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愚
這幾年港劇沒落,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共識了。曾幾何時“追港劇”是一種熱潮,現(xiàn)如今港劇反倒成了一種頗為小眾的存在。
像不久前完結(jié)的《法證先鋒4》,豆瓣評分僅5.1分。從2006年第一季的好口碑和追劇熱潮,到這一季的潦草收尾,正是TVB今不如昔的一個縮影。
但港劇真的都不行了嗎?
雖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港劇就是TVB,可事實上,港劇并不只有TVB。這幾年,香港也有一些小眾電視臺在崛起。比如有香港Netflix之稱的ViuTV。
該電視臺2016年播出的《瑪嘉烈與大衛(wèi)-綠豆》,林保怡、周佳怡主演,豆瓣8.9分,被許多港劇粉稱為這幾年的最佳港劇。
而最近,由《瑪嘉烈與大衛(wèi)-綠豆》同一個制作班底打造,林保怡、周佳怡、衛(wèi)詩雅、伍詠薇等人主演的《嘆息橋》播出,同樣贏得如潮好評,豆瓣評分也高達8.9分。
《嘆息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它太不TVB了。
沒有槍戰(zhàn)、沒有飛車、沒有探案、沒有珠光寶氣、沒有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而是聚焦一群香港都市中普通男男女女的情感糾葛。
第二個印象是,這部劇拍得實在是高級。
首先它是一種偏向于莫蘭迪的冷色調(diào)。這種冷色調(diào)的營造,可不僅僅是一個濾鏡調(diào)出來的,它是服化道、燈光、攝影等各個部門共同配合的結(jié)果。這種冷色調(diào)凸顯出城市水泥森林的一種單調(diào)感與距離感。
它的攝影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每一幀精致、細膩而講究的構(gòu)圖都可以截圖當屏保。
攝影的構(gòu)圖并不只是炫技,很多時候也是人物情感和關(guān)系的隱喻和表達。
比如這張對稱構(gòu)圖,墻壁分割開母子,表達的是母子關(guān)系的緊張和疏離。
比如低角度機位攝影,營造一種恐怖感和緊張感,渲染了母親對兒子無所不在的窺視和掌控。
《嘆息橋》還屢次打破“第四面墻”。在鏡框式舞臺上,通過人們的想象位于舞臺臺口的一道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墻”。它的作用是試圖將演員與觀眾隔開,使演員忘記觀眾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認“第四堵墻”的存在。
但《嘆息橋》時不時就讓劇中的人物對著鏡頭說話。不僅僅是將觀眾拉入戲劇中,參與人物的悲歡,同時也用以表達人物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
就像該劇主演兼監(jiān)制林保怡說的,“大家習慣了TVB的風格,這沒什么不好,但我希望能創(chuàng)作一些不一樣的電視劇,從另外的角度看電視劇,做一些新的東西?!?/p>
《嘆息橋》在形式上與傳統(tǒng)TVB電視劇風格截然不同,更為年輕、先鋒、新潮。
不過,《嘆息橋》并不止于形式上的探索,它的更大魅力在于,形式也成為一種“有意味的內(nèi)容”,甚至內(nèi)容也成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它講故事的手法,與傳統(tǒng)戲劇截然不同。
一般的戲劇是線性敘事,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尾,《嘆息橋》打破了這個結(jié)構(gòu)。
每一集開篇都是一段20年前主人公年輕時候的敘事,隨之再切入到當下的敘事。因此,看到第三集之前,很多觀眾對于該劇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一頭霧水。
故事前三集的情節(jié)說清后并不復(fù)雜,它就是一個女性腳踏兩只船,結(jié)果被發(fā)現(xiàn)了。但《嘆息橋》卻講得搖曳多姿,它的立意也不在于所謂的出軌。
第一集是以李子勇(林保怡 飾)的視角展開的。
李子勇是一家餐廳老板,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比如別人撒謊,往往逃不過他的眼睛。
李子勇與何樂兒(衛(wèi)詩雅 飾)是一對戀人。但李子勇發(fā)現(xiàn)何樂兒最近有些不對勁。
比如跟自己去電影,何樂兒在電影院里睡著了,結(jié)果還記得電影劇情;何樂兒洗碗的時候,沒來得及摘掉手套,就匆匆接電話;他去樂兒的工作地方按摩,樂兒的朋友無意中說了“胡啟源”的名字……
他斷定何樂兒出軌了。果不其然,按了何樂兒家的門鈴,開門的是一個男性,他就叫胡啟源。李子勇原本以為何樂兒有第三者,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第三者。
第二集是從胡啟源的視角講同一個故事。
