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撰稿人@我愛羅賓@暖暖辰曦
大銀幕上,具有突破意味的女性形象有很多。
比如,《讓娜·迪爾曼》中的單親母親;《亂世佳人》中沖破禁忌的斯嘉麗·奧哈拉;《權勢下的女人》中,在殘酷社會下變成瘋女人的吉娜·羅蘭茲等等。
隨著時光流逝,這些形象或是因為不夠流行、年代久遠,而日漸聲微。唯有《末路狂花》中塞爾瑪與露易絲仍然保有現(xiàn)實的影響力。

《末路狂花》海報
美國影評人羅杰·艾伯特曾這樣評價《末路狂花》:
影片在各個年齡層的女性觀眾中,獲得了強烈共鳴,足見挑戰(zhàn)社會權威的影視作品,是有很大市場的。只不過,這一次挑戰(zhàn)者換成了女性。
29年后再看該片會發(fā)現(xiàn),即便“女漢子”在如今的現(xiàn)實生活和大銀幕上已比比皆是,但塞爾瑪和露易絲駕著那輛66年的綠色雷鳥,依然勇敢倔強的狂飆在每一位女性觀眾的心上,閃亮動人。
就像主題曲中唱的那樣,“無論時間如何沖刷,此刻的感覺永不改變?!?/p>

時年54歲的雷德利·斯科特,在《末路狂花》中寫實描繪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男權社會,但同時也為影片賦予了《虎豹小霸王》般蕩氣回腸的浪漫情懷,可謂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結(jié)合。2010年的法國電影《尚塔爾和末路狂花》就是對它的效仿和致敬。
《末路狂花》當年以1650萬美元的成本,創(chuàng)造了約6000萬美元的盈利(包括碟市出租收入),躋身當年暑期檔10大賣座影片。觀眾以25-40歲的女性居多,她們正是女性解放運動的主要支持者。

片中平庸無趣的家庭主婦塞爾瑪和服務生閨蜜露易絲,進行了一次叛逆大膽且沒有回頭的旅程,引發(fā)了現(xiàn)實社會中諸多女權討論。
《末路狂花》英文原名《Thelma & Louise》,塞爾瑪和路易斯在片中化身兩朵驚世狂花,駛向末路也要爆發(fā)出駭俗的力量,并幻化出超越時間的魔力。
今天,是影片誕生29年的日子。
就讓我們一起重溫《末路狂花》帶給我們的感動,以及那喚醒女權的蝴蝶效應。

教科書般的女性心理描寫

《末路狂花》劇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的女性不再只是嬌媚柔情的代言,銀幕上的女明星們也開始身懷絕技,不再柔弱,她們時而犀利女王,時而金剛芭比,“黑寡婦”和“神奇女俠”也可以為超級英雄代言。
但比起塞爾瑪與露易絲,她們似乎也會黯然失色。因為這兩位來自藍領階層的女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引發(fā)了一場席卷男權社會的女權風暴。
《末路狂花》完美通過了致力于促進性別平等的貝克德爾測試(滿足三個條件:電影中必須出現(xiàn)兩個女人;這兩個女人有交談;談論了除男人之外的話題)。這個測試原是對女性因性別歧視而在電影中缺乏代表性的嘲諷,但如今它已演變成一種衡量“好電影”的標準。

《末路狂花》的“好”在于它描繪現(xiàn)實男權社會的細節(jié)魅力,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細膩的心理刻畫,在激發(fā)觀者共鳴的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
開篇鏡頭展現(xiàn)了小鎮(zhèn)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些幾乎都是女性角色。電影以一種女性日常的角度展開,她們的對話和生活側(cè)面展現(xiàn)了女性在當時的一種處境。
而塞爾瑪丈夫?qū)ζ拮拥哪魂P心更是為影片埋下伏筆。最具象征意味的要數(shù)露易絲用身上所有的珠寶換來老人的一頂牛仔帽。除此之外象征女權的情節(jié)還有很多。

