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年度臺灣杰出電影工作者”在競爭激烈之外,更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獎項,2008年頒給帶領“海角奇跡”的
魏德圣,2009年由燈光師李龍禹獲得,去年得主則是轉戰(zhàn)制片的
李烈。今年的三位入圍者包括資深電影場務王偉六(六哥)、剪接師陳曉東與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他們持續(xù)為臺灣電影付出心血與熱情,并在今年作品展現(xiàn)豐碩成果,入圍可謂實至名歸。
王偉六,人稱“六哥”,是臺灣電影界最資深的場務,三十年來一直堅持在最辛苦的基層努力工作,然而比起時間的久長,更難得的是他那種始終如一的敬業(yè)態(tài)度,給予了合作團隊極大的助力。他參與過近百部電影作品,幾乎囊括了這三十成年來臺灣所有重要的影片。合作過的導演從劉立立、金鰲勛,到
侯孝賢、
吳念真、
蔡明亮,再到近期
林書宇、
周杰倫、魏德圣,其個人工作經(jīng)歷幾乎可以寫一部現(xiàn)代臺灣電影史。六哥今年的代表作品《賽德克巴萊》更是臺灣電影史上少有的艱辛巨作,在崇山峻嶺、荒煙蔓草之間,每個華麗壯觀的畫面后面,都看見他帶領場務組克服困境所付出的血汗。
而陪伴許多臺灣中生代與新導演從電影谷底爬升到今天的資深剪接師陳曉東,不僅細心、專業(yè),對于短片、紀錄片、甚至學生創(chuàng)作,總是不計代價給予最大的支持與提醒,讓創(chuàng)作者帶著更大的信心迎接下一個挑戰(zhàn)。針對導演的原創(chuàng)想法與風格,他總能細心嘗試各種可能,不眠不休,務使影片做到最好。今年他不只交出了劇情片
《翻滾吧!阿信》與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等重要作品,更有許許多多在他手中幫忙完成的短片。作為臺灣電影的重要推手,陳曉東的貢獻,雖潛移默化,但影響至深!
楊力州是臺灣紀錄片發(fā)展的重要推手之一,不僅屢獲國內外影展肯定,擔任紀錄片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長期間,更致力于紀錄片的民間與校園推廣,并與其它紀錄片導演合力推動紀錄片職業(yè)工會的成立,以保障工作者應有的權益。另外,他也致力把紀錄片帶到院線,大幅提高近年臺灣紀錄片的能見度。本屆金馬獎,他個人即有《青春啦啦隊》、《被遺忘的時光》、《兩地》三部作品角逐,除了展現(xiàn)豐沛的創(chuàng)作力與關注力,其整體水平的突出,更是他獲得評審推薦的原因。也為臺灣紀錄片發(fā)展,劃下一個鮮明的注腳。
電影片尾永遠有一群沒有面孔的工作人員,而這群沒有面孔但仍持續(xù)努力付出的工作人員,卻是奠基著臺灣電影繼續(xù)勃發(fā)能量根源,不論其對臺灣電影的貢獻,或是今年度的工作成就,都足以得此獎項而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