胡啟源(陳奐仁 飾)有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從小到大操控著胡啟源的一切,胡啟源也成了一個媽寶男。哪怕成年了,也動不動就“我媽說”,他的內(nèi)心始終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什么都需要別人照顧。
與女友何樂兒同居8年,兩人的感情從熱情走向冷淡,胡啟源覺得何樂兒跟他媽一樣在控制他,兩人分手。
胡啟源不想回家去住,他想逃離母親的掌控,但買房又買不起,租房又覺得條件太差,他覺得還是何樂兒的房子好。所以哪怕開門看到李子勇,他還是決定“原諒”何樂兒,向何樂兒求婚。
第三集是從何樂兒的角度出發(fā)。
何樂兒是個富家女,從小衣食無憂??粗赣H老去,自己還未婚,也開始著急。
她認識了胡啟源,他是公務(wù)員,并且老實、穩(wěn)妥。只是在一起久了,她感覺自己像胡啟源的傭人。何樂兒也受夠了胡啟源的死板,爭吵后兩人分手。
何樂兒跟李子勇在一起后,發(fā)現(xiàn)李子勇雖然浪漫,但比較自我,很少考慮她的感受。尤其是在父親罹患癌癥時,打李子勇電話未接,但胡啟源接了電話。她還是覺得胡啟源比較可靠,于是兩個人又和好了。
雖然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在不同人物的敘述里,存在著許多細節(jié)上的出入。
在李子勇的視角里,他與何樂兒相處愉快,看完電影也開開心心的。
但在何樂兒的視角里,看完電影她的腳被高跟鞋卡得難受,但李子勇壓根就不在意,自顧自往前走。
比如胡啟源與何樂兒的相識。在胡啟源的視角里,是何樂兒主動向他要的電話號碼。
但在何樂兒的視角里,是閨蜜拿走胡啟源的手機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
而胡啟源的視角里,他與何樂兒分手,是他主動提出來的,把何樂兒家的鑰匙仍在地上。
但在何樂兒的視角里,是她主動向胡啟源要走鑰匙的……
這才是《嘆息橋》敘事上的用意。它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出發(fā),發(fā)現(xiàn)了人物之間的記憶偏差。
表面上是記憶偏差,實際上是人性的普遍弱點——自私。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自己立場出發(fā),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也由此忽略了他人,并導(dǎo)致各種有意無意謊言的出現(xiàn)。
這就造成人與人交際陷入了巴別塔困境,看似那么靠近,卻無法真正平等且有效地交流。
就像該劇主題曲《困局》唱的,“誰于溝渠描繪星圖,誰的衣裳藏尖刀,誰人心高,誰人登高”。
《嘆息橋》中不只有都市男女的人性弱點,以及情感上的一地雞毛,它也有相當柔軟與深情的地方。
李子勇真正愛的人是方小薇(周家怡 飾)。他并非粗心,他只是只對方小薇用心和細心。
年輕時候,為了幫助方小薇還債,他偷渡前往比利時,從事危險工作。本來打算回香港,卻被扣住,同時接到方小薇電話,方小薇告訴她自己已有愛人,李子勇心灰意冷,在比利時一待就是20年。
方小薇同樣對李子勇有情。家道中落,父母獨自逃亡,讓方小薇非常欠缺安全感。她害怕被拋棄,害怕他人不守承諾。因此,當李子勇失約時,她才沮喪地跟別人在一起。
20年后,兩人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成了室友,卻一直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李子勇有深情不說,他以為方小薇不愛,方小薇也深情也不說,她害怕被丟下。等到李子勇鼓起勇氣坦白時,方小薇已與他人約定。
所以當李子勇向方小薇的新男友叮囑時,觀眾才發(fā)現(xiàn)他原來如此繾綣情深,一直默默守護著小薇,“小薇很缺乏安全感,所以,如果將來可以的話,你最好要比她早回家;她很喜歡家庭,要多介紹你的親戚朋友給她認識;要記得給她慶祝生日,她很注重承諾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答應(yīng)她;盡量讓她照顧你,讓她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但是你也要照顧好她……”
可遺憾的是,一切都太遲了。
這更接近于該劇《嘆息橋》的寓意,奈何橋上嘆奈何,嘆息橋上徒嘆息。人類的交流困境,不只是出于自私,它也可能是出于深愛。因為愛,我們膽怯、我們懦弱、我們沉默、我們以為對方都懂。
可實際上,很多話不挑明,對方不知道;很多情你不表白,對方也接收不到。
一邊是幸福,一邊是嘆息。你以為它們距離很遠,它們竟然是一體兩面。無論是李子勇還是方小薇,他們?nèi)绻缫稽c給對方說,或許結(jié)局就不會是方小薇的“有遺憾”,不是是李子勇的“空歡喜”了。
《嘆息橋》不同于我們以往看過的港劇,甚至也不同于我們以往看過的大多數(shù)電視劇。在一個二倍速觀劇的時代,它尤其適合細品。
如果有過類似愛而不得的經(jīng)歷,你會更加懂得那一聲嘆息里的悲傷況味,下一次也會懂得如何更好去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