片中的女性對白和心理描寫堪稱教科書,從中可以窺見一些女性的普遍思維。她們不是每天做家務的保姆,她們也不是只懂梳妝打扮的花瓶。
她們會性冷淡,她們?yōu)榧彝閻矍楦冻龊芏?,她們需要關愛和重視。最起碼的尊重:以后當你見到一個女人像那樣哭,她并不開心。
雖然有不少電影都有關女權,但《末路狂花》有著它最能拉近觀眾的特點——平凡。兩個女主角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并非中產(chǎn)階級,而是代表著擁有最多基數(shù)的藍領人群。正像福拜樓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包法利夫人》那樣貼近女性心理,《末路狂花》或許不是最“女權”的電影,卻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

《末路狂花》對女性的心理描寫,堪稱教科書級別
《末路狂花》并沒有將女權變成武器,而是把其中的想法自然而然地糅合到劇情中。
影片并沒有刻意凸顯男女之間的沖突,男性角色也不全是壞人。馬德森扮演的吉米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但對待露易絲卻很溫柔善解人意;凱特爾飾演的警察也是心懷憐憫,不單純?yōu)榱俗プ√臃福肷钊肓私庖幌路缸镄睦?。皮特的角色雖然不是好人,但如果想加入一下同性情節(jié)換成女人來演也無妨。

與其態(tài)度強硬地希望他人接受,不如換個思維讓更多人去接受。《末路狂花》想表達的結(jié)果是成功的。該片以1650萬美元的成本最后創(chuàng)造了大概6000萬的成績(包括碟市出租收入),是當年暑期檔10大賣座影片之一。
米高梅和百代娛樂公司當年采取了一個不尋常的發(fā)行策略,在影片上映的第16周再增加99個影院,擴大影片的發(fā)行范圍。
影片吸引的主要對象是25-40歲的女性觀眾,這個年齡段的婦女正是女性解放運動的主要支持者。正如影片結(jié)尾那寫意的飛翔,戲中賺取了觀眾的淚水,戲外則贏來了社會的關注和覺醒。

《末路狂花》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種文化潮流、女權標簽,甚至催生出跨界的影響力。
它可以引發(fā)諸多女權討論,上映當年就前所未有的助力3位女性成功競選參議院。
如今,美國還有女性網(wǎng)站以《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命名,該網(wǎng)站致力于鼓勵女性們多多和閨蜜一起旅行,記錄下沿途的風景。還有必不可少的,會偶爾組織一下《末路狂花》的集體觀影。

一幅八十年代美國風情畫

《末路狂花》如同一幅八十年代美國風情畫
歷經(jīng)二十五載的歲月沉淀,人們?nèi)詫Α赌┞房窕ā芬馀d盎然。它被看做的女權電影的標桿,但同時也是一部出色的商業(yè)類型片,它的魅力并不局限于女權的宣揚和對男權社會的挑戰(zhàn)。
同樣精彩的還有其超越時代的解讀、壯麗的公路元素、迷人的八十年代流行音樂、復古經(jīng)典的時尚元素,更有“雷老爺子”酣暢淋漓的大場面。
塞爾瑪和露易絲臨行前的自拍合影,即便現(xiàn)在看來也是時尚感爆棚逼格滿滿。姐妹情深換做現(xiàn)代的理解,那個熱情洋溢超越性別的一吻如今看來也可能被解讀為“百合”之情。

對此,主人公似乎也并不反感,蘇珊·薩蘭登日前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紀念活動中就直言“塞爾瑪和露易絲變成個蕾絲邊真是太棒了!”只是二人當時的表演都太直了,否則現(xiàn)在來看一定更有感覺。
事實上,那驚鴻一吻是蘇珊·薩蘭登的即興發(fā)揮,她背著劇組把這一想法告訴給了吉娜,于是才留下了那經(jīng)典一幕。
公路元素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俄克拉荷馬州壯麗的風光加上雷德利·斯科特大氣磅礴的調(diào)度和漢斯·季默完美貼切的配樂,香車加美女,一幅美國風情畫躍然銀幕。
沿途遇到的各色人物中,最美的相遇要數(shù)布拉德·皮特扮演的J.D。那時的皮特擁有無與倫比的身材和鮮嫩的年紀。吉娜·戴維斯說過,如果重拍《末路狂花》,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能保留和皮特的床戲。

