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片在戛納:銷路一般 合拍有困難批片價太高
《3D冰封俠》來戛納主要是做宣傳
2賣片約束多武俠吃香藝術片市場窄
買片市場的空間被壓縮,賣片也好不到哪去。每年,海推都會帶著三五十部電影來做推介,但海推的主要職責并不是買賣,而是宣傳、推廣,“我們就是為了能夠提升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能見度、知名度,每年生產(chǎn)那么多電影,別說海外市場了,在國內都沒有能見度,去年那么多電影在院線上映,更多的還不都是曇花一現(xiàn),觀眾可能只看到了20%的電影,得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有什么電影,有了能見度、知名度,電影就可以真正開始傳播了。”
基努·里維斯親臨戛納來吆喝自己的新片《太極俠》
周鐵東介紹,海推也會幫一些小公司簽約,事先會簽好代理合同,回國后按流程來操作。而在戛納電影市場上,真正能夠成交的沒有幾個,大多都只是達成了合作意向,簽署備忘錄,“每年也都會有10%到20%的影片在電影節(jié)期間成交,或者是回去再跟進,這邊簽一個備忘錄,回去之后在價格等細節(jié)方面再商量,片方會直接與國際片商交流,還有一些是被電影節(jié)的選片人選中,去參展。”
按照海推每年帶50部電影來戛納計算,最理想的成交額是20%,也就是會有10部左右的電影被看中,成交量非常小。而且就算簽了備忘錄,也存在無法履行合同的問題,周鐵東略帶遺憾地說:“很多國內的制片公司做完了片子之后沒有準備足夠的宣傳材料,可能是字幕或者海報不符合國際要求,有些就會耽誤一些簽約時間,還有一些就無法履行合同了,等于我們好不容易推銷出去,要交貨的時候就交不出來了。”在周鐵東看來,戛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之一,如果在這里都賣不出去的話,那么其他地方的可能性也不大。
即使賣出去了,價格也不高,周鐵東雖然不愿透露每年具體的成交額,但他也承認,這幾年海推參與賣出去的電影的價格都不高,而且也沒有什么增長。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電影才能讓國際片商看中呢?答案還是武俠,目前在北美票房最高的華語片還是
《臥虎藏龍》,如果說外國人只認成龍、李連杰,其實一點都不為過,看看《不二神探》為何賣得那么好?還不是因為李連杰的打星身份,國際版海報上他和文章的樣子非常像
《敢死隊2》。
章子怡為外國人所熟知,也是從《臥虎藏龍》開始的。
周鐵東說,戛納的買家大多會選擇有商業(yè)潛力的電影,針對一定的目標市場,除了武俠片,有些藝術片在歐洲還是非常有市場的,“我們都會有一定的針對性,看看這些片子適合哪些國家,一些小的獨立影片更適合下游市場,進入主流院線比較難。
婁燁和賈樟柯在歐洲就比較有市場,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所以他們才會一直跟歐洲市場保持親密聯(lián)系,因為在這里他們有一批影迷,為了這里甚至可以不顧國內,為這邊拍片子,以他們獨特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甚至還可以得到法國電影基金的資助。”
同樣,一些臺灣文藝片在歐洲也很有市場,著名制片人
李烈認為:“歐洲跟美國其實都是有藝術片市場的,所以藝術電影在國際上是可以存活的,也是有價值的,不像內地,藝術片都無法存活,像婁燁、賈樟柯他們只能來這里。”
本屆戛納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開幕片
《臺北工廠》的監(jiān)制葉如芬表示,像
侯孝賢、
蔡明亮那樣的臺灣導演,在歐洲都非常有市場,“對于歐洲來講,他們的電影就是商業(yè)片,因為是可以賣錢的,但對內地來講就不見得,你看婁燁每年都拍的,如果賠錢的話他怎么拍呢?”
臺灣向來以文藝片見長,這類電影也更加受到國際片商的青睞,這一點葉如芬也承認,“還是要以表現(xiàn)臺灣文化的電影為主,可以看到臺灣的面貌,過去是這樣,現(xiàn)在也不會改變,只是說臺灣現(xiàn)在多了一些比較商業(yè)的電影,故事都很活潑,歐洲的片商看見也會覺得還不錯。”
下一頁:合拍片看似繁榮
文/張瑋
>>查看全文