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榮譽前所未見。
3月3日,202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正式出爐。
各種鼎鼎大名:
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諾獎物理學(xué)家楊振寧,亞洲飛人蘇炳添……
但。
其中一個名字,誰都沒聽過。
陳貝兒。

陳,貝,兒?
誰?
再看她的職業(yè):主持人。
更了不得的是。
這也是《感動中國》20周年以來,唯一一位入選的媒體人。
她干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她只是本分地完成了一個主持人該有的工作。
記錄時代。
記錄真實。
記錄這片土地上沉默的普通人。
01
《無窮之路》。
Sir安利過(點擊查看)。

陳貝兒是《無窮之路》的主持人。
她帶著4人攝制組,穿云貴峽谷,闖西北沙漠,登川藏高原,足跡遍布四川、云南、廣西……
短短3個月,踏足6個省、10個縣。

不為別的。
只為以港人視角,實地考察全國各地脫貧故事。
理由很簡單。
“她想親眼看看”。
我拍攝之前就看過一些外媒的報道
說那些村民搬到安置房之后呢
很不習(xí)慣 配套又不好
但是我自己親眼看到的
不是這樣的

第一站,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全州五百多萬人口,有一半以上屬于少數(shù)民族彝族,是國內(nèi)最典型的連片特困地區(qū)。
特困中的特困——阿土列爾村。

繞口?
換個稱呼你秒懂——懸崖村。
懸崖村,顧名思義,整個村莊建立在陡峭的山崖上。
許多地方傾斜角度達(dá)到七八十度。
不夸張。
這里連一條土路都建不起來。
過去,村民們買種子、賣糧食、上下學(xué)等種種出行,只能通過一架架老舊的藤梯。


△ 老式藤梯
國內(nèi)很多人三四歲就上了幼兒園。
但在當(dāng)?shù)亍?/p>
許多人第一次上學(xué),要等到十二三歲。
因為孩子太小,或者不敢爬,或者沒力氣爬。


20歲外出打工前,許多人“不知道外面是怎么樣的”。


沒電沒網(wǎng)絡(luò)是其次。
更主要是,沒這個心力。
連每天日常用水,都要早上5點起去幾十里外的村子挑。
誰來得及去想“世界有多大”。

2013年,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精準(zhǔn)扶貧。
數(shù)十萬調(diào)查人員、駐村書記挨家挨戶去詢問,去考察。
懸崖村也開始有了變化。
通了水,種了臍橙和青花椒,還建了生產(chǎn)合作社。

面對出行這個老大難。
2016年,當(dāng)?shù)卣疀Q定出資興建一條鋼梯。
2556級。


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天梯”。
比一般樓梯陡峭不說。
因地形不便,有些地方只能建造鋼架,級與級之間有不小空隙。
瘦子一腳踏空,天人兩隔。

來。
跟隨下陳貝兒的第一視角。

“天梯”建起來后。
懸崖村出圈了。
來了許多游客,也有傳媒工作者。
但。
要么不敢爬,要么爬個幾十上百級就下來。




更好玩的是。
不少蹭流量的主播眼饞利益,又擔(dān)心安全。
走一段,下來。
再走一段,再下來。
之后,上不敢上,下不敢下,索性待在山上圍觀。

陳貝兒也怕。
但她不回頭。
爬得慢,就慢慢爬。
對距離估算錯誤。
以為爬了1/3,實際連1/10都不到。


時不時需要休息,一度需要人攙扶。
給我半分鐘,30秒
(喘口氣繼續(xù)爬)

路上,她遇到“飛人”拉博。
上山半小時,下山15分鐘。
陳貝兒整整用了他6倍時間,手腳并用才成功登頂。


所以,山頂有什么?
比如拉博的老家。
一個老舊、破敗,搖搖欲墜的家。
陳貝兒親眼看見了。


△ 經(jīng)過改善之后的拉博的老家
山上,拉博和另一個彝族村民唱起山歌。
Sir全程只聽懂一句:
“咿呀呵,告訴我的未來會怎樣。”

而現(xiàn)在,拉博們的未來有了答案。
拉博在一家旅行社當(dāng)向?qū)В氯?000元。
整個村子也搬遷至安置社區(qū),一萬元一套新房(剩下的幾十萬由政府出資)。
他親切地邀請陳貝兒去新家做客。
只是這一次,兩人可以勾肩搭背,并排而行。


02
云南,近緬甸邊境的怒江。
處于大峽谷地段,不僅地殼落差大,河水湍急,水流量也不容小覷:黃河的1.6倍。

曾經(jīng),過江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溜索。
經(jīng)常有人掉入江中,尸骨無存。


鄧前堆是全國聞名的“溜索醫(yī)生”。
30年來,他出診5000余次,診治患者13萬余人次,步行約60萬公里。
有一次,他背著藥箱出診,一手持手電筒,一手扶著溜板。
但溜索速度太快,到對岸剎不住,整個人撞到石頭上。
至今身上還有傷疤。

2016年,云南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進(jìn)行“溜索改橋”大工程。
幾年間注資超過20億,建造了199座過江大橋,同時興建大量接駁公路,取代境內(nèi)全部溜索。
從此,一百多萬居民出行不用再冒生命危險。

