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丨十月文藝 文丨蔣效愚

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我心飛揚》這本書包括影片《我心飛揚》的電影文學劇本,編劇、導演、演員及主創(chuàng)人員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與感悟,可以說是電影《我心飛揚》創(chuàng)作歷程的真實記錄,是對影片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初衷的第一手注解,是對影片創(chuàng)作描繪原型人物的補白,也是對影片人文內(nèi)涵和社會價值的中肯評價。
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是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第19屆冬奧會上奪得中國冬奧歷史上第一塊金牌的優(yōu)秀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記得是2017年初夏的一天,王浙濱來到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與我交談。她曾拍過兩部奧運題材的影片《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和《許海峰的槍》,這次北京又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quán),她有一種情懷,總想該為北京冬奧會做點什么,我為她的激情和責任所感動。那天我們談了很長時間,相互交流了許多情況和想法。我向她建議,應該拍一部冬奧電影,至于拍什么選題和內(nèi)容,還是要綜合考慮各種條件和可能。如果拍人物的話,楊揚是最佳人選,她對冬奧的貢獻與價值是不二選擇。那次談話之后,我沒有繼續(xù)關(guān)注和跟進這件事。因為我接觸過不少人,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有的也是談過就無聲無息了,有的雖有動作但半途而止了。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今年初夏一天,浙濱同志邀我去看她的影片《我心飛揚》,雖然不是最后完成片,但影片已經(jīng)得到了有關(guān)部門的初審認可??催^影片后我感到一種驚喜,想想這中間的種種艱辛:確定題材、申請立項、采訪原型人物并獲得授權(quán)、打磨劇本、組建團隊、選擇演員和外景地拍攝、籌措資金、后期制作……一部電影得經(jīng)歷多少環(huán)節(jié)啊。尤其是這一切正常環(huán)節(jié)和流程是在新冠疫情流行、各地防控措施極其嚴格下進行的。個中艱辛、曲折、酸甜苦辣,恐怕旁人是很難體會、理解的。我從心里為這部影片的誕生感到高興,對浙濱同志和這個團隊充滿敬意。
選擇楊揚作為主人公原型是非常正確而恰當?shù)?。歷史的發(fā)展往往由一些標志性的事件和人物作為代表來構(gòu)成。中華民族的奧運夢想從清朝政府后期夢的緣起,到舊中國交出的慘淡答卷,再到新中國百年圓夢走向輝煌,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許多,但最具典型意義的人物一個是劉長春,作為當時4億中國人的唯一運動員代表參加了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一個是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上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成為中國奧運史上金牌第一人;再一個就是楊揚,在2002年鹽湖城第19屆冬奧會上獲得中華民族冬奧歷史上的首金,成為中國冬奧史上金牌第一人。作為代表性人物,選擇楊揚是正確的,這也為浙濱同志奧運人物三部曲畫上了圓滿句號。楊揚從新中國一個普通運動員到成為奧運冠軍、中國冬奧史上冠軍第一人,再到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反興奮劑組織副主席,并且還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至今仍活躍在國內(nèi)、國際體壇上,為中國第一次舉辦冬奧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事務(wù)做著積極貢獻。她的經(jīng)歷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這樣的人物背后一定有精彩的故事,選擇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非常值得的、恰當?shù)摹?/p>
看過影片之后,我對浙濱同志的奧運情懷和執(zhí)著精神深感欽佩。關(guān)注奧運題材,浙濱同志不是最早的人,但是她為奧運題材電影的付出和所取得的成果卻是十分突出和有代表性的。十多年持續(xù)關(guān)注這一題材并全力付出,連續(xù)策劃制作了三部奧運人物電影并獲得廣泛認可,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首先讓我感動的是,浙濱同志的家國情懷和時代責任感。新中國成立之后,體育電影曾有過一段發(fā)展興旺的歷史,《水上春秋》《女籃五號》《女跳水隊員》《沙鷗》等一系列體育題材電影,在當時的年代里曾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是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影片。此后國產(chǎn)體育電影經(jīng)歷了一段沉寂時期。進入21世紀,中國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quán),這是中國第一次獲得舉辦奧運會的權(quán)利,也是從1908年天津青年雜志發(fā)出“奧運三問”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新中國對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交出的最圓滿歷史答卷、做出的最好時代回答。2001年7月13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傳來“北京贏了”的喜訊時,北京城百萬市民自發(fā)上街、徹夜狂歡,神州大地舉國歡慶的場景成為中華兒女心中永恒的記憶。如何乘北京奧運東風,再展中國體育電影輝煌,成了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的一道課題。浙濱同志和她的團隊敏銳覺察到這個時代脈搏和歷史機遇,自覺承擔起這個時代責任,這種家國情懷和大局擔當變成了他們自覺的行動,他們的付出和成果也成就了中國體育電影新世紀再度興起繁榮的佳話之一。

這種時代擔當不僅展現(xiàn)了他們的奧運情懷,也展現(xiàn)了他們的一種精神境界。這部影片的拍攝正處于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候,前期中國首當其沖、舉國抗疫、萬眾一心。雖然我們較好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在全球率先取得戰(zhàn)勝疫情階段性勝利,但仍面臨“外防輸入、內(nèi)防反彈”的艱巨任務(wù),各項工作都受到一定影響和制約。聽浙濱同志介紹,他們到國外實景拍攝楊揚生活工作的一些計劃因國外疫情而泡湯了。國內(nèi)拍攝幾度吹響集結(jié)號、拉起隊伍,又幾次按下暫停鍵。有時甚至團隊已到拍攝地,因意外疫情又不得不偃旗息鼓、坐以待機……這中間經(jīng)歷的不僅僅是工作計劃的調(diào)整、演員檔期的調(diào)配、經(jīng)費的壓力等,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煎熬和考驗。冬奧會一天天臨近,影片真的要成為歷史的遺憾嗎?時間在考問他們。但是他們初心不改、頑強拼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闖過一道又一道難關(guān)、執(zhí)著前行??梢哉f,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去完成一部中國人的奧林匹克電影。說起有關(guān)方面對影片的支持,她十分激動,動情處甚至熱淚盈眶。北京冬奧組委、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吉林省委宣傳部……不論是單位還是機構(gòu),不論是個人還是朋友,那時的任何一點關(guān)心和支持,都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力量!我相信她的話,一部在特殊疫情條件下誕生的特定題材的電影,沒有方方面面的關(guān)心、支持、協(xié)助,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我首先還是要向浙濱同志致敬,向這個團隊致敬,沒有他們的執(zhí)著、擔當,就沒有《我心飛揚》這部奧運題材的優(yōu)秀電影。
在這里,我還想多說幾句話。幾年前,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國內(nèi)引起熱烈反響,贏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當時我就想,印度沒有舉辦過奧運會,最多就是舉辦過亞運會、英聯(lián)邦運動會。印度至今總共獲得10塊奧運金牌(其中8塊來自曲棍球一個項目),而我們中國舉辦過奧運會、青奧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運會更是不在話下。我們新中國體育健兒至今已獲得二百多塊奧運金牌,三千多個世界冠軍。為什么我們擁有如此豐厚的體育資源卻沒能拍出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勵志電影呢?為什么我們這么多世界冠軍的精彩人生故事沒有被電影界關(guān)注呢?在此,我鄭重呼吁:體育題材是一個還沒被充分重視、尚待開發(fā)的富礦,電影人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希望有更多的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投資者關(guān)注體育電影、投身體育電影。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講好中國人的體育故事,為推進中華體育強國建設(sh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系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評委會主席、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
責編 | 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