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預(yù)售票房過億。
上映首日登上票房第一。
大家最想看的,還是這一部。
從春節(jié)等到現(xiàn)在,終于等到他現(xiàn)出真身——
姜子牙
始于彩蛋。
去年的《哪吒》結(jié)束后,一聲“姜子牙”,燃炸了。
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神話系列第二部。
更因為一個大計劃呼之欲出——
“封神宇宙”。
這絕對是我們的傳統(tǒng)資源里,最適合打造超級英雄大聯(lián)合的神話。
能打開這個寶藏。
《哪吒》50億,僅僅只是開始。
耗時四年,上千名制作人員,100%國產(chǎn)制作團隊。
《姜子牙》是為了封神而來。
傳統(tǒng)故事你已經(jīng)太熟。
“西岐隊長”姜子牙,率領(lǐng)諸神,扶周滅商,剿滅狐妖妲己,被列為眾神之長。
和《哪吒》一樣。
既然是新編,就必須大膽顛覆原有設(shè)定。
姜子牙,本來誅妖有功。
但對狐妖九尾行刑前,他竟然猶豫不決,最終讓九尾逃走了。
于是被師尊封印神力,貶下北海思過。
如果說原來的故事講的是平衡——
姜子牙代表正義,妲己代表奸邪,一切價值都被天平精確地稱好了。
大戰(zhàn)之后,秩序歸位。
那么《姜子牙》。
恰恰是推翻平衡的失衡。
妲己一定壞嗎?
預(yù)告片中的這一句——
她就是蘇家之女那個本該嫁給紂王的人類女孩
讓人不覺一震。
那個被遮蔽在紅頭蓋下女孩,那個被掩埋在千古罵名下的妲己,誰又關(guān)心過真實的她?
《封神演義》的盲點,成為《姜子牙》的一個突破點。
姜子牙就一定好嗎?
在《封神演義》和以往影視作品中,姜子牙是一位年長的智者。
白發(fā)蒼蒼,仙風道骨,以出塵氣質(zhì)示人。
而在動畫中。
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姜子牙形象。
你看他垂釣海邊,同樣是“愿者上鉤”。
但絲毫不見以往那樣,運籌帷幄,心里有根定海神針。
這個姜子牙。
他心里虛的很。
據(jù)導(dǎo)演說,制作團隊最初設(shè)計過100多個版本的姜子牙,有風騷屌絲版的,也有正劇嚴肅版的。
最終呈現(xiàn)版本——
從一個完美的“神”,變?yōu)橐粋€普通的人。
和你一樣,也會喪,也會自我懷疑。
被貶后,在北海終日垂釣,不吃不喝,無欲無求。
身上落滿雪,不管;
有魚上鉤,就放生。
頹廢中,還透出一絲悶騷。
表面波瀾不驚,注意看那按捺不住,撓寵物下巴的小手手。
慌亂中,也沒忘記強迫癥的基本操守。
每個被打亂的東西,都要穩(wěn)穩(wěn)地放回原處。
當然,這絕不是說姜子牙就“壞”了。
而是善惡是非。
沒有確定的答案。
而是一直在尋找和求證的進行時。
從今往后我們到底該信什么
當年他錯放九尾,是因為在九尾體內(nèi),看到了一個被困的女孩。
殺了狐妖,拯救蒼生。
可是被殺的女孩,為什么就要被犧牲。
你看,姜子牙是神。
但是,是誰說料事如神的?
神也不知道這世上所有的事啊。
就在姜子牙流放的北海,他又看到了當年狐妖身體里的那個女孩。
名叫小九,她竟然來搶一張寶圖,要去狐妖出沒的幽都山。
她到底是誰?
Sir先賣個關(guān)子。
只能告訴你,《姜子牙》打破了原來森嚴的仙班體系。
讓每一個角色,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四不相,本是威風凜凜的上古神獸。
電影里長這樣——
(前 方 高 萌 預(yù) 警)
萌物一只。
兼具忠犬、傲嬌、奶兇、吃貨、醋王等多種團寵屬性。
申公豹。
和《哪吒》里的申公豹判(胖)若兩人,此版申公豹高大、威猛、強壯。
卻是個鐵憨憨。
是姜子牙的師弟,也是頭號迷弟。
那么紂王是誰?
天尊是誰?
九尾狐妖又是誰?
你去翻《封神演義》,保證找不到答案,只能找到同名同姓的人。
《姜子牙》的顛覆就在于。
他指著封神榜說:
你們內(nèi)定的名單,我不認!
哦?
