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遭遇轟炸
阿德里安·布洛迪在拍攝爆炸戲
張默飾演長工栓柱
重新復原的1942年重慶街道
馮小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九四二》的拍攝橫跨7地,歷時135天,耗資2.1億。在籌備電影劇本之初,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云等幕后主創(chuàng)曾重走逃荒路,輾轉河南、山西、陜西、重慶、埃及開羅等多地,直擊歷史線索發(fā)源地,力求故事、角色血肉豐滿。此次拍攝又再走逃荒路,隨著調查采訪的不斷深入,災民、軍隊、政府、宗教、記者5條劇情線索素材漸漸飽滿,也同時對電影的拍攝提出近乎不可能的要求。除了動輒“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災民隊伍,血肉橫飛的轟炸場面、嚴寒險峻的拍攝環(huán)境、龐雜繁復的群演調度都為讓影片效果無限地接近歷史真實。導演回憶起拍攝過程說:“拍起來很咬牙,很艱苦,制作的復雜程度,付出的體力,都非常大。這樣的電影拍攝出來,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電影眾主演
張國立、
張涵予、
馮遠征、
徐帆、
張默等不僅要減肥以滿足角色要求,還要苦練方言貼近人物原型,面臨危險鏡頭也堅持親身上陣。每次爆炸都有滾燙的碎石打在徐帆、馮遠征的臉上和頸口;張默在零下20度的酷寒中上演跳火車;奧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羅迪更是在鐵軌旁零距離親踩爆點。幕后主創(chuàng)為了每個鏡頭的精益求精也都挑戰(zhàn)極限,攝影指導
呂樂需要身吊繩索,才能在結冰的峭壁上選擇最佳的拍攝機位。為此馮小剛導演把安全作為首要原則不斷強調,確保劇組順利完成了漫長而艱苦的拍攝。
劇組上下所付出的巨大艱辛,使得《一九四二》的每個鏡頭都彌足珍貴。回顧135天的拍攝過程,馮導在關機儀式上動情的說道:“從山西到東北,再到重慶,大家艱苦卓絕,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吃了難以想象的苦。”主演張國立也在觀看錄像回放時感慨的說:“我覺得一切都值了。”制片人王中磊則總結道:“我們應該用現(xiàn)代饑餓的心態(tài)去看這部電影,看看能不能得到飽腹的感覺。我覺得《一九四二》一定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