就劇情而言,J.D不但偷走了塞爾瑪?shù)纳钯M也偷走了她的心,他的出現(xiàn),也成為了塞爾瑪從家庭主婦覺醒為女悍匪的最大原因。
這一變化更催生了塞爾瑪這一角色的反差萌,與露易絲的強烈對比一捧一逗,平添的喜感中還多了幾分酷炫屬性,讓現(xiàn)學現(xiàn)賣打劫恐嚇樣樣精通的塞爾瑪可謂人見人愛。
《末路狂花》中的配角男士們大多有著丑角般的設定。達利爾在警察面前給妻子打電話,難得禮貌的說了一句Hello便被掛斷電話,被無情戳穿時的笨拙蠢萌一覽無遺。
納粹警察的外強中干,自信地覺得可以制服兩位女性卻被鎖警車后備箱;警官哈爾的助手也是個大男子主義,對于塞爾瑪和露易絲的遭遇沒有同情還常常加上不負責任的美式吐槽;甚至連皮特的南方口音也是個難以忽視的槽點。

公路元素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相比各位不著調(diào)的男士們,二位主角則成了帥氣擔當。
風沙中依舊開著敞篷的66年雷鳥;露易絲用全身家當換取老人的一頂牛仔帽,白背心加牛仔帽英氣十足;塞爾馬聰明絕頂現(xiàn)學現(xiàn)賣的搶劫商店;還有為求一句道歉爆破油罐車也是大快人心。
直至最后懸崖邊的騰空而起,影片在暢快灑脫的氛圍中迸發(fā)出華彩樂章。不自由,毋寧死,《末路狂花》把最好的旅途是不歸途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充滿儀式感的公路大片

卡莉原計劃是打算親自導演自己的劇本,這樣《末路狂花》有可能就變成了一部低預算的偽紀錄片。
制片人雷德利·斯科特出于商業(yè)考慮沒有給卡莉這個新人導演機會,而是面試了多位導演,最后他選擇了自己。
拍攝過諸如《銀翼殺手》、《角斗士》、《普羅米修斯》等大片的雷德利·斯科特不單擅長對大場面的刻畫,對其他類型也是駕輕就熟。

雷德利·斯科特
《末路狂花》是一部帶有明麗的喜劇色彩的公路電影。雷德利·斯科特以公路片的風格把塞爾瑪與露易絲的一次自由之旅變成了一次對社會男權充滿儀式感的挑戰(zhàn)。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大多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往往被排擠到邊緣地位,本片卻反其道而行。在路上與形形色色的人擦肩,也展現(xiàn)出了雷德利·斯科特獨有的世界觀。

雷德利·斯科特導演和演員在《末路狂花》片場
《末路狂花》顯然不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同樣展示了他高超的電影技巧,而對于女性角色的細膩刻畫更難能可貴,兩位女主角的對白,以及通過其他角色的側(cè)寫,真實生動的兩位女主人公躍然于銀幕之上。
這也是為什么雷德利·斯科特被看作是,少數(shù)帶有作者標簽的好萊塢商業(yè)導演的原因所在。都說偉大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雷德利·斯科特對于女性的尊重意識來自于他的母親。她一手帶大三個孩子,雷德利和托尼最后都成為了好萊塢名導。

