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揭露有擔當 電影也要求真相
美國的新聞媒體自豪的稱自己為“第四權力”(其他三權為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在言論自由的支持下,美國新聞工作者也確實無愧于這樣的稱號。從“水門事件”到“墨西哥灣石油泄露”,很多重大事件都是在新聞記者的窮追猛打下才曝光于世人面前。雖敵不過“第四權力”,但是作為“第七藝術”——電影的從業(yè)人員,好萊塢一樣有一批如新聞工作者般致力于挖掘事件真相的電影人。
奧利弗·斯通的《刺殺肯尼迪》,以后來人身份重新審視當年震驚世界的“肯尼迪遇刺”案件,影片用長達三個小時的時間將一名普通律師對于肯尼迪中彈的調查講述的巨細靡遺。凱瑟琳·畢格羅的《獵殺本·拉登》,因片中的虐囚片段而在美國備受爭議,除去戲劇成分,其對事件真相的追問和推測都值得影迷為這位堅強的女導演叫好。而犀利者如
邁克·摩爾,一部《華氏911》足以令布什政府感到心驚膽顫。
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喜歡追求真相的電影人才,好萊塢在香車美女和爆米花大片的流水線外,還有嘗試揭露真相、擁有足夠擔當的“另類”影片。而阿姆斯特朗事件亦是如此,在戲劇沖突、熱點話題之外,誰能保證影片不會直指運動行業(yè)的黑暗和造星機制的不齒,挖掘出事件內部的深層的肌理。
下一頁:熱門事件改編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