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市場再無“純港片” 合拍片成發(fā)展趨勢
時間:2011.04.15
來源:騰訊娛樂
分享到:
電影《無間道》曾是20世紀初港產片的經典代表
現(xiàn)狀一:電影創(chuàng)作遭遇瓶頸,導演‘北上’求合作
難題一:題材類型無創(chuàng)新,港片急求突破
提及香港電影,觀眾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香港的警匪片和黑幫片,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片中的‘英雄情懷’。無論是80年代的《英雄本色》、
《警察故事》、90年代《古惑仔》,還是20世紀初《無間道》、《黑社會》,這一類片子共同要素即為‘邪不壓正’、‘無所不勝的英雄’、‘無價情義’??v觀這幾部電影,這類電影有一個趨勢——情節(jié)越來越復雜,探討人性的內容越來越多。
在2002年紅極一時的《無間道》,僅是眾多影帝影后級別巨星的飆戲就讓人大呼過癮,此外,更讓人欲罷不能的是它巧妙的構思、精心裁剪編輯的情節(jié)。不過,此后的警匪片,
《傷城》、
《證人》到
《線人》、
《槍王之王》似乎都難逃《無間道》的影子,如:倒敘的故事結構、犯罪心理學知識的添彩。換而言之,香港警匪片難以在劇情和故事編排上有新的突破。即使《槍王之王》采取兩位男主角的模式,但它在故事上卻始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意。目前,在電影題材創(chuàng)作上遭遇的瓶頸,成為香港影片的硬傷。前些日子,
吳彥祖和
馮德倫宣布要重拍《英雄本色》,各路人士對此皆持觀望態(tài)度。但是,當香港警匪片開始“炒剩飯”吃時,那離它沒落之日也不遠也!在此情況下,眾多香港電影人,紛紛轉向內地或國外,尋求新的突破。
80年代,90年代
成龍主要拍攝
《警察故事》系列,90年代末,成龍轉站國外,打入好萊塢,與國外合作拍攝《尖峰時刻》等眾多影片,而其電影搞笑類武打戲的風格卻一直沒有改變。如今,他大部分時間轉向幕后,與內地、國外合作拍攝多部影片,如2011年上映的反映軍閥混戰(zhàn)年代英雄故事的
《新少林寺》。
拍攝過包括
《大事件》、《黑社會》、
《大塊頭有大智慧》在內等多部黑幫電影的
杜琪峰,也跑到大陸來尋找電影題材。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拍攝《單身男女》之前,他本打算與內地合拍一部有關重慶掃黃打黑的警匪片,并為此專門去重慶探訪過多次。
被稱為新一代香港鬼才導演的
彭浩翔,在拍完一部粵語為主、反映當下香港年輕人情感故事的
《志明與春嬌》后,也投入‘北上’大軍,與江蘇衛(wèi)視合作,準備拍攝新片。‘北上’的香港導演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曾拍攝過
《投名狀》的葉偉民。這位導演更在去年年初拍攝出頗具內地風土人情,以夸張的方式折射國內春運現(xiàn)狀的電影——
《人在囧途》。
數(shù)位香港著名導演離港搜尋新劇本的原因不難猜測。劇本來源于生活,而內地可謂是電影題材庫,可挖掘的‘寶藏’豐富。它歷史悠久,且不說源遠流長的上下五千年歷史,再加上數(shù)量眾多、才思橫溢的作家資源,這對于香港電影人來說是難以抵制的誘惑。中國幅員遼闊,就取景來說,且不論諸如上海北京現(xiàn)代城市的建設也日漸完善,僅看它自然風景資源就極為豐富,沙漠、大草原、森林皆有之。
不過,內地雖然能夠成為暫時緩解香港電影人創(chuàng)作瓶頸的一個出路。但是遠水不解近渴,倘若香港電影人無法從自身尋找新的突破口,那么港片崛起之日將會遙遙無期。隨著合拍片數(shù)量增多,導演編劇人才外流加劇,將會使港片的復興之路雪上加霜。
下一頁:香港藝人內地掘金熱,兩岸三地明星合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