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wǎng)專稿 你看過金基德的電影嗎?2020年,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來的新冠疫情,全世界攜手渡過一重又一重的難關。而在我們向即將結束的2020年揮手道別時,當?shù)貢r間12月11日,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并發(fā)癥,于拉脫維亞去世。

金基德是韓國唯一一位在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均斬獲獎項的導演,他也曾擔任201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天壇獎的國際評委會評委,其電影作品成為許多電影從業(yè)者和愛好者們寶貴的迷影寶典。
范小青也發(fā)了一段悼念金基德的音頻,稱這是“一次告別——金基德永遠的謝幕”。

本期《今日影評》特別邀請到了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韓國釜山電影節(jié)顧問范小青。
Part.1
“金基德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特別有自我特色的大師”,作為韓國電影研究專家,范小青這樣評價,“他只有小學畢業(yè),初中沒有畢業(yè),家庭非常貧困,但他有了拍電影這個念頭,去韓國電視臺上編劇培訓班,以極其勤奮的速度成長”。
彼時,金基德三個月就能寫出一至兩個劇本,并以這種極端勤奮的姿態(tài)取得了第一名。可惜的是,依然沒有人愿意拍攝他的作品。于是,他選擇自己來拍,從此改變命運,走上了電影之路。

由于他沒有受過好萊塢的任何美學教育,更不知道什么是法國的藝術電影,所以所謂的美學淵源、電影歷史、電影語言帶來的條條框框和創(chuàng)作營養(yǎng),在金基德體內實際是全無概念的。
“他是一張白紙”,范小青說,“很少使用技巧,走的是極簡主義”。在文化多元化、表達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金基德用他那橫空出世、自我揮灑的新一套電影語言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電影世界。

恰因如此,金基德的創(chuàng)作也是國際化的。2015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天壇獎評委會主席團由呂克·貝松、陳可辛、周迅、金基德等組成。在范小青看來,金基德精準毒辣的眼光是他參與評選這一獎項的最大價值所在。“他是非常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非常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他用敏銳的、別人難以企及的眼光,去挑選具有藝術性或獨特個性的作品,看準有前途的獨立創(chuàng)作藝術電影的新人。”


在范小青看來,彼時拿到最佳導演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的中法合拍片《狼圖騰》,就大概率得到了金基德的那一票。“它既有商業(yè)價值,又有藝術美感,中外合拍也盡量保持了雙方優(yōu)勢,這與金基德來中國的交流和合作,不是一樣嗎?”范小青補充道,“他很喜歡和中國的電影人溝通”。
Part.2
如今,中國電影蓬勃發(fā)展,很多年輕人投入到了電影事業(yè)當中,金基德也為他們開創(chuàng)了一種“模式”。無論是他孤獨的甚至是一窮二白時候的堅持和選擇,還是他成名之后在小成本框架下進行著的邊界探索,都為年輕電影人提供著某種參考。

首先,他在20年內創(chuàng)作了24部電影,是非常高產,且速度與質量齊飛的。“別人用四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去拍攝的電影,他一般只用三四周,快的時候甚至兩周就可以看見成片”,范小青感慨,“他這種多快好省的制片策略和藝術創(chuàng)意力的爆棚,都帶動著年輕人”。
其次,他是從一個草根出發(fā),經過自己不懈努力,付出常人幾倍的辛苦,才有了創(chuàng)作的權利與表達的可能,這一點也鼓舞著很多年輕導演。“只要你有想法,請你去實踐,請你去克服任何困難,用你的燒腦來破除電影的邊界”,范小青說,“世界影迷也會給你一個非常公正的回饋”。

同時,“他的藝術價值是永恒的”,范小青說。
“他帶給我們的對于藝術開拓邊界的探索是永恒的,世界電影評論對他有一個定位,認為他是亞洲新極限電影的代表人”,范小青分析道,“無論是他的電影語言還是畫面呈現(xiàn)、故事探索,都給了我們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間與契機”。
[1905電影網(wǎng)]獨家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