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新劇。
一年前放出預告,天天盼著它上線。
只播了兩集,已經徹底讓Sir著迷。
如題。
不怕打臉,Sir要預言這是今年最有神劇潛質的一部。
《天橋上的魔術師》

臺灣公視年度扛鼎之作。
還出品過《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


導演楊雅喆,上一部作品是金馬最佳影片《血觀音》。

改編自吳明益的同名小說集。
他的長篇小說《復眼人》已售出十余國版權,開創(chuàng)臺灣小說首次由世界主流文學出版社買下版權的先例;另一長篇小說《單車失竊記》在2018年入圍布克國際獎,是首位入圍此獎項的臺灣作家。
強強強聯合,難怪未播先火。
對于Sir而言。
最驚喜的是,《天橋上的魔術師》有著華語劇里罕見的致幻效果。
01
時光穿梭
故事背景和我們稍許有些隔閡。
天橋,特指中華商場的天橋。
1960年,臺北為了整頓違章建筑、整頓市容,在中華路修建了中華商場,包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座大樓,方便這里的原居民在此經營生意。
1992年,中華商場被拆除。
從此,臺北失去了一座著名地標,只存在于幾代人的記憶之中。
消失的中華商場還能夠被魔術變回來嗎?
《天橋上的魔術師》動真格了。
斥資8000萬臺幣,占地2公頃,搭建出臺灣電視史上最大的片場。
美術組花了超過半年時間,一磚一瓦地復原出八十年代的中華商場,包括里面50多間商鋪。


△ 中華商場實景、片場
中華商場藏著五湖四海。
你能聽到閩南話、客家話、山東話等不同方言的人在這里做生意,經營的范圍也無所不包。

去過中華商場的觀眾,肯定會打出更高的情懷分。

但。
正如楊德昌那句話說的。
好的導演總是能打破時間、空間、身份等等局限,讓你有可能進入到另一段生命體驗中。
即便陌生。
也有一種真實的況味。
《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一輛時光穿梭機。



我們好像受到召喚一般,總是會不斷回溯到某個時間點,梳理往后的人生。
楊雅喆好奇的是:
為什么我們的童年如此相信未來?
為什么生命里面總有些奇妙的魔幻時刻改變了我們?
為什么當我們長大之后卻懷疑起未來?

主角小不點,家在中華商場有家鞋墊店,不用上課的時候,他會在商場各處吆喝賣鞋墊。
一個場景就看出了小不點的機靈。
他看到一個小女孩向一對情侶推銷玉蘭花,一下子就買了三朵。
這,不就是善良又好說話的金主嗎?

小不點連忙走過去,奶聲奶氣又帶著哭腔說:
“姐姐,你能幫我買一雙軍靴拉鏈嗎?”
旁邊的男朋友趕緊說,那我買一雙好了。
小不點卻說:
“哥哥不要買,讓姐姐買,這是姐姐對你的愛哦?!?/span>

今天的帶貨主播看了都直呼內行!
還不忘推銷第二件商品,小不點對姐姐說:
“這個鞋墊很軟哦,你只要把這個放在哥哥的鞋子上呢,保證千山萬水走回你身邊喔。”

太會了,怪不得姐姐和哥哥都笑開懷了。
你以為套路到這里就結束?
就連貨賣出去了,都不忘再敲一筆——假裝要找錢,掏出荷包說:“嗚嗚嗚,我又要被媽媽罵了啦。”
對于這樣的小可愛,姐姐必須趕緊說不用找零錢了。

回到店鋪我們才知道。
原來是深得母親遺傳的商業(yè)話術:
“穿了后,我跟你說,保證千山萬水走回你身邊?!?/span>

但結果咧?
的確是回到身邊了,是回來退貨的。
什么“豬皮、羊皮、鱷魚皮”,什么“舶來品”,都是假貨。

這就是那個既粗糙,又膨脹的年代。
隔著情懷的濾鏡,我們回憶過往,總是帶著一種莫名的溫情。
就在這種記憶、想象、錯亂的混合物中。
魔術,誕生了。
02
童年心事
每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
可是童年會有相似的影子。
被媽媽罵了或感覺父母偏心的時候,內心戲特別多。
“我沒人愛啦,我要離家出走?!?/span>
自己在手上畫手表/偷偷被別人畫手表。

還有。
愛作怪,愛胡思亂想。
想要游戲機怎么辦?聽說,生病的時候父母最容易答應要求。
看到割包皮廣告牌,半懂不懂的三個小屁孩,開始往自己的小雞雞抹白花油。
(猛男respect)

結果到了醫(yī)院。
女醫(yī)生說:“我割過的包皮,可以做好幾雙皮鞋了?!?/span>
他們低頭看了看醫(yī)生的皮鞋,全都落荒而逃。
得不到滿足的愿望,就容易催生想象。
這孩子們中間,都流傳著一個99樓的傳說:
中華商場當然沒有99樓。
是有人在每個廁所間,畫上了一個電梯按鈕,畫到最后一個,就是“99”。