《末路狂花》大氣磅礴的片尾一躍
《末路狂花》仍不乏雷德利·斯科特標志性的動作大場面。
為了達到真實效果,油罐車的爆炸是實拍。兩位主演面對此景竟驚訝地忘記了表演,所以導演不得不重新拍攝她們的反應。最后一場懸崖追逐戲動用了24輛警車和3架直升機,對于一部偏喜劇風格的公路片,這絕對稱得上是大制作。
雷德利·斯科特堅持與演員形成一種合作伙伴關系,他認為這樣會讓演員更有信心,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積極的。拍攝期間雷德利采納了很多蘇珊·薩蘭登的想法,比如那場經(jīng)典的用珠寶換帽子戲。
但老雷的做法也不是一直正確的,在拍攝皮特與吉娜的那段激情戲時,雷德利曾“貼心”地想為吉娜找一個替身。不過后來吉娜得知導演意圖后表示很感謝,但仍然堅定的拒絕了使用替身。

漢斯·季默操刀配樂錦上添花

漢斯·季默所做主題音樂在《末路狂花》片頭最先出現(xiàn)
《末路狂花》是雷德利·斯科特和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繼影片《黑雨》后的第二次合作。如果說“雷神”和季默是因《黑雨》而結(jié)緣,那么《末路狂花》則進一步的夯實了兩人的好基友關系。
正是這部承前啟后的作品,才得以讓他們的合作日益緊密,從而譜寫了《角斗士》《漢尼拔》《黑影墜落》等后續(xù)杰作。
《末路狂花》的配樂可謂神來之筆,令眾多影迷對這部塵土飛揚的公路片好感度大增。當然,導演也不例外,老雷在片中處處彰顯著對漢斯·季默音樂創(chuàng)作和駕馭能力的認可。
有資料顯示,雷導因為太喜歡漢斯·季默的音樂,特別選擇了讓影片的主題音樂在片頭最先出現(xiàn),搭配的畫面則是其特意制作的一個注明演職人員的字幕表,這一舉動打破了僅將音樂放在片尾演員字幕表中的原始設計,電影音樂的地位可見一斑。

《末路狂花》片場照
非作曲科班出身的漢斯·季默在創(chuàng)作時很少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在為《末路狂花》配樂時總是盡一切可能的將個性十足的電子樂與正統(tǒng)的管弦樂隊進行碰撞和混搭,由此創(chuàng)造出聽感上前衛(wèi)、凌厲的電影原聲音樂。
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在當時看來極為新潮,也是昔日漢斯·季默極具代表性的配樂手段之一,引領了20世紀90年代好萊塢的配樂潮流,也是近幾十年來國產(chǎn)西部公路片音樂的效仿對象——通篇原聲以管弦樂為底色,再加一把電吉他高冷的翱翔在樂隊上方。

《末路狂花》電聲吉他的吸睛程度就好比片中那輛66年的雷鳥在不見盡頭的公路上寂寥而迷茫的飛馳,為昏黃的塵沙中注入一抹醒目的綠色。
亦好比曾經(jīng)在男權社會中弱勢本分的路易斯和塞爾瑪在逃亡路上完爆各種男性對手,找到了真實的自己,迅速的蛻變成長;更好比她們最后決然的縱身一躍……如此率性的發(fā)出撕裂天際的吶喊。
《末路狂花》配樂的另一大亮點當屬八十年代流行音樂的運用,出彩程度不亞于《銀河護衛(wèi)隊》和《火星救援》,而后者同樣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片中流行音樂的選取獨具匠心,充分發(fā)揮了敘事和情感詮釋的功能。
片尾塞爾馬與露易絲飛躍峽谷的一幕之后,響起了影片的主題曲《Part of me, part of you》,(演唱者Glenn Frey是70年代老鷹樂隊的核心成員及主唱之一)。
熱情奔放、輕快激昂的旋律,和著“你是我的一部分,我是你的一部分,無論我們駛向何方,無論經(jīng)歷何種艱險,無論時間如何沖刷,此刻的感覺永不改變……”的歌詞,迅速弱化的悲傷,變得明快起來,女權意識的覺醒得以升華。

