的統(tǒng)一的整體。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沒有多余,也沒有不及,鮮有偏差。而且“慢拍”的作風,也成為了影片質量的一個保證?!独瞻⒏枴肥欠▏囊粋€港口的名字,在這里生活著一個從非洲來的小孩,他實際上是一個難民。同在勒阿弗爾還有一個叫做馬塞爾·馬科斯的作家,他是一個喜歡到處流浪的人。他也跑到了這里,因為他覺得這里的人們的生活能給他的創(chuàng)作諸如新鮮的血液。在勒阿弗爾的街頭有一個修鞋匠夏納,他曾經(jīng)懷有美好的文學夢想,可是為了生計和妻子艾麗特,他放棄了這一切。他開始在蔬菜店、酒吧和鞋攤這三者中生活。這三個人的命運之輪開始糾纏在一起,艾麗特一病不起,馬塞爾·馬科斯又重新走上街頭,開始反對國家對移民的法規(guī)和不公平政策,而夏納則努力工作,目的是養(yǎng)活那個可憐的非洲小難民。
可以說影片延續(xù)了阿基·考里斯馬基一貫的寫實化的風格,而且敘事方式相當冷靜,從某些角度上說是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影片色彩的飽和度很高,顏色反差很大,這也是阿基·考里斯馬基的一貫的風格,似乎象征了在冷靜的講述之下的導演充滿熱情的內心。但是不一樣的是影片的主題較之阿基·考里斯馬基之前的作品來,變得更為宏大了。阿基·考里斯馬基之前的作品通常都以小人物的簡單的命運作為主題,很少會涉及政治、經(jīng)濟、命運等宏大的話題。但是在這部電影里他卻雜糅了諸如政治、經(jīng)濟、信仰和道德危機等等“大命題”與影片中。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正在逐漸加深,但是人與人的隔閡卻在不斷加大。這是一件諷刺的事情。阿基·考里斯馬基在影片中給這種隔閡拿出了一個“人性化”的解決方法,那就是法國人常說的“自由、平等、博愛”。可是,阿基·考里斯馬基本人卻表示,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而已。這可能就是導演的困頓、糾結和無奈。一方面社會做出了承諾、提出了綱領、出了口號;另一方面。在真正實踐的時候,卻一味地逃避、不作為和向利益看齊。所以,阿基·考里斯馬基本人將這部影片形容為“不切實際的電影”。這應該說是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這是考里斯馬基在1992年的《波西米亞生活》之后拍攝的第一部法語對白的影片,而它不僅僅是一部說著法語對白的影片那么簡單,他從語言——文化上展示了整個歐洲社會的矛盾和問題。而對白——語言——套用索緒爾的話來說,“包含了文化的所有奧秘”。
對于這么一部“不切實際”的影片,眾多媒體都表示出了理解、贊成和支持?!逗萌R塢報道者》這么評價:“可以看出阿基·考里斯馬基又拍攝出了一部苦中帶笑的小人物的生活劇。影片令人著迷,也讓人莞爾。在他架構出來的那個世界里,人們有信仰、有道德,敢于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事情。演員的表演非常精彩,簡直看不出被雕飾和修改的痕跡。”英國的《衛(wèi)報》也給予了影片正面的評價:“阿基·考里斯馬基又一次舉重若輕地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大師級的導演,他用不可辨駁的手勢,批評了整個歐洲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人們的信仰問題。”從目前的評價趨勢看,影片很有可能會在戛納有所斬獲。
下一頁:《佩特》:老導演的童心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