倒要看看,是哪來的勇氣。
在明白《姜子牙》的野心之前,先要知道它為何能誕生。
當初一公布主創(chuàng)名單。
Sir就注意到了兩個名字。
第一個,程騰。
本片導(dǎo)演。
拿過日本動畫的最高獎項,短片作品《天外有天》更是拿過美國學(xué)生奧斯卡。
還在美國“夢工廠”做過聯(lián)合導(dǎo)演。
履歷牛掰不假,實力也確實擺在那兒。
程騰這人有多摳細節(jié)?
有一段廣為流傳的強迫癥事跡——
據(jù)制片人說,最后審片的前一天晚上,大家看完都覺得不錯,只有程騰跟聲音總監(jiān)說,覺得聲音有一丟丟錯位。
后來反復(fù)看,發(fā)現(xiàn)果然有問題。
有一處,提前了一幀……
所以Sir非常懷疑,姜子牙的強迫癥人格,就是導(dǎo)演的本體吧。
還有本片另一導(dǎo)演,李煒。
《寶蓮燈》原畫作者。
一個對國風的呈現(xiàn)有審美執(zhí)念的人。
這次在《姜子牙》中,他追求如敦煌壁畫一般的美術(shù)風格。
就拿電影開頭二維的一幕來說。
九尾與人類戰(zhàn)馬,雙方對峙。
仔細看,短短一鏡,所有最微小的細節(jié)都在運動。
這背后,是難以想象的龐大工作量。
既然是神話故事。
就要有能與神話匹配的視覺和想象力。
當初李煒第一次把自己畫的分鏡,拿給知名導(dǎo)演張春看。
對方只說了一句話:
“你這個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span>
△ 感受一下這恐怖級的線稿
空前絕后,說的正是工作量。
片中二維部分的第一個鏡頭,是個在海浪上橫搖的鏡頭。
這一鏡。
即使手速很快、業(yè)內(nèi)頂尖的原畫老師,一天也只能畫1-2幀。
是正常工作量的4~8倍。
張春幫忙花了30天去調(diào)背景,分了大概600多層。
李煒滿臉自豪地“吐槽”:
“想打開一個PS文件,電腦要黑很久?!?/span>
很難想象到這一切,只是為了短短幾分鐘的二維動畫開場。
能看出,國產(chǎn)動畫人有慢工出細活的決心。
Sir被震撼到的還有一處。
就是姜子牙遭遇怨魂——
不是一個。
也不是一群。
而是怨靈的集合形態(tài)。
無數(shù)的怨靈,共同操縱著一架巨大的骸骨行動。
Sir雖然不清楚設(shè)計經(jīng)過,但是想想就覺得很燒腦。
類似于一群人舞龍一樣。
這個畫面中,既有“龍”的動作,又有每個人分別的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還要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
整體中有局部,局部中有細節(jié)。
更多的心思,真的要多留神才能看得過來。
本片聯(lián)合導(dǎo)演王昕,曾在暴雪公司做過角色總監(jiān)。
整個主創(chuàng)組有個共同的志向,就是把中國文化向外傳播。
為了還原《姜子牙》中的傳統(tǒng)文化細節(jié),翻遍《山海經(jīng)》,描摹里面的首飾、花紋。
甚至出場人物的設(shè)計、表演方式,也俱能找到出處。
親眼看到這些。
你才相信,神話“活”了,國產(chǎn)動畫“神”了。
顛覆傳統(tǒng)的新,才不是無根之萍。
既然是要建立宇宙。
《姜子牙》也就免不了和開路的《哪吒》比較。
Sir看完后的感受是——
像,太像。
還記得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嗎”?
姜子牙同樣也公然違抗天命。
這就是天道嗎?
但Sir必須要提醒的一點是。
比起《哪吒》,《姜子牙》或許是一個稍微有距離感的故事。
因為哪吒在大眾心目中,有具體的出身,陳塘關(guān)太守李靖的三兒子。
有具體的性格,中二、叛逆少年。
有具體的沖突,親情,孝道,乃至引發(fā)青少年共鳴的自我認同問題。
而姜子牙呢?
一個白胡仙人。
最為人熟知的典故,也是姜太公釣魚。
好安(無)靜(聊)的戶外運動啊……
哪吒的故事天然就充滿了戲劇張力。
姜子牙,則是張力的相反面——
氣定神閑,一切都不出所料。
但這說明姜子牙不能被改編嗎?