當(dāng)?shù)亓餍蟹N植的一種商業(yè)作物叫草果,過去需要人背。

但一家當(dāng)?shù)仄髽I(yè)給農(nóng)民們出了一個主意:
用溜索運草果。
400多斤一卷的鋼絲,村民們每個人背上幾十斤,成群結(jié)隊運往2000米的山上。

過去靠人力需要1小時的路程,現(xiàn)在只需2-5分鐘。
將時間成本縮減了12倍以上。

曾經(jīng),面對溜索人們很害怕。
但就像一位村民余有芳,一遍遍重復(fù)的那句話:
害怕也沒用。
沒有選擇。

如今陳貝兒有不少選擇。
前面不遠(yuǎn)處就是跨江大橋。
但她還是選擇乘坐溜索。
她想體驗過去的怒江時代。

腳下是奔涌的怒江,人只能死死抓住溜板。
又一次,她看見了。
成功抵達(dá)對岸那一刻,她如釋重負(fù)。

川藏高原。
理塘,丁真家鄉(xiāng),海拔4000米以上。
陳貝兒第一次來到這么高的地方。
她選擇坐車,要用2-3天,還提前7天吃高原反應(yīng)藥,希望身體可以慢慢適應(yīng)。

但一切還是比想象中困難。
2000米以上,她需要吸氧,說話要花很大力氣;
3000米,她開始頭痛;
4000米胸悶,好像“有一顆大石頭壓在胸口”。
不得不停留在診所的病床上。
她自責(zé)地哭了,認(rèn)為自己“不夠堅強”。


這是陳貝兒首次不成功。
但很顯然。
網(wǎng)友看見了她想看見的。

03
陳貝兒在拍攝《無窮之路》前已是著名主持人。
堪稱TVB當(dāng)家一姐。
采訪過邁克爾·杰克遜、小李子等世界巨星;
主持過里約奧運、東京奧運(轉(zhuǎn)播);
連續(xù)多年主持香港國慶文藝晚會,曾獲萬千星輝最佳女主持獎杯。
5年前制作的《嫁到這世界邊端》,冒著生命危險,遠(yuǎn)赴埃及、尼日利亞等地,去了解遠(yuǎn)嫁港女的生活與婚姻現(xiàn)狀。
同樣豆瓣高分。


必須說。
《無窮之路》是陳貝兒風(fēng)格的某種延續(xù)?!軇e人怎么說,反正我要親眼看看。
當(dāng)然。
Sir不能斷定陳貝兒看到的就是絕對的事實。
但最最起碼。
她表現(xiàn)出了對事實最大的尊重。
在一些“紀(jì)錄片”里。
你不難看出從主持人、攝像到解說詞的敷衍。
一沒時間,二沒環(huán)境,最主要是,沒有一個個被記錄的人。
他們裹在金貴的現(xiàn)代盔甲里,小心翼翼地去踏足想象中原始、落后的“狂野大陸”。
以獵奇的姿態(tài),在苦難之門上象征地扣了幾下,便匆匆回府。
《無窮之路》恰恰相反。
它是躬身入局。
它沒有把別人當(dāng)成異類。

你看。
世俗意義上成功的陳貝兒,總能迅速與各種人打成一片。
見到溜索醫(yī)生鄧前堆,迎上去,雙手緊握,坐在田間嘮家常。


見到怒江村民普富堆,一口一個“普大哥你好”。

見到拉博,互相拍肩膀、拍大腿鼓勵對方。


注意這個眼神。

你看到什么?
Sir第一反應(yīng)是關(guān)切。
不是去標(biāo)簽化眼前人代表什么概念。
而是對他正遭遇的痛苦有著具體的感知。
但。
不必過分稱贊陳貝兒的偉大。
如同她本人所說:
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達(dá)真實故事是我分內(nèi)的事。
甚至。
那些記錄者本身更值得贊美。
很了不起的人
他們碰到困難時候的那種堅持
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
是非常非常強的

Sir去年在推薦《無窮之路》時說過,非常喜歡這個節(jié)目的名字。
涵義非常:
“窮病”的滋生、蔓延、困擾,是現(xiàn)狀,是頑疾;
無窮,即全面脫貧。
但貧窮永遠(yuǎn)是相對概念。
脫“貧”,活得一天比一天好,這是希望,也是沒有終點的“無窮”。
《無窮之路》正式播出后。
豆瓣開分9.6。
半年過去時間,仍然穩(wěn)定在9.5。
即使在香港,教育工作者、學(xué)生、白領(lǐng)……各行各業(yè)都贊賞有加。



為什么?
表面上。
這是震撼于貧困地區(qū)曾經(jīng)的落后,開心于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
我們“生于斯,長于斯”。
我們血濃于水。
今天。
持續(xù)處理不善的疫情,日益增多的死亡人數(shù),以及越來越高聲量的,帶有歧視性的發(fā)言和政策……
讓世界處在分裂的邊緣。
某種程度。
人類再次走到歷史的交叉口。
是遺忘了歷史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讓大壩再一次崩壞。
還是回歸和平,回歸人性,讓愛與善再一次拯救我們。
如果你還沒有答案,請側(cè)耳傾聽。
這穿越漫長時空隧道,向現(xiàn)在發(fā)聲的證明: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zhuǎn)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
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fēng)景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