兩位女主角開車時的背景音樂《House of Hope》也是一首洗腦的魔性BGM。
很多影迷認為這首歌曲甚至比主題曲更能代表整部影片的特質(zhì),隱隱訴說著這場精神的救贖之旅。
此外,在《Better Not Look Down》《Little Honey》《Tennessee Plates》《Ballad of Lucy Jordan》等兼具可聽性和畫面感的歌曲中,我們充分領略到了雷德利·斯科特那運用流行音樂“拼盤”為電影錦上添花的深厚功力,而在《火星救援》中用迪斯科響徹火星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造型隱喻人物情感
回看25年前的《末路狂花》90年代經(jīng)典的著裝風格,身穿白襯衫+高腰牛仔褲的蘇珊·薩蘭登、鮮肉boy布拉德·皮特的全身牛仔LOOK、吉娜·戴維斯頗具Rock范兒的骷髏T恤……幾乎每一個都占據(jù)當下復古回潮的流行趨勢中。
然而,《末路狂花》中服飾的最大魅力并不僅限于裝點角色外在那么單薄,隨著故事的一步步發(fā)展,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更幻化成一種象征,一種隱喻甚至是一種反擊的力量,在訴說和表達著人物情感。
"JD"布拉德·皮特的襯衫魔法

在一部帶有美國西部公路片氣質(zhì)的電影里,"牛仔"元素貫穿全片一點也不奇怪。
電影《末路狂花》中,從路易斯和塞爾瑪首度合體亮相時各具風格的牛仔夾克、塞爾瑪那條有牛仔束腰細節(jié)的鄉(xiāng)村風白色露肩長裙、再到那條Mom Jeans高腰牛仔褲還有劫匪JD(布拉德·皮特)的身上那件牛仔襯衫。
之所以特意強調(diào)襯衫,這是因為自從它幾乎見證和參與了塞爾瑪這一角色的整個蛻變過程和兩個逃亡路上的女人如何一步步駛?cè)虢^境。
當"骷髏頭"遇上"星條旗"
60年代以后,隨著美國的言論自由風潮的興起,象征著自由平等的"星條旗"開始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出現(xiàn)在各個領域,到了80-90年代,它演變成一種潮流標簽風靡全球。
在電影《末路狂花》中,"星條旗"和"骷髏"分別出現(xiàn)在油罐車老司機的鴨舌帽和塞爾瑪?shù)腡恤上,而這兩個元素的對立最終成為引爆油罐車的導火線。
情迷配飾

《末路狂花》的服裝造型師是一位細節(jié)控,就連不起眼的配飾展現(xiàn)上也伏筆不斷,暗藏玄機。
細心者不難發(fā)現(xiàn),露易絲和塞爾瑪分別擁有各自的配飾專屬色,沉穩(wěn)理性的露易絲是銀色、性感外放的薩爾瑪是金色。
另外在搭配方面,兩人雙手佩戴滿滿的戒指在如今也是超級前衛(wèi)。而片中用許多對戒指的特寫多是展現(xiàn)角色內(nèi)心的感情寫照。

JD在和塞爾瑪玩游戲時以金屬太多減輕負擔為由,摘下她左手無名指的婚戒,將卸下不幸婚姻的桎梏形容成減輕負擔,JD的占有欲和巧舌如簧堪稱一絕。
深知自己毫無可憐的當露易絲將自己的所有的戒指摘下來送給街角悠閑曬著太陽的老人時,只見鏡頭在老人不解的眼神特寫稍作停留并一筆帶過,也許這位老人根本永遠不會理解,他此刻所享受的這份愜意和自由對于面前的這個女人來說是有多么的遙不可及。

《末路狂花》的無冕之王
《末路狂花》在1992年,入圍了第64屆奧斯卡多項提名。不僅有雷德利·斯科特競爭最佳導演,兩位女主蘇珊·薩蘭登、吉娜·戴維斯更是一起角逐影后。
雖然,影片最終只在奧斯卡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但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在影迷心中,堪稱無冕之王。

