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居澄妙書
如今,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者從普通觀眾的審美角度敘事,讓國產主旋律劇集逐漸擺脫了“刻板印象”。以前的生硬、說教到有歷史、有溫度、有情懷,“熱血沸騰”、“高質量”和“正能量”正成為不少網(wǎng)友評價此類型作品的高頻詞匯,《春風又綠江南岸》(以下簡稱《春風》)也不例外。

作為一部“綠色環(huán)?!鳖愋蛣?,《春風》憑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聚焦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的江南縣干部群眾的精神世界和心靈歷程,不僅以小見大地呈現(xiàn)出中國大地齊心筑“綠”的奮斗征程,更強有力塑造了一個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層干部形象,很多觀眾對綠色發(fā)展的社會風貌產生了深深的共情,因此收獲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喜愛。
臨近劇集收官時,編劇幫(ID:bianjubang)有幸采訪了《春風》編劇紀風,他與我們聊了聊這部“非典型”主旋律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

“非典型”主旋律作品
“網(wǎng)上評論雖然看得不多,但有一條印象還是比較深的,就是把這部劇定義為‘政治職場劇’,這說明觀眾還是關注基層政治生態(tài)的。”編劇紀風表示。
其實,《春風》播出以來,部分觀眾能有類似評價并不奇怪。以男主角嚴東雷為核心的江南縣領導班子,不管是縣委書記嚴東雷,在拆除污染廠房和取締污染養(yǎng)殖戶的過程中,虛心接受常務副縣長王華的建議,著力開展糾偏工作;還是縣長張途,水源污染事件發(fā)生之后,面對省調查組的嚴查,他和嚴東雷均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抑或是常務副縣長王華,在防汛抗洪工作中,親自去爆破現(xiàn)場協(xié)調,不料為救落水戰(zhàn)士發(fā)生意外……他們在“春風”計劃推進過程中,就是政治“職場”中的普通一員。

去年年初到現(xiàn)在,一波又一波的主旋律作品,立足廣電總局“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這三點要求,根植平凡、真實之美,紛紛在取材、敘事和立意等多個層面進行嘗試和創(chuàng)新,力求取得審美需求上的最大公約數(shù),《春風》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談及這部作品的“不一樣”,紀風告訴記者:“基于時代主題、人民至上和關鍵少數(shù)三個關鍵詞,把綠色發(fā)展這個的重大時代主題和群眾關切的身邊話題結合起來。從解決‘吃飯’和‘呼吸’問題切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才是老百姓真正關心和觀眾要看的。然后圍繞著解決“吃飯”和“呼吸”問題,展現(xiàn)各方面如領導干部之間、各層級如干部跟群眾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發(fā)生的?然后又是怎么解決的?總之。矛盾的產生與消除是影視劇引起觀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在一部電視劇中如實反映矛盾,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論?!?/p>

上面提到的三個關鍵詞,時代主題、人民至上和關鍵少數(shù),這也是現(xiàn)實題材重點劇《春風》的顯著特征?!皶r代主題,是說時代不同,主題大不同,現(xiàn)在的時代主題是綠色發(fā)展;人民至上,是說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各項方針政策根據(jù)人民群眾的呼聲而來;關鍵少數(shù),則是說要抓好線下干部隊伍的‘領頭羊’作用,勤勤懇懇地去推動?!边@是這部主旋律劇作回答如何解決矛盾的最終答案。紀風補充說。
時勢造英雄
眾所周知,人物塑造是劇作的靈魂。一個質量上乘的劇目,應該先有人物,再有故事,讓故事成為人物命運和個性的提煉與升華,群像戲更是如此。甚至說,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樣,當筆下的人物放在抉擇和疑問的十字路口思考之后,才能有飽滿生動的角色和流暢可信的故事。也就是說人物要有成長性。
《春風》中的重要登場人物,諸如男主人公嚴東雷,最初心直口快的性格,讓他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在江南縣大力實施“春風”計劃過程中,慢慢懂得視情況而定的妥協(xié)和讓步;女主人公蘇曉嵐,身為一名環(huán)保專家,從國外回來心系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整治工作,起先對本土的一些治理方法存在質疑,逐漸在一次次親身經(jīng)歷面前,擺脫掉了自己的成見。