不。
正如之前所說,動畫中的姜子牙,從一個替天行道,天命的執(zhí)行者。
變成了天命的叛逆者和顛覆者。
然而和《哪吒》很不一樣的是。
哪吒的反骨,源自少年入世未深的天性,姜子牙的反骨,則是成年人看遍世事后的覺醒。
一腔少年熱血,最能直接感染人的。
但成人的心里,難免會多了更深遠,更宏大的思考。
換句話說。
哪吒最大的動機,是改變自己的命。
而姜子牙則是放著“好命”不要,他要改變天下人的命。
封神之戰(zhàn)后。
姜子牙作為勝利方,卻是不折不扣的失意者。
本以為戰(zhàn)爭結(jié)束,昏君下臺,會帶來新氣象。
然而,在幫小九尋父途中,他們看到,戰(zhàn)后的國土滿目瘡痍,冤魂驅(qū)逐不散。
老百姓并沒有過上更好的日子。
他以為的正義之戰(zhàn),卻成了不公的源頭。
不免懷疑——
到底哪一方是惡,哪一方是善?
說兩個Sir印象深刻的角色。
小九。
《封神榜》中,蘇妲己是名動一時的美女,被妖狐附身,魅惑紂王。
后被姜子牙斬殺,一代妖后就此落幕。
原本的蘇妲己,也形神俱滅。
電影里,交代了九尾被處決后,那個女孩的下落。
她長出人人喊打的狐貍耳朵,面臨被驅(qū)逐、被獵殺。
九尾更慘。
《封神榜》里,九尾狐妖本是奉女媧之命,魅惑君心,加速商朝覆滅,推送歷史發(fā)展。
按理說,她本是革命的功臣。
成功后卻又被無情清算。
她又怎會甘心?
小九,九尾。
名字中都有“九”,狐有九尾,一體兩命。
一人一妖,被一條宿命鎖緊緊鎖住,被迫同生死,共命運。
所有的狐族。
也都被鎖住了宿命,永世不得超生。
哪吒的感情容易理解——
被偏見霸凌,被家長權(quán)威壓制,相信每個成長過來的人都會感同身受。
而姜子牙則超脫于世俗之上。
他慈悲,他求索,他奉獻。
同樣是面對來自上天的不公。
哪吒以一個少年的心態(tài),不管不顧,一定要撐破一片天。
姜子牙則是反身向內(nèi),完成了自身從叛道、問道,再到悟道的蛻變。
他是神。
不因其尊貴的地位。
而在于堅信。
一個人能服從的最高權(quán)威,是自己的內(nèi)心。
除此之外的一切教條和戒律,都是虛張的“偽神”。
回到之前說的。
《姜子牙》真的很有距離感嗎?
離我們是有點遠。
但是離那個踮起腳尖要夠到更高的我們,卻很接近。
記得看幕后花絮和主創(chuàng)訪談,有兩段話特別打動Sir。
一段來自導(dǎo)演程騰。
他說希望這部電影,能吸引那些平時不看動畫的青年人。
讓他們看到。
動畫,不只是拍給小孩子看的。
它可以很治愈,同樣可以很深刻。
另一段,來自導(dǎo)演李煒。
他說,現(xiàn)在這些做動畫的年輕人有個共性,包容心特別強:
這些年輕人特別奇怪,他可以很喜歡日本二次元的東西,也有很喜歡國外的這種(動畫),但是一旦碰到國內(nèi)的認真做動畫的這些導(dǎo)演作品,就包容性特別強。你別忽悠他們,而且他們知道你真誠,對動畫熱愛,他們會被你這種精神感動,他們會前赴后繼,就會加入這個行業(yè)。
Sir相信,誠意,自然會被呵護。
用心,也最終會被理解。
在這部動畫中。
Sir已經(jīng)看到今年國產(chǎn)片中最彪悍的隱喻——
我們熟知的是。
狐妖擅長制造幻想,魅惑人心。
就在姜子牙因為狐妖體內(nèi)的女孩而猶豫時,師尊開導(dǎo)他,那是狐妖的幻想。
看破它,才能覺悟得道。
究竟眼睛里看到的是真的,還是師傅口里說的是真的?
他迷惑了。
但迷惑,也是寶貴。
起碼代表著你依然保持懷疑,拒絕盲從。
大戰(zhàn)時,狐妖又對姜子牙說——
可憐你身在局中
看不清真相
其實,狐妖和師尊說的都有道理。
妖術(shù)能迷惑人心。
有時候,大道理也能蠱惑世人。
而且,效力還更長久、更根深蒂固……
這,豈是一個叛逆少年,就能完全體會到的?
再看動畫中幾個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
姜子牙釣魚,用的不再是直鉤。
而是一把鑰匙。
似乎在說,他追求的,不是“獲得”,而是“解開”。
要解開什么?
全片最燃的時刻。
姜子牙一步一步登上天梯。
不是為了接受封神。
他嘴里說:還剩下最后一把宿命鎖了……
這,究竟又會是什么?
種種的意味深長。
Sir不愿意過早點破。
因為正和《姜子牙》說的一樣——
這一切都交給你自己解開。
電影是。
命也是。
說了這么多,是不是心癢癢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