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人社會的集體懷舊風潮
讓導演和制片公司沒有想到的是,《歲月神偷》這樣一部港味十足的電影,卻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感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這也讓他們明白原來有些情感是具有世界共通性的?;谶@樣的考慮,這部原來并沒有將內地觀眾納入目標觀眾群的電影,被臨時決定4月在內地上映。
對于內地觀眾而言,60年代的香港是一個記憶的空白點,但并不會妨礙他們去理解電影中人物的感情,目前內地兩場觀影取得的良好反響,也印證了制片公司之前的猜測。上世紀60年代,內地人同樣經歷過諸多他們生活和生命中的苦難與考驗,歲月對于他們而言,也是一個偷去了很重珍貴東西的小偷,《歲月神偷》同樣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緬懷過去的機會,看著別人的故事,一樣可以緬懷自己的青春。
這兩年里,似乎在華人社會刮起了一股懷舊的風潮。2年前,臺灣導演魏德勝的一部《海角七號》創(chuàng)造了臺灣本土電影的票房神話,很過觀眾一次又一次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帶有濃濃懷舊情緒的電影,我曾經和一個臺灣的朋友討論過,為什么這部電影會在臺灣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的人中間掀起如此的熱潮,他告訴我,其實就是臺灣民眾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憶情緒交織在一起的結果。他說,雖然兩地的社會以及年輕人都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苦難,但是內地以及內地的年輕人總體上還是懷著一種向上的情緒去面對生活,而臺灣要拿一個人來比喻的話,就像一個曾經年少貧窮,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中年過上富裕的生活,卻突然遭遇變故,生活又開始走下坡路的人,這種失望甚至絕望的心情始終縈繞著他。所以有一部能夠掀起對往昔美好歲月回憶的電影一出現(xiàn),就立刻勾起了大家懷舊的情緒。
內地,從去年開始的一股80后懷舊風潮也在網上迅速傳播,《李雷與韓梅梅之歌》讓無數(shù)已經或者即將“奔三”,被生活和事業(yè)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的80后,開始了未老先衰式的計集體懷舊。所以從勵志的角度來說,現(xiàn)在內地年輕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難一樣不比香港的年輕人少,他們也同樣需要這一份來自導演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