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市場再無“純港片” 合拍片成發(fā)展趨勢
時間:2011.04.15
來源:騰訊娛樂
分享到:
純港產片《打擂臺》因濃濃的功夫片情懷和絕對的誠意獲得影迷一致好評
現(xiàn)狀三:香港市場飽和,內地市場潛力大
難題三:純港片難以‘一枝獨秀’
才華橫溢的香港電影人‘北上’,在大陸來尋找新的發(fā)展機會,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內地電影市場呈擴張之勢,一些大老板斥巨資投拍電影。內地電影市場除了有投資之外,還有需求。內地電影觀眾近幾年才慢慢培養(yǎng)起來,國家對電影審查也漸漸放松,內地電影市場可以說是一塊有待各路英雄分割地‘處女地’。相反,在競爭激烈的香港電影市場,各種需求已接近飽和,票房神話成為曾經(jīng)?!稛o間道》在2002年時,曾已5600萬港幣成為當年香港票房冠軍。而在2010年10月初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至11月,在內地票房已接近2.99億。即使考慮到貨幣兌換、貨幣貶值等影響因素,內地票房潛力還是不容小覷!面對既有投資又有市場的內地,香港電影人必定心生向往。有才有名的香港電影人與‘不差錢’的內地投資者自然一拍即合,合作拍片也成必然。
再回頭來看香港市場,優(yōu)質外語片的涌入,內地和臺灣制作電影質量的提高,使得香港電影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僅從電影票房,我們可窺見一斑。2010年香港票房是外語片的天下,票房前三均為外語片
《玩具總動員3》 (8936萬)、
《盜夢空間》(5838萬)、
《愛麗絲夢游仙境》(4410萬)。華語片票房最高的則是《葉問2》(4331萬)。即使是2010年在金像獎上大熱、反映香港本土民生百態(tài)的《歲月神偷》票房僅為(2311萬)。‘純港片’《歲月神偷》對于‘老香港人’來說,在思想上感情上,能夠引起共鳴。但,內地人以及香港的‘新移民’們卻無法理解電影內涵。其實,喜愛港片的內地人還是有很多的,香港人和內地人也有相通感情、價值體驗。假如純港片面對受眾不再僅是純粹香港人,那么純港片的市場還有潛力可挖掘。然而,倘若‘純港片’一味只針對小部分受眾,那么這將導致制作港片的電影人數(shù)量減少,港片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終的惡果就是無純港片在市場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