還有自稱“逍遙派”的鄭躍峰,面對新官的到來,原本只想繼續(xù)釣魚混日子,好友王華在抗洪中的犧牲,嚴東雷對他崗位調職的“大動作”,令他徹底清醒;“和稀泥”的吳慶和,時時擔心自己的關系網(wǎng)和利益圈受到?jīng)_擊,就此在違規(guī)路上越走越遠,后來向組織上坦白了自己的問題,決心用實際行動來贖罪等等。
從領導干部的理想主義與工作推進的現(xiàn)實情況的沖突,到新舊代際差異的沖突??梢姡捎矛F(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春風》,矛盾沖突是劇集發(fā)力點。而這一切,與人物性格觸發(fā)的行為動機緊密相連。

采訪中,令記者頗為驚訝的是,紀風本人是有著豐富的基層和機關工作經(jīng)驗的,對此,筆者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會選擇嚴東雷這樣的“鐵榔頭”,來做這部劇的第一主人公。
紀風是這樣回答的:“雖然說‘性格決定命運’,就像一些追劇觀眾的反饋,覺得像嚴東雷這樣為人處世的基層領導,在影視作品中可以活到最后,但在現(xiàn)實里可能堅持不到第二天,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大家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邁入新世紀之后,我們黨在用人方面,是在發(fā)展變化的。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選拔領導干部,強調忠誠是第一位的,領導干部要有擔當意識,反對一味單憑票數(shù)從票箱里面選干部。所以說,政治生態(tài)的改變,如今官場中是否存在千千萬萬個‘嚴東雷’就有了生存和發(fā)展的可能,他們未必是少數(shù)?!?/p>
以上簡言之,時勢造英雄?!安贿^,我也要強調一下,在自己描寫的領導干部群體中,以鄭躍峰為代表的這部分中間分子占比最大,領導班子建設的最大意義,就是將這批中間群體帶入先進行列?!奔o風解釋道。

紀式創(chuàng)作方法論
對于紀風來說,他的社會角色遠不止編劇。中文系出身的他,寫過小說,當過記者,甚至做過文學副刊編輯等。在編劇領域,主要擔綱過都市情感劇《美麗鮮花在開放》、諜戰(zhàn)劇《最后一槍》和抗戰(zhàn)劇《槍林彈雨》等作品的編劇。

眼下,類型劇越來越細分。涉及多元素糅合的都市情感劇,如何避重就輕突出主線故事,紀風“自有章法”,他認為,不管什么題材,“情”字當先。在此基礎上,盡量把每個出場人物的命運起伏圍繞情感變化交叉起來。這里面,突出主線故事,一上來就要抓住主要元素,不要過度呈現(xiàn)獵奇的東西,否則會分散大部分觀眾的注意力。
諜戰(zhàn)劇和抗戰(zhàn)劇圍繞生死較量展現(xiàn)出斗爭雙方的智慧。在迎合普通觀眾獵奇心理的前提下,軍事題材需要狠抓生死和人性兩大要素。要知道,在文藝作品中體現(xiàn)一定的人文意識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擺脫“雷劇”標簽?!傲硗?,做足功課、盡量寫熟悉的人和經(jīng)歷過的事,才能體現(xiàn)真實性與生動性,這也是編劇在創(chuàng)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奔o風反復強調。

像《春風》這種正流行的小人物群像戲,紀風也提到了劇本創(chuàng)作的兩個關鍵點。一是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的高度去設置人物;一是重在展現(xiàn)正常人的的喜怒哀樂,不要高高在上、要接地氣兒。
至于原創(chuàng)劇本生命力的問題,根據(jù)過往寫作經(jīng)驗,紀風則覺得:“還是拿《春風》舉例,難就難在整合和概括上,生活中的素材比比皆是,但你要像合并同類項一樣恰到好處地歸攏到一起,這就是門大學問了。”
責編 | 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