傳說。
在99樓,你可以看到自己曾經失去的最愛的東西。
傳說只要半夜十二點,在那間廁所對著鏡子梳99下頭發(fā),奇跡就會出現。
一天,他們行動了。
沒想到才梳到第四下時,黑漆漆的廁所突然發(fā)出奇怪的聲音。
三個小朋友趕緊尖叫地跑了出去,個個嚇得臉色發(fā)青。

在臺灣民俗里,這叫中邪了。
要帶去廟里收驚。

小不點被嚇得最厲害,因為當晚他回頭一看。
就看到了一個長發(fā)飄飄的人影。

這個哥們,是本劇的靈魂人物。
你看片名,天橋上的魔術師。
但這個魔術師,沒有黑色西裝,也沒有高帽子。
還看起來像流浪漢,一頭凌亂的長發(fā),一個破破爛爛的黑色魔術道具箱。

魔術師的身份,暫時還沒有揭秘。
反正小不點看來,這個落魄的魔術師,無所不能。
他能從一個破罐子里,變出很多個硬幣來;
(當然聰明的小不點也提出了質疑,能變錢你還來這里擺攤?)

但小不點,還是慢慢對魔術師上了頭。
他咋能輕輕松松把20塊錢變成硬幣零錢的?
咋明明剛剛人還在那,突然倏地一下不見蹤影?

魔術師還教他使喚“小黑人”:
只要修行夠。
就能讓小黑人跳起舞來。

“阿爸你逼哪波哪唄?!?/span>
“阿爸你逼哪波哪唄?!?/span>
小不點一遍遍念著咒語,說夢話都在念,可是小黑人怎么還不動?

魔術沒學會。
可小不點的生活,越來越“魔幻”起來。
一天,小不點在廁所蹲的時候,魔幻時刻發(fā)生。
這是........斑馬的腳嗎?

另一邊,是魔術師在跟小不點說話。
但廁所外面,的的確確是一只斑馬在說話。
還罵他:
“我都要喘不過氣了,沒道德,大便這么臭。”


魔術師是誰?
他到底來天橋做什么?
不知道。
而且Sir有預感,等到了大結局,他可能也不會告訴你。
03
魔術時代
《天橋上的魔術師》只播了兩集,就已經留下太多的懸念。
比如每一集的開場,都有小不點手上這只被畫上的手表。
奇怪的是。
竟然響起了秒針走動的聲音。

還有劇里小黑人趁小不點不注意,偷偷逃走,飛上了天空。
它是真的有了生命。
還是被風吹走后,小不點產生的想象?

雖然這部劇以孩子的視角展開。
但種種跡象表明,魔術師好像并不只為孩子而來。
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心中有想要的東西,沒有被填滿。
好像總會遇到他。
魔術師對小不點說:
“世界上最厲害的魔術,就是把人的煩惱藏起來。99樓的秘密是不能教的,也許等到有一天再和小黑人相遇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個神奇的力量是什么了?!?/span>


Sir要提示一下。
魔幻。
恰恰是楊雅喆表現現實的一種方式。
《血觀音》。
用一出奇情、昏眩、血光四射的奇譚,照出臺灣那個圈地炒樓撈錢的離奇年代。

另一個線索。
歌曲在楊雅喆的作品中也很重要。
《血觀音》開頭棠府宴會,歌手演唱的是潘越云的《純情青春夢》,關鍵的一句歌詞是:
“時代已經不同,查某人(女人)也有自己的愿望。”
對應的是宴會上。
新與舊的規(guī)則分野。


更為后面的劇情中,母女反目,女兒追求自由,和棠夫人踩著舊勢力的院長夫人上位等劇情做了伏筆。
《天橋上的魔術師》。
片頭曲即羅大佑的《之乎者也》,配以上世紀80年代臺灣的新聞圖片。

這首歌在唱什么?
最初版本的歌詞是:
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
在三四集的預告中。
有人說相機比手槍更厲害。
有人想要油印,看起來卻是在做一件極其危險的事。


危險在于什么?
因為它們代表著信息、新聞與真相。
想想楊雅喆《女朋友,男朋友》中,桂綸鎂賣地下雜志的這個情節(jié)。

《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那個年代,臺灣普通民眾仍然在保守中沉默。
但沉默中。
早已醞釀著一種巨大的向往和沖動。
那就是一個風云變幻的變革年代。
注意看。
魔術師不僅能讓小黑人跳舞。
還能讓廣告牌里的模特跳起來,讓天橋變成迪廳,所有人都整齊一致地舞蹈。

再仔細看舞蹈動作中的蒙太奇。
踏步。

伸手。

你說。
他們是受著什么樣的指揮?
又是在怎樣的一種激情和幻想中,忘乎所以?

回憶,是將失去的一切變回來的魔術。
但我們身處的現實。
何嘗又不是一場弄人的魔術?
有的東西變來了。
有的東西變沒了。
不變的。
是有一茬茬,永遠相信魔術,看得入迷的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