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敦刻爾克》劇照 |
爭議之二:諾蘭的敘事
再來看敘事方面,大家的評價依然是褒貶不一。
@Kenny:刻意去除對白并不代表沉寂敘事,想試行極簡風格卻加入大量配樂,前者失去人物堆砌,導致情節(jié)薄弱,后者造成失去危機,形成空洞。
@機智的垃圾箱:太匠氣,所謂的實驗性,只是把三條大部分時間毫無關聯(lián)的故事線平行到一起強行拼成三段式的框架,問題是每一條線的緊張感都不在于調(diào)度和故事,而是從未斷絕的煩躁配樂;本質(zhì)上這個故事沖突極弱,無功能的人物用來拼湊劇情。
@桃桃淘電影:三條故事線,不同時間長度,卻有意平行剪輯,造成假象。這一回沒太多敘事花樣,也沒什么視覺奇觀。
@蛋堡:感覺三條線并沒有做出什么出彩的效果,反倒是配樂一直在逼你緊張。
關于敘事,諾蘭這次的選擇非常大膽。通常他的作品時長都會達到兩個半小時左右,這一次只有107分鐘。
![]() |
這一次電影時長有所縮減 |
與時長縮減相對應的是敘事上所做出的改變,影片減少人物之間的臺詞,用配樂彌補敘事空白,但最主要的還是讓觀眾產(chǎn)生切身的代入感。
諾蘭在最開始使用“防波堤/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三個時間分成三條敘事線,來講述故事。影片在平行剪輯地過程中,時間是存在差異的,但最后交匯在一起讓觀眾產(chǎn)生錯覺。
![]() |
海上敘事線畫面 |
最值得注意的是,諾蘭以前的影片基本都具有完整的起承轉合三幕結構,這一次影片一上來就直接跳過前面進入最后的部分,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相較于諾蘭以前的作品,敘事一直是他影片里最特別的一點。《蝙蝠俠》系列完整的三幕結構,從最初的處處鋪墊,到矛盾慢慢激發(fā),再到高潮部分的解決,這個過程是非常連貫,并且前后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
![]() |
《蝙蝠俠:黑暗騎士》海報 |
打亂常規(guī)的復雜敘事手段在此前的影片中也非常常見。《記憶碎片》里,采用了倒敘插敘的敘事結構,將支離破碎的故事慢慢拼接起來,構成了一張懸疑拼圖。
![]() |
《記憶碎片》劇照 |
《盜夢空間》里,利用了層層嵌套的夢境,讓故事游走在夢境與現(xiàn)實中間。
![]() |
《盜夢空間》劇照 |
諾蘭的電影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出其不意,他常常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影片的視覺呈現(xiàn)會讓許多觀眾驚訝,包括《星際穿越》里的五維空間實體展現(xiàn)。
![]() |
影史經(jīng)典鏡頭-在二維銀幕上展現(xiàn)五維時空 |
而新作《敦刻爾克》之所以敘事會產(chǎn)生爭議的一點,是因為三種空間的交叉加上極簡的處理,讓許多觀眾感受到影片好像什么都沒講,故事弱掉了一大截。這對于看慣了傳統(tǒng)戰(zhàn)爭片的觀眾是一次挑戰(zhàn)。
此外,還有一點也備受爭議,便是諾蘭對于此次歷史的處理,由于基本以英軍的視角拍攝,基本沒有出現(xiàn)法軍、德軍的身影,這也是諾蘭故意處理的。《敦刻爾克》其實是諾蘭作為英國人最為私人的一次拍攝嘗試。
我們知道在《敦刻爾克》里,敘事和配樂是緊密配合的,所有的評論也基本認為二者互相影響。這就是諾蘭在敘事實驗性上的改頭換面帶來的質(zhì)疑與討論。
下一頁:爭議之三:諾蘭到底是不是神作導演?
[1905電影網(wǎng)]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