蘇珊和吉娜
先來看看,蘇珊·薩蘭登。
縱覽她的履歷會發(fā)現(xiàn),這是個不折不扣的魅力女性。她塑造的角色跨度大且常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蘇珊不但把露易絲處事冷靜、果斷以及敢作敢為的作風刻畫得真實可信。
她曾在《洛基恐怖秀》中扮演嬌羞的處女將cult進行到底;更憑借前夫蒂姆·羅賓斯的《死囚漫步》贏得奧斯卡評委的欣賞得加冕影后殊榮。蘇珊說,有時你從錯誤中學習反而好過順著命運去走。不向命運低頭的她同樣是位出色的獨立女性。

再來看看,吉娜·戴維斯。
比演技,吉娜·戴維斯并不比蘇珊差。吉娜在80年代初踏入影壇,經(jīng)過一番輾轉(zhuǎn)憑借蒂姆·波頓的《甲殼蟲汁》獲得成功,之后她在《意外的旅客》中溫暖細膩的表演贏得了奧斯卡獎的肯定,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扎實的表演功底,正是她詮釋塞爾瑪這一角色的重中之重,吉娜把角色的轉(zhuǎn)變拿捏很到位,從開始的呆萌到后面的凌厲,自然而然一氣合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娜還是高智商俱樂部門薩的成員,真正做到了美貌與智慧并重。

影片的成功有二位女主角的精彩演繹,同樣也離不開編劇卡莉·克里成功的劇本。
卡莉曾做過餐廳服務生,音樂視頻制作助理,也在廣告公司擔任接待員。多樣的工作經(jīng)歷讓她細心觀察周圍,于是她寫出了這部《末路狂花》,其中很多角色性格都是根據(jù)身邊人的真實故事寫成的。
片中塞爾瑪?shù)纳帐?956年11月27日,也正是卡莉·克里的生日。憑著這份女性的感同身受,影片展現(xiàn)出極佳的成色。卡莉·克里也因此成為了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女性,留名影史。同時卡莉·克里還是個堅定的女權主義者,經(jīng)常發(fā)表一些女權言論,這當然也要部分歸功于《末路狂花》產(chǎn)生的效應。

卡莉·克里
女演員們?yōu)椤赌┞房窕ā疯T造了電影的核心,男演員則是讓電影更加生動。關于他們的幕后,更像一場大戲。
克里斯托弗·麥克唐納最開始的角色是片中的強奸犯,但實際上他最終出演了塞爾瑪?shù)拇竽凶又髁x丈夫達里爾。最后麥克唐納完美詮釋了這個人物,還造成了一種頗具笑果的滑稽感。那段他在車庫門口滑倒的戲其實是一場意外,不過導演感覺這個很有趣就保留在了正片當中。
邁克爾·馬德森最開始的角色是哈爾警官,也試鏡了強奸犯的角色,最后他得到了暖男吉米的角色。警官哈爾由后來在《落水狗》中合作的哈維·凱特爾飾演。哈爾警官的角色也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之前片方曾考慮過達斯汀·霍夫曼、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人。凱特爾最后拿下了這個討喜的角色,他本人也憑借這部影片走出了80年代的的事業(yè)低谷。

哈維·凱特爾飾演的警察
影片的成功不但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價值也捧紅了許多演員,布拉德·皮特就是其中一,戲里戲外他都充滿戲劇感。
實際上,皮特擊敗了約翰尼·德普、湯姆·克魯斯、西恩·潘、凱文·貝肯和亞力克·鮑德溫,甚至包括好基友喬治·克魯尼。才拿下《末路狂花》中J.D這個角色。

當年28歲的皮特
據(jù)說,喬治·克魯尼當年五次試鏡J.D角色,但只有皮特笑到最后。
而更具戲劇性的是,皮特曾在《希德姐妹幫》的試鏡中敗給了克里斯蒂安·史萊特。最后在《末路狂花》的試鏡中皮特完成“復仇”,偶然與巧合,這兩個角色都叫J.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